苏士澍 《贵州虞部使君访及道旧窃有感恻因成小诗》 180×97cm
罗宁 《生命》 248x129cm
余欢地 《万水千山》 300×200cm
贾永占 《暖阳》 61x82cm
她从秦岭以南走来,手持红色圣地的火炬,书写转折之城的华章;她在秦岭以北守候,头顶十三朝古都的光环,散发“四方来朝”的荣光。 历史是流淌不息的长河,注定了她们有这样的相遇。 翻越秦岭,攀登高峰。遵义市美术馆在遵义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遵义市委宣传部、市文体旅游局的帮助下,来到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让首次巡展项目《醉美遵义·红色记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站在了更高起点。 再次出发,一路向前。这个主题鲜明、意义重大的展览将进入更多的场馆,以新气象、新形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 这一次,我们积蓄力量 4月11日,走进国家重点美术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红色的气息、奋进的力量扑面而来。 在这座目前西部地区规模领先的专业美术博物馆的三层回旋展廊上,书画作品渐次排开,翰墨之香轻触鼻尖。这70件作品,来自于犹如“襁褓婴儿”般的遵义市美术馆。 遵义市美术馆开馆不到4个月,刚刚结束《伟大转折——全国红色美术作品展》,又马不停蹄地策划了《醉美遵义·红色记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巡展,以书画艺术特有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愿。 巡展的首站,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这也是遵义市美术馆在开馆之前,为了“取经”而“踏破门槛”的场馆,是多次交流学习成果的总结,也是寻找差距不断改进的契机。 “在这里,我们学习到了美术馆的建设经验。”遵义市美术馆展览学术部主任焦亚奎告诉笔者。 包括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在内,在过去的一年里,遵义市美术馆先后选派128人次到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中华艺术宫、中央美术学院等场馆和机构学习培训。“小手”牵上“大手”,使馆内人员的综合素养得到快速提升,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加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次的积累,遵义市美术馆才迎来了自主独立的跨越和突破。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遵义市美术馆带着他们自主策划的展览,带着精品力作走出贵州来到陕西,使陕西的观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优秀作品,体现了遵义市美术馆服务时代服务观众的责任与担当。这次展览也成为了一条重要纽带,让两个场馆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联系更加紧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说。 这一次,我们集体“出击” 美术馆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更是艺术家成长成才的摇篮。时代的召唤,让大气磅礴、富有浓厚艺术气息的遵义市美术馆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拔地而起,成为全新的文化地标。这在遵义市书法家、美术家及广大书画爱好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感言:“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为了这个家的美好未来,艺术家们不但贡献作品,更积极参与到文化交流中来。随着此次展览的步伐,作品入展的部分艺术家自发组织,相约而行,从幕后到台前,展现出豪情和自信。 采访得知,遵义市的艺术家们先后参与了不少全国性的大展,获得了很多重要奖项,但大多都是以个体独立的形式出现。像这样集体亮相,并在国家重点美术馆展出尚属首次。 在此次展览中,有遵义市油画学会会长余欢地的作品《万水千山》。这是一幅构图大气、构思巧妙、意境唯美、内涵丰富的作品,远处的大山云雾缭绕,近处的小房子、竹林一点点从雾中钻出来,村庄的小路上、奔流的赤水河边有红军行军的身影。 “2017年国庆节,我到赤水元厚采风,偶然看到了笼罩在大雾中的景色。我把自己擅长的风景创作和红色主题结合起来,希望能用唯美的风格来展示红色文化。现在全国涌现出很多红色题材的作品,形式和内容都很丰富,我会坚持自己的创作道路。”余欢地告诉笔者。 油画《雨后红城》出自遵义市美术家宋建伟之手,该作品是时隔20多年后,他对红色题材作品的全新诠释和对红军政治部旧址的全新展示。他说:“20多年前的创作不太成熟,现在我对构图、色彩等都有了新的想法。所以我选用了冷色调,注重透气感,通过雨的洗礼展示出新的希望。” 在文化交流中树立自信,在探讨互动中不断提升。不能做“井底之蛙”,此番出行,跟随着自己的作品,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让艺术家们在多样化的文化生活和众多优秀作品中汲取养分,视野更加开阔,激情更加高涨。 “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在于时代所赋予的特殊意义。此次展览以红色为主题,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多彩的遵义文化,通过文化交流的形式让更多观众了解红色历史,认识“醉美遵义”,相信也能激发更多艺术家的创作激情,让文化艺术生生不息。”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名誉馆长罗宁说。 这一次,我们再度出发 英国伟大的艺术家王尔德曾经说过:“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让大众走进美术馆才是美术馆存在的意义。” 逛美术馆是一种生活方式。美术馆带给观众的美妙之处在于,除了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启发。随着遵义市美术馆的建设和发展,这样的生活方式正浸润广大市民的生活。 为了让此次展览给公众呈现出更美好、更富冲击力的视觉效果,遵义市美术馆精心策划。他们加班加点、辛勤工作,让一个由市级美术馆策划的展览走进了国家重点美术馆的展厅,让“醉美遵义”在秦川大地熠熠生辉。 对于遵义市美术馆在开馆短短3个多月时间里创造的“奇迹”,罗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美术馆的建设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水平。遵义市美术馆通过短时间、高质量的建设,可以说在西部已经声名鹊起,这次巡展能够走进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就是办馆水平和实力的最好体现,也充分体现了遵义市委、市政府对文化艺术工作的高度重视。作为美术事业的工作者和此次展览的参与者,我深刻地体会到遵义市美术界的艺术家、遵义市美术馆的每一位同仁对于作品创作和文化工作倾注的心血与情感。” 抓住地方特色,紧扣时代主题,遵义市美术馆正在以建设国家重点美术馆为目标,坚持“尊重个性、尊重差异、海纳百川、包容共鉴”的思路,策划高品位展览。遵义市美术馆在以促进遵义文化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为己任,坚持“红色美术”和“民间民族美术”的特色,做好美术作品的收藏和研究工作,形成以名家经典收藏、遵义本土艺术为龙头的收藏特色,为遵义人民乃至贵州人民留下传世佳作。 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一件艺术品经过自己的观察和解读,会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梦想不断延伸,脚步依旧执着。我们将做好每一个策划,办好每一场展览,搞好每一次公教,吸引市民不断走进美术馆。让大家在美术馆这个百花园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在发现美、体验美、享受美的过程中提升艺术修养,使品味艺术成为一种崇高境界。”遵义市美术馆馆长刘德这样说道。(向 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