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供暖时间2020年(2020年北京市供暖时间)

最近有很多朋友都想得到北京供暖时间2020年的回答。还有一部分人想搞清楚2020年北京市供暖时间。对此,武陵观察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为你解除疑惑。

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北京的一张金名片。随着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的推进,钟鼓楼、正阳门、太庙、社稷坛、天坛、先农坛、景山内一批重要文物建筑先后得到修缮保护,老城风貌逐渐恢复。

目前,令人关注的先农坛、正阳门箭楼、万寿寺等古建的修缮保护进展如何?何时可与公众见面?近日,新京报记者跟随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等多位馆长,探访了工程项目现场。

未来先农坛将打通古代祭祀路线、建造种子博物馆

“先农坛里识五谷,一亩三分阅古今。”

先农坛位于北京城南中轴线西侧,与东侧的天坛遥相呼应,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即1420年。建成之后,先农坛逐渐成为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祭祀、亲耕耤田典礼的重要场所。

先农坛。图/IC photo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馆长薛俭告诉记者,先农坛经过了“山川坛”、“神祇坛”、“先农坛”三个时期,在万历年间改名为“先农坛”,以祭祀神明先农为主,之后一直延续至今。

“先农坛举行祭祀礼仪当天,皇帝会带领朝臣亲临祭坛。在坛内举行祭礼之前,由导引官将皇帝引至具服殿更换着装。”薛俭介绍,“随后,皇帝在导引官的引导下来到耤田位,开始亲耕。完成仪式之后,皇帝就坐在观耕台上,观看王公大臣耕作。当然,皇帝不会全程耕种,只是示范几下就会回到观耕台休息。”

为了配合中轴线的申遗保护,2018年,先农坛庆成宫启动腾退工作,修缮后将恢复建筑原貌。

2019年,“一亩三分地”开始恢复耕种。“过去三年,我们种了谷子、高粱,今年做了新的尝试,同时种了稷、黍、稻、菽四种作物,可以让观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到先农坛来辨识‘五谷’,并在旁边配了介绍相关知识的展板。”薛俭说。

2019年4月28日,在明清帝王祭祀先农、亲耕耤田的先农坛,耤田历史景观展示区向公众开放,公众可在此参观明清帝王扶犁亲耕的“一亩三分地”。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他还透露,未来三至五年,先农坛祭祀路线将打通,并对公众开放。“明清时期,皇帝到先农坛祭祀、亲耕要走一条专门的路线,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建筑占用了,导致路线被分成了若干段。为了显示古代对农耕文化的重视,我们将恢复古代皇家的祭祀路线。观众会从先农坛的外坛——先农门进入先农坛。先农门目前没有对公众开放,将来打通以后也会对公众开放。”

一亩三分地的旁边,是储存收割后的粮食的神仓。“未来,我们将和中国农科院在这里联合打造一座种子博物馆,按照计划,明年会和公众见面。”薛俭说。

此外,为配合中轴线申遗,去年年底,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将古建筑旁的非文物建筑进行拆除,留出了两片空地,目前正在进行绿化。

薛俭介绍,先农坛腾退规划的面积为20万平方米左右,目前已经有8万平方米正在打造。“先农坛区域的古建筑腾退和周边环境整治在进行中,未来三至五年会有更多区域腾退开放。”

今年将启动正阳门城楼的修缮

正阳门,俗称前门、大前门,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位于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的天安门广场最南端。

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关战修介绍,正阳门的城楼和箭楼原本同属一个建筑,即正阳门瓮城,1906年前后,为了给前门火车站腾出空间,瓮城被拆除,保留了正阳门城楼和箭楼两个单体建筑。

北京正阳门。图/cnsphoto/IC photo

“正阳门以内是‘城’,从正阳门往外,就是平常所说的‘郊’,从永定门再往外,叫做‘野’,城、郊、野,在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上依次递减。”关战修说,“北京的南城是文化遗产保留最丰富的地方,经过六朝更迭,把北京城的烟火气都保留下来了。”

“目前要做的是如何把历史文化同今天的时尚消费,如前门商圈、文旅融合、沉浸式体验等有机结合起来。”他说,“毕竟对于北京城来说,中轴线申遗不是目的,而是开始。”

