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浅析唐朝弹劾制度,武则天推动弹劾达到顶峰

浅析唐朝弹劾制度,武则天推动弹劾达到顶峰

在历代的封建王朝统治中,

监察制度是其中极为核心的内容之一,它能够对官吏起到有效的监督,并且维护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唐代作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繁荣发展的大一统王朝,其监察制度十分完善,而唐代监察制度中弹劾制度的发展更是达到了历代王朝的顶峰。

尤其在武则天在执政期间,其在政治上的一系列措施,推动着唐朝监察弹劾制度的快速发展和完善。可这个被认为较为完美的弹劾制度,

最终却没有逃脱历史的规律,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走向了衰败。

一、唐代弹劾制度的完善

隋朝与唐朝的监察制度有极大的相似之处

。隋代,中央的监察机构为御史台,其长官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之下又设置了两位治书御史,他们属于御史台的二把手。

这三位高级官员主要是负责监察中央官员,治书御史之下又设置了12位监察御史,这几位则主要负责巡查各个地方官员在职位上是否有疏漏之处,

此时的御史台只有监察进谏弹劾的职能。

唐代的监察制度主体上是继承了隋代以来的监察制度,但又有了进一步的完善。

唐代监察机构仍旧是御史台,在人员架构上,《新唐书》中曾记载,唐代御史台内部架构为“

御史大夫一人,从三品。中丞二人,正五品。侍御史四人,从六品下。殿中侍御史六人,从七品上,监察御史十人,正八品。

在御史台功能定位上,唐代的御史台进一步发展,在隋代的仅有进谏、弹劾百官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司法职能。《唐六典》中就将御史台定位为“

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政朝列

”。

从古籍记载来看,

唐代御史职责简单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推鞫刑狱,

即各级官员判案遇到拿捏不准,无法公正判决的案件时,当事人可以前往朝堂申诉,进行会审。这些被认定为有问题的案件,往往会由御史进行重新审理。

唐代御史职责的第二方面就是弹劾百官。

唐代的御史弹劾官员不必有确凿的证据,仅仅是听闻一些相关消息便可以对该官员进行弹劾或者调查。并且,唐代御史弹劾范围很广,不仅可以监察中央与地方官员,就连自己的长官也可以弹劾。

御史既掌握着弹劾之权,又拥有一定的司法职权,使得唐代的御史发展十分完备。日本学者池田温曾说:“传统中国官僚机构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监察制度的发达。在汉代以来的发展过程中,

唐代御史台组织与机能的完备是其典型代表

”。

二、武则天时期的弹劾制度

唐代弹劾制度的发展是不断完善的,在这个过程中,

武则天在弹劾方面的措施更是促使唐朝的弹劾制度达到了顶峰。

在《资治通鉴》曾记载过,武则天时期,

“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使诣行在。虽农夫樵人,皆得召见,廪于客馆 ,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这样的鼓励告密的政治环境之中,朝野上下检举弹劾之风盛行,也让官员人人自危,小心谨慎。在此基础上,武则天也应当是御史台可以推鞫刑狱的推动者。

唐代,获取官员的违法事实证据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自然是弹劾机关的查证,另一方面就是受害人的检举揭发,

而受害人的检举揭发,就是通过御史台的推鞫刑狱。

《通典》中曾记载过,在唐高宗时期,“旧例,御史台不受诉讼”,而到了武则天执政时期,御史台的“白匦”则成为了一个可以申冤、可以投诉的地方。

同时,在专职弹劾的御史上,

武则天推动了唐代御史在弹劾上享有高度的自主权。

一旦御史掌握了官员的犯罪事实,就可直接向武则天报告,不必提前报告长官。

《唐会要·卷六十一·弹劾》就曾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武则天执政的长安四年,当时为八品官的监察御史肖至忠弹劾当朝宰相苏味道贪污,肖至忠的长官御史大夫李承嘉就责备地问:“你最近弹劾的相关事宜,都没有事先向自己的长官报备,这是遵循礼法的吗?”

