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山阴公主和安乐公主行事作风都有些一言难尽,谁更加出格?

山阴公主和安乐公主行事作风都有些一言难尽,谁更加出格?

一说“好色”,好像是男人天性,可是女人一旦好起色来,那可真不比男性差事儿。

你要佳丽,那我就要男宠,一山更比一山高。题目两位公主谁更胜一筹?看完两个人的事迹介绍,高下立判。

先请出我们第一位选手——唐朝的安乐公主。

都知道唐朝的时候思想很是开放,而且女人地位也高,毕竟这是中国第一任女帝武则天执政期间。武则天把自己的儿子李显废础,在被贬的路上,李显的妻子韦氏生下了一个女孩,因为李显当初落魄的只剩下外衣,所以就用衣服当做被子将女儿裹起来,起名叫做李裹儿,这就是后来的安乐公主。

要说安乐公主一生中最怕谁?毫无疑问武则天必然上榜。因为早年期间被流放在外,因此父亲李显对她也是格外宠爱。安乐公主也是恃宠而骄,什么事都敢干。

就是因为这份宠爱,安乐公主慢慢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因为武崇训常在宫中出入,偷香窃玉,以致外面有传言,武则天不堪流言,便把安乐公主指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但是让皇家丢脸的是,这位公主是未婚先孕,成亲没出六个月就生下了一个儿子。

众人都是心照不宣,没有戳破。不久后武则天离世了,中宗李显继位,这还了得,安乐公主行事更加肆无忌惮。唯一害怕的人已经离世,再也没人可以镇住她。

武崇训的兄弟武延秀年轻英俊,常来家中与兄长闲叙。这一来二去,二人互相看对了眼,常常在一块儿说笑。后来安乐公主把持不住,结下风流私情。

后来武崇俊被叛军杀死,安乐公主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与武延秀在一起了。父亲李显听闻后干脆直接将安乐公主许配给武延秀,韦氏见武延秀翩翩少年,也不禁惹起欲火,后来竟迫令武延秀侍寝,居然母女同欢。

你说你好色也就算了,竟然还想和武则天一样权倾天下,合伙与其母一起下毒毒死了李显。虽说过了几天瘾,但是好景不长,不久李隆基发动政变,这对母女很快便身首异处。

安乐公主太能“作”,生生把自己作死了。

再来看一看南北朝时期刘宋第一美女——山阴公主刘楚玉。

当时被誉为皇族第一美人的刘楚玉,在十五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貌比潘安的何戢。郎才女貌,在当时也是传为佳话,本来也是天作之合,夫妻二人恩爱有加,尽管每晚都翻云覆雨,共赴巫山,但是山阴公主不满足,她还希望有更多的男人,只是她丈夫一人,根本填不满她身心的欲望沟壑。

山阴公主在历史上就是以其荡名而著称,接下来我要说的保管让你三观尽碎。

山阴公主的弟弟刘子业也一个套路,不光他们姐弟好色,其父亲也是如此,皇宫里稍微有点姿色的女子都难逃过他的魔爪,连他自己的堂妹,母亲都不放过,可想而知姐弟二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三观又怎么会正常。上梁不正下梁歪大概就是形容这样的家庭。

也许正是因为继承了父亲好色的基因,姐弟二人把常人看来的禁忌之恋丝毫不放在眼里,刘子业继位后,封山阴公主为会稽长公主,时常和她共乘一辇,同出同入。下人偶尔能从其中听见一些呻吟声,当然这也无从考证。

山阴公主在一次与弟弟的亲密接触后,向刘子业提出了希望能够赐她“面首”的请求。

“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唯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

凭什么你有三千嫔妃,而我就你们俩人!

刘子业听说了之后,并没有大吃一惊,本来就是一丘之貉,正所谓知姐莫如弟嘛。大手一挥直接赐予姐姐男宠三十,且个个都是美男子,不说千里挑一,百里挑一总是没问题。

于是山阴公主开始了每天如皇帝一般的生活,夜夜笙歌。可渐渐地这些青年男子也不能满足她了,于是山阴公主便把目光瞅向了成熟的男人——她的姑父褚渊。

这姑父褚渊也是一位美男子,在当时与何戢是最有名气的两位美男子,只不过,不同于何戢的是,褚渊是大叔级别的,更具有男人味。

可是山阴公主使劲浑身解数也无法动摇褚渊的心,最终以山阴公主放弃告终。

像这样一对荒淫无道的皇帝和公主姐弟,自然不会有好下场。很快,就在他们放纵玩乐之时,宫廷发动了政变,新皇帝——他们的叔叔湘东王刘彧(宋明帝)上台之后,赐公主姐弟自尽。

安乐公主和山阴公主两位结局都很悲惨,人啊,不论贫富贵贱,终归要为自己的荒唐行为买单。至于俩人谁更出格,个人觉得山阴公主应该更胜一筹。你还有更好的人选吗?说来听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父亲,姐弟,公主,作风,山阴,武则天,李显,刘子业,武延秀,消息资讯,山阴公主,褚渊,李显,刘子业,武延秀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父亲,姐弟,公主,作风,山阴,武则天,李显,刘子业,武延秀,消息资讯,山阴公主,褚渊,李显,刘子业,武延秀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父亲,姐弟,公主,作风,山阴,武则天,李显,刘子业,武延秀,消息资讯,山阴公主,褚渊,李显,刘子业,武延秀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