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此人是朱棣靖难之役成功的“帮凶”,却没想到最后被朱棣灭了三族

此人是朱棣靖难之役成功的“帮凶”,却没想到最后被朱棣灭了三族

众所周知,建文帝朱允炆在位之时,重用了三位大臣,分别是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三位大臣对朱允炆如何为君方面影响很大,但在同时我们也能发现,他们的观念很多都是停留在书本当中,无法用于实践。朱棣能够打赢“靖难之役”,除了其自身的杰出以及拥有优秀的部下之外,朱允炆君臣的无能也是关键原因,尤其是黄子澄,在“靖难之役”中可谓昏招百出,可为何这样的书生还能得到建文帝一直的重用呢?

昏招频出的黄子澄

黄子澄的主要主张是削藩,他认为这些藩王迟早会成为祸患,建议朱允炆即位之后要立即将这些藩王削弱,以此来增强朱允炆的威望,巩固其皇位,并且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的例子来鼓励朱允炆。然而事实证明,很多事别人能做到,但你不一定能做到,黄子澄和朱允炆削藩就是一个例子。

首先他的削藩政策就不对,黄子澄主张先削比较弱的藩王势力,然后将最强的朱棣孤立,依次来消灭他们,但殊不知,这样的举动早已打草惊蛇,引起了燕王朱棣的警戒,并有所准备。所以在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制各地的藩王应该进京祭拜朱元璋。但是朱棣担心进京之后会被建文帝扣下,所以他装病,派自己的三个儿子进代表自己进京祭拜。

在这时,建文帝所倚重的三位大臣中的齐泰建议将朱棣的三个儿子扣下来做人质,可黄子澄认为这样会打草惊蛇。可他却不想,若不是朱棣已经被惊到了,又怎会不亲自前来?黄子橙如此想法,当真是可笑,并且让建文帝错过了扣下人质的机会。

不仅如此,这三个儿子都成了靖难之役时朱棣的得力助手。朱高炽固守北京城,万人守城,李景隆五十万之众攻之不破,为朱棣守住了大本营。朱高煦和朱高燧都骁勇善战,为朱棣立下汗马功劳,甚至还救过朱棣的命。由此可见,黄子澄放回去的不只是三个人,更是无穷的后患。

黄子澄识人本领并不高明,靖难前期,三军统帅为耿炳文,虽然他没有赢得大的胜利,但也算是稳扎稳打,逐步推进,假以时日定能平灭靖难。但这时黄子澄却出了个馊主意,他嫌耿炳文打得太慢,认为耿炳文年老无力,建议用李景隆替换耿炳文担任统帅。

李景隆只是纸上谈兵的“武二代”,根本没有继承到他父亲李文忠的军事才能。朱棣在听到李景隆为统帅之时,高兴得快要放鞭炮庆祝,他认为李景隆根本不是他的对手。结果也正如朱棣所料,李景龙的50万大军竟没有攻破朱高炽一万人守卫的北京城,也正如黄子橙所想,李景隆打仗果然很快,不过是输得快,短短四年,朱棣就兵临南京城下,并且还是李景隆开的城门。

黄子澄伴读东宫,忠心耿耿

黄子澄在洪武十八年考取了会试第一与殿试第三名,虽然不是状元,但是排名也不低,因此能够选为太子朱标的东宫伴读。黄子橙的优秀得到了太子朱标的敬重,年幼的朱允炆更是视其为偶像。

黄子澄在当东宫伴读之时,齐泰是朝廷官员,方孝孺更是被贬地方,所以朱允炆所倚重的三位大臣中,黄子澄与他接触最早,接触时间也最长。朱允炆小时候便十分佩服黄子澄,因此当上皇帝之后更是对他十分信任,每当黄子澄与齐泰等人发生分歧之时,建文帝总是支持黄子澄并无是黄子澄犯下的错误。

黄子澄虽然只是一个政务能力很差的书生,但他也是一个十分忠心的臣子,可他的忠诚却被书生的无能所打败,最终帮了朱棣。朱棣攻破南京城时,黄子澄并没有逃跑,而是暗中积蓄兵力,准备继续反抗朱棣,可没想到被人告发,因而被捕。朱棣亲自审问黄子澄,但黄子澄宁死不屈,最终被朱棣处死,并灭三族。

总的来说,黄子澄是一个忠臣,并且才气非凡,因此朱允炆对他的信任远超齐泰、方孝孺等人,但有才气的忠臣不代表就是能办事的能臣。可以说,朱允炆的失败与黄子澄的错误指引有很大的关系,而黄子澄就是朱棣能够靖难成功的帮凶。好的臣子,不仅要有一片忠心,更要有为君分忧的才能。

小星世界观,话古今,了人物,学精髓,晓世事,仅此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高炽,黄子橙,帮凶,齐泰,李景隆,黄子澄,朱允炆,耿炳文,靖难之役,朱棣,消息资讯,建文帝,李景隆,黄子澄,朱允炆,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黄子橙,帮凶,齐泰,李景隆,黄子澄,朱允炆,耿炳文,靖难之役,朱棣,消息资讯,建文帝,李景隆,黄子澄,朱允炆,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黄子橙,帮凶,齐泰,李景隆,黄子澄,朱允炆,耿炳文,靖难之役,朱棣,消息资讯,建文帝,李景隆,黄子澄,朱允炆,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