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封神演义:殷商有护国4忠臣,周朝也有4大元老,为何姜子牙不在其列?

封神演义:殷商有护国4忠臣,周朝也有4大元老,为何姜子牙不在其列?

有读者在评论区曾这样问过:封神演义说的是商周时期的故事,孔子还没有出生,怎么会有儒家思想呢?

这个问题,漫夜已经回答了不止一遍。

孔子虽然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但儒家思想并不是在春秋时期萌芽的,孔子只是作为一位集大成者,规范了这种思想,并将其理论化成一种哲学学派。

而圣人伟大的根本就在于

先导教化

所以,‘儒’的概念并非是儒家学派诞生后的产物。

还有一点,封神的作者无论是许仲琳还是陆西星,都是明朝时期的人物。儒家思想已经完善到一个高峰,忠君爱国便是典型的儒家特征。

封神演义成书也多受儒家思想影响,这才出现了三纲五常,以及忠臣和反贼的概念。

华夏最早的君权神授,并不是道家产物,也是出自于最早的儒家思想。

儒家将上古诸位帝王列为官祀对象,比如五方五帝,便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接下来咱们说说,殷商末期的4大忠臣,以及周朝开国的4大元老。

关于前者的4位,只要是读过封神的应该都不陌生。而后者中的4位却在封神中知名度稍差,甚至有两位很少被提及。

更重要的是,这4位中并不包括功勋彪炳的姜子牙。

为什么呢?且听漫夜慢慢道来。

封神的故事线起于纣王继位的第七年,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其中少不了4位忠臣的辅佐。

第一位:太师闻仲。

闻仲师从截教金灵圣母。作为截教第一人,甚至比师兄多宝道人还要厉害,其徒弟自然不会差。

下山后的闻仲辅佐的并非是纣王,而是二十八代君主文丁,也就是纣王的祖父。后来又历经帝乙,再到帝辛,在纣王在位时成为三朝元老。

这里有一个历史上的小插曲。

闻仲辅佐文丁时,就跟周朝有了很深的矛盾。

史书记载,文丁在位时,季历掌西戎牧马之地,征兵伐戎狄有功,被文丁所猜忌,最后绝食而死。

季历便是周文王姬昌的父亲。

从那时起,商周之间的矛盾便埋下了。从封神中闻仲的身份猜测,他是经历过那场纷争的。

所以说,闻仲理所应当地成为商朝和周朝之间最后一道屏障。闻仲命丧绝龙岭,也意味着殷商的宿命无力回天了。

当然,历史上并没有闻仲此人。作者将其定义为三朝元老,可能也是为了商周矛盾做出的历史铺垫。

事实如此,闻仲此人厉害非凡。堪称商朝第一重臣,南征北讨,最后亲征西岐而死。他的死并不是自己无能,而是对抗不过所谓的天命而已。

第二位:商容。

这也是一位大忠臣,可惜好心办了坏事。正是因为他谏言纣王去女娲宫进香,这才有了封神演义的故事开端。

这位跟闻仲一样,都是三朝元老。但很可惜,因为年事已高思维不太清晰,做出了一系列不理智的行为。

先是见纣王无道,不听他的老人言,愤而辞官回乡。后来,又因殷郊殷洪两位皇子被追杀,义愤填膺回朝歌讨说法。结果纣王还是不听他的,怒撞龙柱而死。

其行为虽然没啥意义,但也算对得起忠臣二字。

第三位:黄飞虎。

这一位不用多说,此前的文章中说过太多次了。黄飞虎虽然后来投奔西岐,但其忠诚是毋庸置疑的。

镇国武成王,这个名号在朝歌算是顶天的荣誉了。

可惜纣王不知道珍惜,活该作为亡国之君。

第四位:比干。

比干作为纣王的叔叔辈,虽然是庶出,但地位也是相当高的。纣王对其礼遇有加,比商容一点都不差。

毕竟是亲戚,比干做不到黄飞虎那样洒脱。明知必死,也依然献出了自己的心脏。忠诚度也毋庸置疑,其中更多的是绝望和无奈。

接下来咱们说周朝的4大元老。

先说为什么没有姜子牙。

按照封神的描写,姬昌在位时,姜子牙并没有多大贡献。渭水访贤在文王回国之后,他被纣王囚禁的七年中,姜子牙还在街头算卦。

所以说,姜子牙辅佐的对象是周武王,姬昌是他的伯乐不假。但西岐的发展初期,并没有姜子牙的功劳。

那么姬昌在位期间,西岐发展的四大元老是谁呢?便是著名的文王四友。

第一位:散宜生。

这位在封神中的戏份不少,但并不算太显眼。西岐百姓安乐,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虽然其中多占圣人姬昌的便宜,但作为谋士的散宜生的确出力很大。

还有,如果没有散宜生出谋划策,派人送礼给费仲尤浑,我姬昌可能根本回不到西岐。

姬昌文人太老实,而且愚忠。如果没有散宜生这位鹰派人物,一力促成反商大业,姜子牙辅佐武王吊民伐罪也没那么容易完成。

第二位:南宫适。

这位跟散宜生的地位并肩,官拜西岐大将军。在姜子牙入主西岐之前,执掌西岐的军务大权。

这人也是一位鹰派人物,只是大局观上稍差。当听说伯邑考被纣王剁成肉酱时,第一站出来要反商。

被散宜生喝止,这么干不是害了还在朝歌的姬昌?

后来姬昌回国,兵伐崇侯虎,南宫适为先锋。屡建战功。但在后来姜子牙金台拜将之后,南宫适因为不懂法术,光芒渐渐被各路奇能异士所掩盖。

武王登基后,南宫适也作为封疆大吏,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第三位:闳夭和第四位:太颠。

这两位的名字很生僻,封神中的戏份并不多。一般都是同时被提及的。最大的功劳就是被散宜生派去朝歌送礼,太颠送费仲,闳夭送尤浑。

两位奸臣收了礼,这才向纣王进言,把姬昌给放了。

这过程看似简单,却是玩命的买卖。稍有不慎就回不来了。

可见姬昌能够回国,跟散宜生谋划,闳夭和太颠的行动分不开。而且,文王不在的那七年,外事军务都有南宫适打理,西岐才能有条不紊的发展。

《帝王世纪》曰:文王昌敬老慈幼,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咸至,是为四臣。也就是史称的文王四友。

所以说,姜子牙的功劳虽大,但依然不能掩盖4大元老的光芒。

而且在封神中,姜子牙最大的功劳也不是运筹帷幄或是军事才能,而是将神权和王权打通了一座桥梁。

封神最后,姜子牙功劳太大,被封去齐地养老。而4大功臣还在朝堂辅佐武王,这可能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在过于庞大的组织结构中,还是老人用起来放心。

如果漫夜有什么疏漏,欢迎批评指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老,护国,闻仲,封神,纣王,姜子牙,姬昌,散宜生,周朝,忠臣,经验教程,文丁,纣王,姜子牙,姬昌,散宜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老,护国,闻仲,封神,纣王,姜子牙,姬昌,散宜生,周朝,忠臣,经验教程,文丁,纣王,姜子牙,姬昌,散宜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老,护国,闻仲,封神,纣王,姜子牙,姬昌,散宜生,周朝,忠臣,经验教程,文丁,纣王,姜子牙,姬昌,散宜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