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时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时间?最近有很多网友都想知道答案。还有少部分人关心。对此,武陵观察网收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

1982年9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6月召开,这是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开幕词中大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一伟大旗帜的指引下,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一)

这是改革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场革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此后,解放全党的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到1982年9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召开,在过去的四年里,我们党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虽然有风险”,但却是“这很重要。必须这样做”工作,从思想上建设我们的国家、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出现了良好的局面,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了重要准备。

第一,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完成拨乱反正的胜利指导思想。

稳定的政治局势,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保证。在思想上和政治上,经过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思想理论问题的讨论,我们的党回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同时,我们党是实事求是的、有错必纠原则加快了冤假错案的复查和平反。从“摘帽”恢复工人的地位,从制定和实施各项政策,到为现代化培养人才,我们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方面调整关系,极大地维护了全国的安定团结。

但同时,我们党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有些人教条主义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转移党的工作重点、打击冤假错案的方针政策不被理解甚至抵触;其他人对党纠正自己的错误大惊小怪,以所谓的名义“社会改革”的幌子,曲解“解放思想”的口号,从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上述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对此,1979年3月30日,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在指导思想上划出了拨乱反正的政治底线。

从根本上纠正“左”和正确错误的倾向,决定党中央要重新认识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走的历史道路,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1979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初步总结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30多年的历史经验。此后不久,在邓小平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开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并在1981年6这是五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首先,我们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正确的结论,同时,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本文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的拨乱反正指导思想的圆满完成,这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有效地调整国民经济,开放,分步推进改革开放。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实行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这次调整主要是针对国民经济中的农业和工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积累和消费之间的不平衡,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应该符合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我们必须尽我们所能、逐步地,重复论证、力求实效,出一个速度比较现实、经济效益较好、人们可以获得更多负担得起的新方式。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到1982年底,国民经济扭转了因比例严重失调而造成的不稳定状态,经济形势迅速好转。

调整国民经济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探索改革的过程。改革,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冬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由村民签名“大合同生死”,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随后,很多适合包产到户的地方也这么做了,效果很好,赶紧换。但此时,但是,有人对家庭生产定额提出了质疑,我觉得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对此,1980年5月,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在谈话中指出:“‘花鼓舞’宋中的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都搞了大承包,又是一年翻身,变脸。有些同志担心,这会影响集体经济吗。我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9月,党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绝对保证生产到户、所有家庭都依赖于社会主义经济,并长期保持稳定。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各种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发展,到1982年达到全国生产队总数86.7%,比1980年增加36.7百分点。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从一个突破性的转变“铁饭碗”试着开始。1978年7月,广东清远氮肥厂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拿出5万元设立综合奖并与产出挂钩,按多劳多得分配给工人。这样,第二年,工厂开始盈利,生产能力大大提高。这种做法,后来,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Xi·仲勋总结为“清远经验”,国有工业企业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1979年4月,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大型国企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到1980年6月,国家试点企业已经扩大到6600家。此后,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从中央到地方,将改革试点逐步推向经济责任制和财务制度方面,具体包括:从19802005年将实行收支两条线、分级合同、一个新的财政体系,更多的收入和更多的支出;初步扩展以建立多个渠道、少环节、以产销结合为目标的商业流通体制改革;从1981年起,选择中小城市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等等。

第三,政治体制改革启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逐步走上正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需要大幅提高生产率,要从多方面改变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合适的管理方法、活动和思维方式,因此,这是一个广泛的、一场深刻的革命。”这是党中央认真总结和吸取过去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以此为共识,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使民主制度化、以法律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开始了。

这个时期,政治改革的重点是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1980年8月,邓小平中央政治局召开的扩大会议上作《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的讲话。邓小平强调,领导体制、组织体系更为根本、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不是削弱党的领导,无视党的纪律,正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加强党的纪律。这篇演讲,为和国家领导体制改革明确了基本的指导思想。1982年2月,党中央作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就此,一批经过考验的中青年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通过逐步调整、整顿、加强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班子,党和国家的各级组织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忠于党和人民的干部手中。

(二)

经过几年的全面拨乱反正,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于是,召开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提上了日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筹备工作前后花了两年多时间。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指出全会:各族人民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伟大实践,目前,向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问题,需要抓紧解决,包括确定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计划,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的经济体制,确定适合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规划和体系。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国家政治生活和党的生活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意识形态理论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也需要相应的解决,为了安定团结、发展和巩固活跃的政治局面,以促进现代化的顺利进行。为了解决这些紧迫的问题,都要求中央委员会提前召开党的十二大。中央全会一致通过了这个决定,提前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个会议什么时候举行,由中央政治局决定。十一届五中全会还讨论了十二大的主要议程、代表性配额和分配原则、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规定。此后,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准备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

