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一大早,桑植县龙潭坪镇红军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覃相武,一大早就来到镇里的扶贫车间湘蓝粽叶加工厂筛选粽叶。“只要手勤快,每天能挣到100多块钱。”覃相武说。像这样能安排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扶贫车间,全市共有81处。
我市把就业扶贫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扶贫车间吸纳、开展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公益岗位安置等多种举措,已帮助100430贫困人口就业。永定区阳湖坪街道黄家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吴祥明,参加养殖培训后,搞起养猪,从最早2头母猪发展到存栏最多的时候六七十头,吴祥明成为村里的养殖大户。 今年受疫情影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受阻。我市出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十二条措施》,并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湘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开展线上招聘服务。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54次,为2287家企业发布岗位信息13.17万人次,提供4.3万个岗位,达成就业意向2.77万人。 加大与广东、浙江、福建以及省内长沙、怀化等地的劳务协作,提供返岗务工专列、返岗直通车等“点对点”交通或给予交通补助,组织贫困劳动力返城返岗和外出务工。疫情期间,我市开通农民工返岗“就业直通车”303台、专列2次,点对点输送农村劳动力6999人返岗,其中贫困劳动力1003人。 对无法输送到企业就业的贫困人员,引导转向家庭服务业月嫂、保洁、厨娘等就业;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镇、村与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从事道路养护、乡村保洁、社会辅助性服务等。近3年来,已妥善安置427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