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遗产点,2020年10月,正阳门箭楼修缮启动,对象包括箭楼城台、浮雕、窗眉、室内木构件油饰、屋面等。修缮中,每一处都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最大限度保留历史信息。

目前,正阳门箭楼已完成古建修缮任务,正在进行安防、消防、供暖及电力改造等配套服务设施与安全系统提升,预计最快2022年年底向公众开放。

今年还将启动正阳门城楼的修缮。“本来的修缮任务是将正阳门城楼的屋顶挑起来,进行更换,由于各种原因,可能要推迟到2024年申遗之后再做。”关战修说,“古建修缮里有一个词叫‘磨洋工’,非常形象。因为古建修缮是不能抢工期的,一抢工期就会影响质量,而且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宁可慢一点。”

他还透露,正阳门城楼牌匾周围的油漆彩画,和历史上信息不太一样,此前专家也进行过多次讨论,这次修缮准备把它修改过来。

正阳门城楼也是雨燕在北京城区的最大聚集地之一。有研究表明,每年4月,北京雨燕从非洲南部抵达北京筑巢繁殖,7月底、8月初,再返回非洲南部越冬。“目前,大部分雨燕已经飞走了,还剩不到三分之一。”关战修说。

7月12日,正阳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正阳门一直向北京雨燕敞开怀抱。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作为全世界唯一以“北京”命名的野生候鸟,北京雨燕既是北京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中轴线上的活态文化,是生物多样性的典型代表。

2017年开始,正阳门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主动创造条件,向雨燕敞开怀抱。除了不安装防鸟网、为雨燕保留进出城楼的孔道外,还制作了几十个草编的人工巢托,放置在城楼梁架上,并安装了摄像头进行24小时观测。今年已经有三十多个雨燕家庭来到这些为它们精心打造的爱巢中繁衍后代,数量比五年前增加了一倍。

“按照计划,本来正阳门城楼的架子都已经搭好了,考虑到雨燕要在城楼里面孵化,搭上架子楼顶的缝隙就挡住了,影响雨燕进出,可能要等8月份雨燕走了之后再搭架子。”关战修说,“生态保护和古建保护同样重要,需要在修缮过程中把握平衡。”

妙应寺、万寿寺“重获生机” 讲述尘封历史

妙应寺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因院内白塔又得名白塔寺。“无而能妙,空而善应。”这是清乾隆皇帝在《高宗御制重修妙应寺碑》中对“妙应”二字作的理解表述。

妙应寺,因院内白塔又得名白塔寺。沙琨 摄/IC photo

白塔寺始建于辽寿昌二年(公元1096年)。金末,寺塔毁于战火。公元1271年,忽必烈亲自勘察选址并敕令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白塔,其成为元大都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历史上,妙应寺中路文物建筑和白塔历经多次修缮。“中路文物建筑上一次大修还是在1979年-1980年,距今已有40多年了。”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干部赵煦介绍。

2019年6月,白塔寺再度启动文物修缮工程。修缮全过程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及最大程度保护的原则,最大限度保留文物建筑的历史信息。此次工程主要集中在中路文物古建筑修缮和彩画保护上。

“修缮之前,大殿漏雨比较严重,外檐的彩画损坏也比较厉害。修缮以后,彩画恢复到了清代的风格。从去年6月份开放到现在,全国各地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赵煦说。

另一边,有着“京西小故宫”之称、北京艺术博物馆所在地万寿寺的整体保护修缮工程进入收尾阶段。据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王丹透露,万寿寺计划在9月初预开放,“十一”之前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万寿寺内共34000平方米,分为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历史上的万寿寺由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出资修建。“明清时期,每年太后寿辰,尤其是60、70、80大寿,万寿寺都要进行大规模翻修。”王丹说。

大运河的第一道闸——广源闸就位于万寿寺前,门口的长河还连接着积水潭和瓮山泊。王丹介绍,正因为它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的关键节点,才带动了万寿寺东路的拆迁。

2017年起,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开始制定修缮方案。2018年3月15日,修缮工程全面启动。这是建寺以来的第五次大型修缮,也是120余年来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修缮工程。“目前,东路已经完成了四方验收,中路和西路能修的地方修好了,正在结合馆内藏品和古建筑特点进行展览规划。”