肖至忠听到领导的责备后,不仅没有胆怯,反而回答道:“

御史台并没有长官,御史台的每一个人都是皇帝的耳目,都一样是侍奉君主的人

,弹劾之时自然不需要相互通气。如果先给您报备,那有一天要弹劾您的时候,我又去报备谁呢?“

此话一出,御史大夫李承嘉被怼的哑口无言。可见,无论被弹劾者官位高低,御史直接向皇帝弹劾官员,在当时是有众多示例的。不仅如此,

武则天非常喜欢任用低阶官员弹劾高官

正如八品御史肖至忠弹劾当朝宰相一样,在武则天看来,刚刚进入官场的小官员,还没有被名利场磨平棱角,

有一颗赤子之心,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弹劾高官的违法乱纪行为,

并且在官场没有根基的御史会更加忠心于君主。

因此,在武则天执政时期,无论是宰相还是御史台长官,只要是有不当行为,都有可能被御史弹劾。而“职卑权重”也渐渐演变为了唐朝弹劾制度中的一大特色。

也正是由于武则天在弹劾制度上的这些措施,使得其推动着唐朝的弹劾之风达到了顶峰,也使得

御史台这一监察弹劾机构发挥了最大效用。

三、唐代弹劾制度的衰败

诚然,武则天执政时期的举措使得唐朝的弹劾制度不断的完善,但

到了晚唐时期,看似完备的弹劾制度也渐渐开始衰败,形同虚设。

一方面,御史台作为皇帝的耳目,其高级官员均需皇帝的选拔任命才能生效,另一方面,御史台则是皇帝巩固封建统治不可或缺的机构,

御史台所有令人畏惧的权力则均来自于皇权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皇帝的个人意志会非常直接的在御史台反映出来。唐代前中期的皇帝们都是手握实权的统治者,如何去发挥御史台的作用完全由皇帝掌控。

到了唐晚期,

藩镇割据、宦官掌权,御史台已经不是唯一一个担当监察职能的机构了,

职权的混乱,使得此时的监察官员常常被其他官员所践踏。皇权强盛时,御史台会一起风光,可当皇权衰败,御史台则变成为了无人在意的机构。

唐德宗年间,就曾有御史弹劾吏部、兵部、礼部等部门的多名人员,以忙于公务为借口,长期不参与朝会,甚至有人被发现不参加朝会,却在家宴请游乐。

在封建王朝,应当参与朝会的官员长期不参与朝会是对皇权的极大挑衅。

可是面对如此挑衅时,唐晚期的君主也并没有什么严厉的惩罚,甚至拿那些官员毫无办法。

久而久之,御史们所仰仗的皇权也开始有了松动。于是,御史们不再直言不讳,也不再视皇权为唯一,有的投靠权贵,与他们狼狈为奸,有的则就此消沉。

御史们的敬业程度降低,另一方面,晚唐时期官场贿赂贪污之风盛行,官员之间互相贿赂,形成了庞大而关系网。正所谓“贪赃枉法”,这些官员为了得到更大的利益,就开始搜刮民脂民膏,横征暴敛,侵占民田,侵占百姓财物之事数不胜数。

官员与一些御史之间早就相互勾结,官官相护

,官员的犯罪事实并不会被上报中央。并且,即便上报到皇帝处,皇帝也无法做出严厉的惩处。

唐宪宗元和四年,监察御史元稹在奉旨出巡时,就曾发现过川东节度使严砺在任职期间与多名刺史勾结,做下了许多贪赃枉法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强抢民田、奴婢、住宅等。

监察御史元稹见此十分愤怒,于是便将此事上报了皇帝,可是皇帝也

仅仅是让这些官员把抢夺来的财物归还百姓就罢了,甚至没有任何的量刑。

官场上呈现出触目惊心的犯罪事实、大部分御史的不作为、小部门御史作为后,皇帝的软弱无能.....多种原因的作用之下,唐朝的监察弹劾制度早已不复武则天当年盛况,逐渐走向衰败。

结语

从开始的遵循前朝制度,到唐历代帝王不断地完善,武则天为此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在唐朝三百年的统治历史中,弹劾制度一直以来都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帝国崛起初期与繁荣期,

弹劾制度是维护着国家秩序,维护国家利益不可或缺的机构

。而当社会秩序混乱、国家不稳时,仍旧有御史坚持着心中的那一份执念,为维持唐帝国最后的夕阳,艰难地发出微弱的光亮。

尽管唐朝的弹劾制度呈现出了抛物线式的发展路径,也不可否认,其在支撑唐朝统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朝御史弹劾的“有为”与“难为”》

2.《唐代监察制度——御史弹劾制度探析》

3.《大唐六典》卷一三

4.《唐代监察制度探析》

5.《武则天监察思想述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监察,肖至忠,时期,唐朝,多方面,唐代,制度,御史,武则天,发展,观点评论,制度,御史,官员,武则天,御史台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监察,肖至忠,时期,唐朝,多方面,唐代,制度,御史,武则天,发展,观点评论,制度,御史,官员,武则天,御史台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监察,肖至忠,时期,唐朝,多方面,唐代,制度,御史,武则天,发展,观点评论,制度,御史,官员,武则天,御史台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