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中国古代一种可怕的疾病徐达范增刘表统统因它而死宋江也曾得过

中国古代一种可怕的疾病徐达范增刘表统统因它而死宋江也曾得过

中国古代由于医学技术还没那么发达,很多在今天看来不过是小病的疾病对古人来说都是不治之症,甚至打个喷嚏都有可能死人。今天和大家介绍古代一种出镜率极高的可怕疾病,许多名人都因它而死,这个疾病就是背疽。

楚汉相争时,项羽手下有一个著名的谋士叫范增。公元前204年,刘邦被困楚军围困于荥阳,不得忆向项羽请和假投降。范增坚决不同意,说:“汉易与耳,令释旨取,必后悔之。”但是没想到项羽却中了陈平的离间计,认为范增暗中与刘邦勾结,于是便削了他的兵权。

范增是个直性子,看项羽不信任自己,就怒而告老回乡,“愿赐骸骨归卒饵”,结果还没回到彭城就因背疽发作而死。苏轼在《范增论》中感慨:“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但可惜的是,这样人才却被主公猜忌,得背疽大怒发作而死。

1600年后,又一个无双国士、人杰死于背疽,他就是指挥皆上将谈论半儒生的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徐达。

不论《明史》还是朱元璋本人,对徐达都评价很高,“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但这样一个功臣、能臣,却在54岁时得背疽而死,“十七年,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关于徐达的死,后面还衍生出了一个阴谋论,说徐达功过震高,朱元璋知道他得了背疽,于是便赐蒸鹅给他。因为蒸鹅是发物,徐达一看就明白朱元璋让他死的心思,不得不含泪吃下,然后发病死了。

这边先不讨论朱元璋要杀个人是不是要这么复杂,但简单澄清下,“发物”杀人这一理论在现代医学中便是行不通的。

除了范增,徐达以外,还有许多历史名人死于背疽。

三国时期,先是刘表得背疽而死,“曹操亲征刘表,军尚未至。八月时,刘表已因背疽病发而卒。”而后,魏国这边,曹休也得背疽而死,“魏都督曹休被东吴陆逊大破于石亭...曹休惶恐之甚,气忧成病,到洛阳,疽发背而死。”

唐朝时,大才子孟浩然也死于背疽。“孟浩然背疽发作,归襄阳卧疾。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孟浩然与之宴饮甚欢,食鲜疾动,疽发而卒,终年五十二岁。”

宋朝著名抗金将领宗泽大破金兵以后,一年内24次上《乞回銮殿疏》,力劝宋高宗还京,收复北方失地,但都被朝中奸邪所阻。“泽忧愤成疾,疽发于背。”

看到这里,诸位看官可能在想,背疽到底是怎样一种病,为什么死亡率这么高?

按百度百科的解释,背疽,泛指生于背部的有头疽。有头疽,是痈疽之发于体表而有粟米样疮头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背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常见病因是外感风湿火毒,或过食高粱厚味。

看起来有点复杂是不?看不懂没关系,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因为这个病的病症听起来很复杂,以今天的医学水平,只要及时治疗,随便找个乡镇医院外科医生都能搞定。

其实这个病在古代也不是百分之百致死的,得了这个病后,只要注意饮食,忌饮酒和食海鲜之类的荤腥、辛辣的刺激发物,然后不要轻易动怒,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完全可以康复。

接下来和大家说个成功治愈的例子,主人公就是《水浒传》的孝义黑三郎宋江。

宋江在得病之前,由晁天王给宋江托梦,说他有“百日血光之灾,则除地灵星可治”,第二天,宋江果然是“身体酸疼,头如斧劈,身假笼蒸,一卧不起”“背上好生热疼”,掀开他衣服,一看背部,“只见一笑鏊子一般红肿起来”。这就是背疽的初步病症。

然后梁山好汉马上派跑得最快的戴宗去找晁天王所说的地灵星,也就是神医安道全给宋江看病。等戴宗看到安道全时,宋江“神思昏迷,水米不吃”“肌肤憔悴,终夜叫唤,疼痛不止”。

待安道全到梁山时,宋江已是九死一生,奄奄一息,“口内一丝两气”。然后安道全给宋江开了药,慢慢恢复了过来。

不过按现代医学的观点,安道全这个神医能治好宋江主要不是得益于他的医术,而是他的运气。按照背疽病症的特点,患者如果身体好,抵抗力强,在3个月左右时,“病灶在坏死组织逐渐液化脱落后,会逐渐由肉芽组织填充,最终愈合。”

宋道全被戴宗接来梁山时,按时间计算已经接近百日,宋江虽然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却凭着自己的身体素材强撑着没死,吊着一口气。而背疽这时脓肿已破,正在生成新的细胞组织,宋江身体机能开始发挥自愈功能。因此不能说安道全治好了宋江的病,只能说是加快了他的痊愈速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安道,徐达,朱元璋,古代,项羽,疾病,身体,刘表,范增,宋江,消息资讯,徐达,刘表,范增,宋江,戴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安道,徐达,朱元璋,古代,项羽,疾病,身体,刘表,范增,宋江,消息资讯,徐达,刘表,范增,宋江,戴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安道,徐达,朱元璋,古代,项羽,疾病,身体,刘表,范增,宋江,消息资讯,徐达,刘表,范增,宋江,戴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