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在石阡县坪山乡尧上民族文化村,村民们正忙着赶制传统特色小吃---黄水粑,积极备货供应节日市场。 黄水粑作为我县的一道传统特色美食和旅游商品,以糯米、黄豆、红糖等为原料,以粽叶、稻草等为辅料,经过甑糯米、磨豆浆、木甑蒸熟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备受消费者的青睐,目前,已远销省内外市场。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每年春节前,当地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备足所需材料,为赶制黄水粑供应年货市场做好准备。 坪山乡尧上民族文化村村民 邓宗伦:在农历的冬月月底到腊月初,就要全部备齐所有的粑叶、糯米、红糖、豆子,所有的材料全部备齐。最旺季的时候是就是腊月,进入每年的腊月所有的客户,这些老客户都要下订单了,下订单你就要提前准备起货。 坪山乡尧上民族文化村村民 张云容:平时我们就把叶子买来准备起、洗好。这段时间就从早到晚的包,包来放好,有客人需要打电话就马上给他蒸起,打包送出去。 据做黄水粑已有10多年经验的邓宗伦介绍,自从村里开发乡村旅游以来,夫妻二人就以制作传统工艺黄水粑为职业,这也成了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每年对销售季节的把控他们早已了如指掌,这段时间夫妻俩正忙个不停,为下单的顾客备好货物。 坪山乡尧上民族文化村村民 邓宗伦:这会都有订单了,差不多一天有时候接到电话两三个订单,一个订单五六百到千多个的也有,到腊月二十左右那时候,接的订单差不多就要上千个,有时候是两三千到四五千个都有。 近年来,随着我县不断加大对乡村旅游及传统特色美食的开发扶持力度,推动了当地传统特色美食工艺保护、传承和创新,使黄水粑产业逐渐形成规模化订单式生产,产品线上线下销往省内外市场,助力当地村民就业增收。 坪山乡尧上民族文化村村民 张云容:每年到过年这段时间都很忙,我们差不多都要做到腊月二十七八才收工,这会都是客人订了以后就帮他们发出去,哪里需要就往哪里发。今年这种情况做一两万元随随便便的做,一年我们做这个粑粑,我家是三个娃娃读书,基本上是靠这个收入,一年的费用支出,每年差不多毛收入十来万元,纯收入七八万元。(孙伟 杨文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