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财经 科创板迎来动力电池黑马:蜂巢能源IPO拟募150亿

科创板迎来动力电池黑马:蜂巢能源IPO拟募150亿

来自动力电池领域的一匹“黑马”即将闯进科创板。

11月18日,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披露消息,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蜂巢能源”)科创板IPO已获得受理。

据披露消息显示,蜂巢能源计划发行25%的股份,拟募资150亿元,中信证券为其保荐机构。蜂巢能源拟使用上述资金,投入到公司在常州、湖州、遂宁和无锡的电池生产项目与研发中心,以及三元电池、无钴电池、短刀电池以及其他新型电池开发。

至此,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中唯一未上市的公司终于正式进军资本市场。

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行业的良好发展,让蜂巢能源在此番IPO消息之前便颇受关注。招股书显示,其营业收入近年来增长迅速。2019-2021年,蜂巢能源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9.29亿元、17.36亿元、44.74亿元,2019-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9.42%。

另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蜂巢能源自成立至今,已获得4轮累计超200亿的融资。其背后投资方不乏国投招商、碧桂园创投、中银投、深创投、建信投资、熙诚金睿、IDG资本、浙大九智、启泰资本、川能投、鼎晖投资等知名VC/PE的身影。

方兴未艾的行业前景、增长迅速的公司营收、谋定后动的多方布局、对科研创新与人才积累的投入……这一切都意味着,市场又将迎来一份优质投资标的。

十年骐驎跃上行

十年前,这匹优质“黑马”开始孵化。

2012年,长城汽车内部组建了动力电池研发团队,即蜂巢能源前身。2018年,已完全独立的蜂巢能源成为了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面向全球整车企业开放。2020年,蜂巢能源开始装机配套,当年8月便冲进了动力电池装车TOP20。

十年后,“黑马”已长成一只巨型“独角兽”。

根据韩国锂电池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统计,蜂巢能源2021年及2022年1-6月动力电池装机量为世界第十。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蜂巢能源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动力电池装车量为国内第六。

截至目前,蜂巢能源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多层次客户体系,客户结构包括传统汽车厂商与造车新势力、国内整车厂及海外品牌、关联方客户及非关联方客户,其抗风险能力不断提升。据统计,长城汽车、吉利汽车、零跑汽车、东风汽车、岚图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光束汽车、赛力斯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牛创新能源汽车等整车企业均与其达成了合作关系,PSA(Stellantis集团)等知名国际汽车厂商亦与其开展了多项业务合作。

如今,这名专业从事汽车动力电池材料、电芯、模组、PACK、BMS、储能产品研发和制造的后起之秀,已成为一家完全独立面向全行业发展的新能源高科技公司。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其累计装机量已达2.6GWh,同比增长160%。

惟进取,故日新

骐驎踊跃之功,当归于其日以继夜的创新研发。

首要之举,是高规格的持续投入。据蜂巢能源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及2022年1-6月,公司持续进行高强度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分别为3.75亿元、3.80亿元、7.24亿元及5.7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19-2021年其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0.71%,累计研发投入金额近15亿元,远超科创属性评价标准中对近三年研发投入累计金额及占营收比例的要求。

这也为蜂巢能源积累了强大的人才团队。通过自主培养与外部引进,蜂巢能源搭建了一支由多位行业专家及深具行业管理与研发经验的人员领衔的、具有全球化视野的研发团队。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研发与技术人员2360名,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为19.58%。其中,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共计527人,博士研究生学历36人、为公司在动力电池研发与创新等领域内提供了持续创新的源动力。

进取方得日日新。在研发投入与人才培养基础之上,蜂巢能源已建立了一套涵盖产品研发、工艺设计、测试验证、装备开发、软件开发等领域完善的研发体系。在无锡、保定、上海、深圳等多地,蜂巢能源也已设立研发中心。

另外,这家注重研发的新兴科创企业还设有江苏省新能源电池材料与装备产业院士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高性能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高性能动力电池及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共建“固态电池技术研究中心”。

厚积以薄发,通过持续多年的研究积累,蜂巢能源在核心专利面同样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果。截至2022年9月30日,其共计拥有境内授权专利2979项,其中发明专利468项。

而且,根据中汽中心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公开信息,2020年度、2021年度及2022年1-6月,蜂巢能源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分别为586项、878项及568项。

