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代知名的“国手”与宋代围棋理论

宋代知名的“国手”与宋代围棋理论

据欧阳修《归田录》说,宋太宗时有围棋国手贾玄堪比唐代王积薪,之后的棋待诏没有能与之贾玄匹敌的对手,直至宋仁宗时才出现了一位足以匹敌国手贾玄的人物。

李憨子,被形容成样貌浑浑噩噩,打扮邋遢的样子,难登大雅之堂,但是李憨子的棋艺却臻至上乘,乃是仁宗至哲宗时国手,被称呼为“举世无敌手”。李憨子是什么人?《集事渊海》有他的描述。

李重恩即是李憨子,他有这个名号,也是因为除了弈棋之外,一无所晓,专精于棋艺也。难怪北宋胡旦要说:如果说围棋之道很容易,但很多聪明人都研究不透。如果说围棋之道很难,但愚笨之人往往造诣精深。

关于仁宗之后的国手对弈情形,《棋经十三篇》〈跋〉中有描述:

《棋经十三篇》是棋史上著名的弈棋理论,于仁宗皇祐年间(1049-1054)产生,最早收录于《忘忧清乐集》,内文署名“皇祐中张学士拟撰”。“张学士”即为张靖(1004-1078),天圣五年(1027)进士,至于张靖是否与皇帝弈棋则史籍无载。

又查刘仲甫等人为哲宗(1085-1100)时人物,故“今日”应为哲宗之时,“老刘宗”或许是英宗(1063-1067)、神宗(1067-1085)之时的棋待诏。哲宗时的棋待诏有刘仲甫、杨中隐、王琬、孙侁、郭范、李百祥等人,今于《忘忧清乐集》多能见到当时国手的对弈情况,这些国手人人对《棋经十三篇》多能熟习,大概是此朝的特点。

刘仲甫约为哲宗、徽宗期间的棋待诏,依据《铁围山丛谈》说:当时太上皇还在位,歌舞升平,在众多围棋手艺者中,刘仲甫号称国手第一。应可为当时国手的代表。据《铁围山丛谈》记载:

刘仲甫棋,士大夫特以较唐开元国手王积薪,而(刘)仲甫尤出积薪上两道,但(刘)仲甫亦自挟数术,能弥缝,士君子故喜其为人。繇是,名誉益表襮,着棋经,傚孙子十三篇,又作造微、精理诸集,咸见棋之布置用意,成一家说,世遂谓无以过之矣。

可见刘仲甫除了棋艺高超之外,尚兼有其他的技艺,士人皆喜好他的为人。且又著录多本围棋专著,成为一家之言,使其地位更加崇高。

继刘仲甫之后有晋士明,徽宗政和(1111-1118)初年,晋士明自河东来汴京,年纪约二十八九,与刘仲甫弈棋,赢刘仲甫两道。后来刘仲甫又在与晋士明弈棋,结果四连败,因此刘仲甫欲将其女嫁给晋士明,但被晋士明回绝说:“我有室矣。”过了一阵子刘仲甫便因疾病而死。

靖康二年(1127),徽、钦二帝被金兵俘虏,后来赵构南渡,迁都临安,建立南宋,偏安江左,杭州顿时成为南宋的政治中心,都市娱乐与休闲活动,也相应增长。据《四朝闻见录》说:“思陵时,百工伎艺咸精其能,故挟伎术者率多遇,而亦有命焉。”此段话显示南宋高宗时,杭州的繁荣吸引了众多身怀伎艺的人士,而专门弈棋之人当然也在此之列。《四朝闻见录》说:

关西棋客有机会在皇帝面前,展示身手,与国手对弈。国手惧怕关西棋客抢夺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因此有诓骗诈伪的情况出现,用美色来诱惑关西棋客,使之于皇帝面前的对弈输棋,而达到确保自己地位的目的。

宋代的围棋理论

宋代围棋的兴盛,亦体现在围棋理论的新发展。这时候的围棋理论与魏晋南北朝偏重阐述意义的作用不同,以探讨围棋的棋理、总结经验为主。它们反映出宋代围棋的棋艺水平,其中精义至今仍能令人获得启发。

北宋宋白(936-1012)对围棋的策略进行总结和评论,《弈棋序》说:

定义棋手下棋的高下之分,言简意赅,从此文中可发现,被评比为上乘者,皆安稳自适,轻松应对,用简单的手段取地。落于下乘者,躁暴不定,只能在岌岌可危情势中杀出一条血路。

而徐铉奉宋太宗旨意撰写〈围棋义例〉,则全面论述围棋实战中,常用的各种着法与战术的术语,其归纳三十二个,并逐一解释,至今,围棋术语仍常使用。

民国初上海文瑞楼印行《棋经十三篇》宋学士张靖撰元人注《棋经十三篇》。

张靖仿《孙子兵法》撰《棋经十三篇》则为北宋以前围棋理论集大成之作,他综览古今围棋理论与文献资料,并总结国手的实战经验,加入自己的见解着成。至于刘仲甫着《棋诀》,以布置、侵凌、用战、取舍四篇,论述围棋的基本原理。李逸民则编撰《忘忧清乐集》,诸多棋谱棋经,辑成一册。

除此之外,宋人也思考围棋对战时的变化,且计算此变化有多少种类,据沈括(1031-1095)《梦溪笔谈》所记载:

沈括提到便捷计算围棋局都数的方法,姑且不谈其算法是否正确,但是对于弈棋者来说,岂能尽用算,宋代张耒(1054-1114)曾于其《明道杂志》批评沈括对围棋的算法,说:

张耒认为沈括计算棋局都数,是迂腐的。他说世上精于棋艺者并非都是用算的,就算能算尽棋局都数,但这其中下子位置好坏不一,就看下棋时如何妙用智慧,并不须如此加以计算。

而棋谱的记法也有新创,徐铉曾创一种新的棋谱的记法,《古今图书集成》记载:

不过,如果从《忘忧清乐集》与明清时期的一些棋谱来对照,可知徐铉的记录之法并没有流行,而且只是其中的一种记录方法。

参考文献:

欧阳修,《归田录》刘攽,《贡父诗话》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佚名,《集事渊海》张英,《渊鉴类函》永瑢,《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李逸民,《忘忧清乐集》严德甫,晏天章,《玄玄棋经》脱脱,《宋史艺文志》蔡绦,《铁围山丛谈》丁丙,《武林往哲遗书》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李昉,《太平御览》李昉,《文苑英华》沈括,《梦溪笔谈》张耒,《明道杂志》朱易安,傅璇琮,《全宋笔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仁宗,棋待诏,棋艺,地位,棋局,皇帝,沈括,理论,围棋,刘仲甫,消息资讯,国手,李憨子,棋经十三篇,围棋,刘仲甫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仁宗,棋待诏,棋艺,地位,棋局,皇帝,沈括,理论,围棋,刘仲甫,消息资讯,国手,李憨子,棋经十三篇,围棋,刘仲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仁宗,棋待诏,棋艺,地位,棋局,皇帝,沈括,理论,围棋,刘仲甫,消息资讯,国手,李憨子,棋经十三篇,围棋,刘仲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