一是在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下,完成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工作。根据十一届五中全会的通过《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规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1600人。1980年4月,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的几点意见》,要求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在该县召开会议、市、在州党代会或代表大会的基础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代表的选举应在11月底。《意见》也是各方代表的比例,包括性别、并提出年龄、专业比例、国籍等具体要求。政治局会议还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老同志成为十二大代表和中央委员候选人的决定》,这是取消干部终身制,逐步更新领导班子的重要一步。

1980年5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召开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座谈会,指出,选出真正合格的党代表,要充分冲泡,真正得到广大党员的同意,不要几个人“圈定”;名单没什么秘密可言,有必要公开地向党员提出来,供他们审议和讨论,不要害怕改变。充分酝酿后,代表的选举最终1982年7月底。各地党组织都有选举产生的代表1600名,并按比例选举副代表149人。在所有代表中,青年代表正在接近40%,各个领域的专业人士、专家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我国55在10个少数民族中38种族的146一名优秀党员被选为代表。代表中也有少数“文化大革命”犯错误、但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对党有贡献的同志。

二是修改党章。这项工作始于1979年立冬,通过举办研讨会、进行实地研究、拟定草案,多次征求意见修改,《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改草稿)》在1982年8月6年月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审核这个计划。这次全体会议,为筹备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样重要。正是这次全体会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公开宣布,恢复中共八大的好传统,就是把自己的代表大会完全向全国人民开放。全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具体时间,通过审核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二大所作的报告,通过审核《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改草稿)》,一致决定将这两个文件提交党的十二大审议。会议还讨论并通过了慢性病引发的慢性病治疗方案、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刘伯承、蔡畅的献辞,我以全会的名义,向他们表示全党同志的亲切问候和崇高敬意。

1982年8月30日,经过精心准备,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预备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三项主要议程,选出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和31主席团常务委员会由人组成。会议提出了十二大的任务:对粉碎“四人帮”六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现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它将决定党在新时期的宏伟目标和战斗任务,使我们党具有新的面貌和强大的战斗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

(三)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官方代表是1545人,副代表145人,代表整个国家3965万党员。邓小平主持了大会的开幕式,并致开幕词。在邓小平发表了他的开幕致辞后,胡耀邦代表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报告,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还有外事和党建,勾画出了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蓝图。

在开幕致辞中,邓小平回顾了中共七大以来的发展历程,充分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地位。特别重要,本文对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邓小平说:“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管是革命还是建设,我们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但是,复制其他国家的经验、其他国家模型,永远不会成功。关于这一点,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从长期历史经验中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应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因此成为党和人民始终高举的一面旗帜。

胡耀邦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报告中,提出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如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进行艰苦的斗争,逐步实现产业化、农业、和国防科技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其中,首要任务是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为此,大会实事求是地确定了中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一系列正确的政策。明确提出,1981年到20世纪末,中国经济建设的总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我国工农业年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中国经济建设的总目标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小康社会,这是党中央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的历史性决策,点燃了中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小康梦,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建设美好未来的决心和信心。

(四)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突破了以往对社会主义的教条主义认识,提出了许多创新的理论观点。比如,论计划与市场的关系,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辅以市场调节”新原则,即“计划生产和流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同时,允许一些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没有计划,由市场调节”。再比如,它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作了新的概括,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来保证和支撑。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必须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上述科学结论,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又一个里程碑,它不仅解决了现代化建设中的许多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审核《中国共产党党章》。新党章凝聚了全党的智慧,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继承了七大、八大党章的优势,清除了第十一个党章“左”的错误,反映了党的现实生活的要求,为整顿党的组织、转变党的作风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新党章有了更充实的内容“总纲”,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和党的总任务,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如何在国家生活中扮演正确的角色,都是规定好的。共产党员必须遵守党章“第一纪律”。新党章对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党的十二大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有这些都是以个人为代价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特别强调: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中的普通一员……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允许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把第一条入党誓词写进党章,预备党员要在党旗前宣誓入党。还新增“党的干部”一章,提出,“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的公仆”,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比普通党员更高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会、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新成立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应该说,我们的干部领导职务是从终身制到退休制的过渡”,这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新党章也做了明确规定,它的任务是:“党的政策、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建议,接受咨询;协助中央调查处理一些重要问题;在党内外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承担中央委员会委托的其他任务。”通过建立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解决了党的领导干部新老交替的问题。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年轻党员干部进入中央委员会,承担中央政府的领导权;一大批德高望重的人、有经验的老同志退出一线,参加了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工作。新同志,老同志,密切合作,继续奋斗。这种独特的移交方式,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创举。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党成功实现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党的最高领导层已经成为一个更有活力的作战指挥部。中国由此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政治轨道,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也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载入史册。

〔作者单位:中共党校(中国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