在其创新榜单上,最为引发市场关注的,当属一款打破国外封锁、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量产的全新产品——无钴电池。

这款产品颇具划时代意义,因为极其缺乏的钴资源已成为整个正极材料行业乃至于影响全世界动力电池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如何有效“去钴”,是整个行业的努力方向。目前,在无钴电池开发赛道上,蜂巢能源处于行业前列,其自主研发的层状无钴材料已实现量产。

公开资料显示,其无钴技术以自研无钴材料为正极,通过电化学体系优化和叠片设计,有效地提高了电池性能。其中,电池能量密度达到240Wh/kg。

得益于出色的产品性能,蜂巢无钴电池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和低成本等核心优势。据悉,目前其相关产品已应用于长城汽车欧拉品牌,并已收到多家下游OEM客户的定点。

目前,蜂巢能源正致力于推动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生产工艺等领域核心技术的研发,包括无钴正极材料技术在内,其自主研发的超高速叠片工艺技术、“蜂云平台”监控系统等核心技术水平均处于行业前列。

例如,蜂巢能源自主研发的高速叠片3.0技术,效率高达0.125秒/片,已经实现产线量产应用,与短刀电池组成了一组强力技术产品矩阵。而短刀电池作为蜂巢能源在产品品类创新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未来将覆盖全域充电范围、全域使用场景、全域化学体系,成为蜂巢能源主打的产品,目前第一款产品L600已经开始量产装车。

与此同时,在建设工厂时,蜂巢能源也充分考虑了不同技术路线的兼容,不管是磷酸铁锂还是无钴、三元电池产品均可共线生产,以此降低产线投资带来的负担。

未来,蜂巢能源还将继续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钠电池技术开发、高比能锂金属电池、全固态锂电池等新兴技术的储备性研发,此类创新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而后乃今将图南

孵化、跃起、创新、破局……对未来规划,这家年轻的科创型企业并不止于上市。

谋定后动。公开资料显示,蜂巢能源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布局了丰富的产品线,涵盖电池产品覆盖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等。而且,在储能业务、新能源商用车、轻型动力等细分市场,蜂巢能源均有产品布局,基本实现业务全域覆盖。

这是全面布局,亦是居安思危之举。

为了应对上游原材料紧缺带来的挑战,蜂巢能源与巴斯夫开展合作,与其共同入股了永杉锂业,以加强锂资源的供应;2022年6月,蜂巢能源还与川能动力、亿纬锂能签署合作协议宣布组建合资公司,以有效保障锂盐供应、降低锂盐采购成本。在中游核心零部件方面,蜂巢能源牵手业内多家优质企业,进一步发挥协同效应及规模优势;在下游动力电池回收方面,投资电池回收企业顺华锂业、合资成立藤青青再生资源(上饶)有限公司,布局电池回收领域。

同时,面对当前动力电池产业存在结构性紧缺的情况,蜂巢能源积极布局车规级动力电池相关高端产能规划,紧抓行业以高品质、高安全、高技术为代表的高端化产业发展趋势,进一步加强市场竞争力。

未来,蜂巢能源将不断依托核心优势、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整合行业及客户资源,发挥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能动性,逐步在产品品类、产品制造、供应链建设、低碳生态构建等方面建立其独特优势,逐步实现“成为全球领先的能源互联科技公司”的企业愿景。

结语:

当年轻的蜂巢能源敢于不断创新、打破封锁、拥抱变革时,未来便已来。

“未来两到三年,将会是我们实现持续领先的重要窗口期。”其“掌舵者”杨红新的判断非常明确,而且,他并未局限于蜂巢能源这一家企业和动力电池这一单独领域,“中国汽车品牌将有机会借这一轮的新能源智能化大潮,在未来这两到三年内成长为世界知名品牌、走全球化之路。”

公开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电动车渗透率仅10%左右,新能源领域依然是一片广阔蓝海。随着国家和企业在新一代动力电池研发领域重视和不断投入,整个行业将持续高速发展,优质动力电池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成长空间。在国家扶持新兴产业的战略需求下,蜂巢能源将抓住机遇加速发展,继续以研发无钴电池等新产品、研发应用叠片工艺、应用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为立身之本。

迅猛之势,不仅利好蜂巢能源,也将推动动力电池行业发展。这道来自中国汽车行业的疾风,已起于青蘋之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武陵观察网,情感,两性,娱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