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孙思邈为皇后治病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孙思邈为皇后治病

孙思邈与太白山海上仙方的传说:孙思邈为皇后治病

◎太白山人

唐太宗李世民的老婆长孙皇后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虽然请了不少太医诊治,但一直不见好转。于是太尉长孙无忌便推荐在太白山中采药炼丹的孙思邈前来医治,唐太宗就把孙思邈召进宫中。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人们由于受儒家“三纲五常”、“男女授受不亲”等封建伦理道德束缚,皇后娘娘的“凤体”是不允许外人接近和观看的。孙思邈要给娘娘看病,皇宫总管、太医令都要她白纱罩面,悬丝诊脉。孙思邈见此情景,郑重地向他们提出:“臣乃是一个民间草医,怎比得太医署众位太医有此高妙之术?诊病非同儿戏,岂能故弄玄虚?”于是便将悬丝推向一边。太宗无奈,便破格依从了他。孙思邈走向床前,与长孙皇后切了切脉,问了问服药情况,从病人脉理观察,得知长孙皇后以前所服之药不对症。便提出要细看病人神色。这时站在皇上旁边的后宫总管、太医令又极力反对,对孙思邈说:“唗!你算什么东西,岂能直观娘娘的玉面?”孙思邈说:“天有四时五行,下雨刮风是天时变化的常数。人有四肢五脏六腑七窍,劳作休息,新陈代谢,也有一定规律,生理失调才会发生疾病。一个好的大夫,就要懂得这个道理。高明的大夫为人诊疾,就要对症下药,把病治好。刚才给娘娘看病诊脉,病已断定八成,但必须观其肤色,才能弄清病情原委。望、闻、问、切,缺一不可,此谓四诊之理。否则,药力太微,恐不济事,耽误病情;药性太猛,则性命难保。所以,只诊脉象,不敢冒然处方。”唐太宗为难多时,极不情愿的让宫女将纱帐掀起。孙思邈观罢长孙皇后脸色、舌苔之后,就开了一副小柴胡汤(柴胡、半夏、人参、黄苓、甘草、生姜、大枣),用来疏肝解郁。太医令验过药方,有点不解的说:“柴胡是提升之药,娘娘病重,此药用不得。”孙思邈说:“娘娘此病是从忧郁而起,肝气郁结,热邪内陷而成干血痨症,柴胡提邪外出,自可愈疾。”太医令道:“医书中决无此理!—你这是化裁出来的吧?一个正经的大夫,应该做到‘医必《内经》、药必《神农》,非医圣之方不用。’”孙思邈说:“书中若有,娘娘的病早就好了。”那位太医令很不自然地说:“你这是何意?竟敢诽谤起圣贤的医书来了?你看不起圣人的医经,却使用土郎中的方子,你算得上正经大夫吗?你配呆在太医署吗?”孙思邈说:“我本山野村夫,医术浅陋,岂敢诽谤圣贤的医书!须知人体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任何疾病的根源都是气血不通,阴阳失调所致。同时人体又是一个各部位脏器之间相互联系的整体。气血和阴阳平衡,它的作用不是简单的纽带作用,而是生命健康与否的根源,是抵抗和防止使所有不良状况好转的关键。整体调理是如此重要,但从古至今都没有一种整体调理的具体中药配方。疏通气血的中药有几百味,补肾的中药几百味,各朝大夫随手拈来,随意配伍,各有千秋,不成体系,如能把整体调理具体化、实践化,就能使患者广受益,使许多疑难病不再疑难。再者本草之中,奥妙莫测,处方下药须从四诊八纲综合诊断,娘娘此疾,以在下之意,提邪外出,非它莫属。”唐太宗见孙思邈说得头头是道,又见皇后病体加重,便准许服用。长孙皇后服过孙思邈的方药之后,浑身颤抖,腹内疼痛,然后出了一身冷汗,三天后病体便见好转,又经过几天的疗养,病体很快就痊愈了。

唐太宗李世民闻知大喜,称孙思邈为“有道者”,并赠拜为朝廷谏议大夫一职,赏给私宅一所,让其执掌太医院。但孙思邈不慕官位、不思宫廷生活,坚辞不受。唐太宗见他如此淡薄名利,便封他为“药王”,允许其回民间行医采药、为百姓治病,并御笔亲赐《真人颂》一首,以示褒扬。

其《颂》曰:

凿开径路,名魁大医。

羽翼三圣,调合四时。

降龙伏虎,拯衰救危。

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柴胡,气血,太白山,孙皇后,唐太宗,孙思邈,的整体,娘娘,海上,的传说,消息资讯,太白山,唐太宗,孙思邈,娘娘,长孙皇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柴胡,气血,太白山,孙皇后,唐太宗,孙思邈,的整体,娘娘,海上,的传说,消息资讯,太白山,唐太宗,孙思邈,娘娘,长孙皇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柴胡,气血,太白山,孙皇后,唐太宗,孙思邈,的整体,娘娘,海上,的传说,消息资讯,太白山,唐太宗,孙思邈,娘娘,长孙皇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