2017年起,北京艺术博物馆所在地——万寿寺迎来大修。图/IC photo

为了给文物以尊严,在古建修缮保护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减法。行走在中路和西路的夹道上,王丹介绍,“以前这一片是临建库房,现在都已经拆掉了,这种房子已经拆掉了840平方米,包括电线、管子也都一一拆掉了。”

御碑亭旁,苍松、翠柏、银杏等错落有致,亭亭如盖。“目前,馆内共有挂牌的一级、二级古树47棵。”王丹表示,“在修缮过程中,除了古建,院内的古树也是保护重点。”

在重现假山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费了一番功夫。“北面人为干扰少,南面经过战乱,很多石头堆砌得没有道理。中国修古建有很多规制,堆砌这种和缓又有层次的假山特别不容易。”王丹说。

此次修缮考古发掘的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些建筑构件。“那块像锁一样的大石头是坠帐石,帐篷的绳子系在上面,可以起到稳定帐篷的作用。古代给太后祝寿是一件大事,要请1000名僧人在万寿寺诵经。看坠帐石的体量,你就能想象帐篷有多大。”

王丹介绍,这次修缮采用了文物保护的最新理念,尽最大力量保护历史信息,同时融入了科技手段,如修复佛像用到了3D打印技术等。“这次与前四次大型修缮最大的不同的是,以前是为了某个人,为了维护中央集权、传统孝道的文化体系,现在是为了能有更多的社会公众来博物馆看文化遗产。”

据悉,北京艺术博物馆现有藏品约122300件,品类和数量十分丰富。“我们计划开办一些专题性、有意思的展览,因为书画作品不宜久挂,三个月一换,开馆时打算推出‘万机余暇’专题展览,展示皇帝们日理万机之余作的字画,包括王子贝勒、皇族女性的作品。”王丹说。

她介绍,除了常规的展厅外,还布置了一些互动课堂,届时观众可以亲手体验中国传统的榫卯结构和一些非遗项目。

北京艺术博物馆布置的互动课堂。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摄

沿着万寿寺中路一路向前,一座双层建筑——万寿阁出现在眼前。每逢皇太后生日,或者有重大庆典时,就会在这里举办祈福仪式。1937年,它曾被焚毁,2003年又被重建。

从外面看,万寿阁是个两层建筑,其实中间还有一个夹层,是三层建筑。“未来我们打算在万寿阁举办‘吉物咏寿展’等综合性文物展览,二层将来会是一个小型图书馆。”

王丹说,万寿寺是一个很吉庆的名字,寄托着对老人的美好祝愿。“我们知道,乾隆非常孝敬母亲,他80岁时来到万寿寺,想起母亲如果还在世应该有一百岁了,于是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一位80岁老人的真情实感。也希望大家能够找到这首诗,感受他的这份情怀。”

新京报记者 展圣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部分来源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或其他公众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5条)

  • 屈章
    寺无僧无魂……艺术博物馆该另寻他址,让寺恢复昔日上香祈福、礼佛诵经、钟鸣鼓乐之地
  • 暨臻坍
    先农坛意义重大,开放成博物馆是好举措,期待全面复原。中国历来重农桑,若能将九坛八庙充分合理利用,对学生全面开放是利在千秋。
  • 颜恿支
    万寿寺修四年了还没搞好
  • 应阐虱
    北京九门何时回复
  • 况评次
    古建虽然漂亮,但是后期维护需要高昂的成本,这就是古建不能大规模传承下去的主要原因!
  • 巩店琐
    对名片还应该包括已经被拆完了的城墙…[机智]
  • 段干烟
    修缮保护,决不是重建,万不可把珍品制造成赝品……千万!
  • 顾殆耻
    庆城宫治理了快有5年了。现在仍然还没有开放。
  • 屈普逢
    古都北京焕发出青春的风采。[祈祷][赞][祈祷][赞][祈祷][赞]
  • 严盏主
    最美首都[赞]
  • 舒载
    先农坛意义重大,开放成博物馆是好举措,期待全面复原。中国历来重农桑,若能将九坛八庙充分合理利用,对学生全面开放是利在千秋。
  • 左丘赛责
    寺庙不能收门票
  • 万狭
    过好当下最重要
  • 步堂
    转发了
  • 管姜机
    [赞][赞][赞]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