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诗仙李白从来不工作,却满世界旅游,开销到底从何而来?

诗仙李白从来不工作,却满世界旅游,开销到底从何而来?

诗仙李白从来不工作,却满世界旅游,开销到底从何而来?

李白一生没有俸禄,也没有地产或者别的资财,但是他却能赤手空拳周游世界,漫游山川,有时出手还相当阔绰,这不禁让人好奇,他的经济来源来自哪里?

有人说他出蜀时带了一笔钱财,不过这算是一种合理的推测,没有真凭实据,但即使这笔钱数目再大,恐怕也经不起他入宫前十七年的挥霍吧!离开皇宫时,唐玄宗的确赏赐给他一笔钱,“赐金归之”,这是有可靠的书面记载的。但是这笔钱也很难维持他死前18年的生活,这段时间他一定有其他的经济来源。

李白旅途遍天下,朋友遍天下,诗歌遍天下。除了写诗并没有别的谋生手段,

其经济来源恐怕主要还是靠诗名和写诗谋取馈赠。

这不仅是一种合乎逻辑的推断,而且可以从李白诗文当中找出大量证据。

李白交游之广世所罕见: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有交无类。李白为他们写诗,也靠他们养活。得意时为皇帝写诗,接受赐金,穷困潦倒时接受普通农妇救济,也只能报之以诗。至于经常和他发生经济关系的,则主要是遍布全国的州佐县吏。

现存李白集中赠答之作过半,接受对象大部分是地方官吏,从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判官、都史、司户、司士、参军,到明府、少府、赞府、录事、主簿。

这些人在“平交王侯”的李白眼里地位不高,有的很微贱,但李白对他们很重视,经常称叔论侄,呼兄唤弟,赠之以诗。

在赠给太守、长史一级地方大员的诗中,他经常称赞对方为招贤纳士的战国某公子,而以寄食门下的某客自居,如《赠宣城赵太守悦》、《送鲁郡刘长史迁弘农长史》等。

在赠给县宰一级“父母官”的诗中,他经常是恭维对方的政绩,如《赠清潭明府姪聿》、《赠范金乡》等。

这种模式化的溢美,透露出诗人经济上有求于人隐衷。

李白在他诗名煊赫的盛年,所到之处太守亲迎,更有各类权要、清要官宦主动相邀,或不远千里寻访,所以,在一般情形下,他并不需要主动索取馈赠。

可是,他毕竟也有主动索取馈赠的时候,特别是安史之乱爆发以后的晚年,由于社会动乱和他自身经历两方面的原因,经济上依仗于人的真实情况不得不暴露在诗篇中。

比如下面这一首《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归来无产业,身事如转蓬。一朝乌裘敝,百镒黄金空。弹剑徒激昂,出门悲路穷。吾兄肯云士,然诺闻诸公。所以陈片言,片言贵情通。槺华傥不接,甘与秋草同。”

此诗作于入京以前的壮游时期,因经济拮据向人求援无疑。对方只是县吏,李白却把他看成“青云士”,又以“棣华”喻兄弟。

作为上述证据的补充,我们还可以举出下列事实:李白还曾以诗换裘(《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以诗换罗衣(《张相公出镇荆州》)、以诗换帛(《送鲁郡刘长史》)、以诗换乌纱帽(《答友人赠乌纱帽》等。

这种交换,当然不是赤裸裸的商品交换,而是罩上了一层温情脉脉面纱,未尝不可拿它和王羲之书黄庭经换鹅的雅事并提。

但李白以诗易物既然是家常便饭,所得之物多为生活必需,再参考他经常接受愧赠和接济,以至寄食对方门下的大量事实,便不难看出这种交换的实际性质。

除了诗,李白没别的东西可以和人交换,他也并没有别的济来源。杜甫咏李白: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两句诗极其生动地李白一生。

说到这里不得不感慨一句,当时社会没有稿费。李白却能以诗谋生,称得上一个职业诗人,这在中国封建时代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那个时代的诗人,不是从政当官,便是退隐当地主,李白不属于任何一种。在当时的时代,恐怕只有李白有资格在履历表的职业栏里,填上“诗人”二字,这是李白的光荣,也是历史的光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经济,长史,李白,太守,来源,对方,馈赠,工作,开销,旅游,观点评论,明府,李白,太守,肯云士,州佐县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经济,长史,李白,太守,来源,对方,馈赠,工作,开销,旅游,观点评论,明府,李白,太守,肯云士,州佐县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经济,长史,李白,太守,来源,对方,馈赠,工作,开销,旅游,观点评论,明府,李白,太守,肯云士,州佐县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