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黄巢与王仙芝分道扬镳后多次请降,为何唐朝的朝廷拒绝黄巢投降?

黄巢与王仙芝分道扬镳后多次请降,为何唐朝的朝廷拒绝黄巢投降?

看过唐朝史书的人们都知道一句话“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这是北宋大儒宋祁在编撰《新唐书》时对唐朝亡国的总结。因此很多人对唐朝灭亡的认知都是从黄巢起义开始的,认为这场战争破坏了唐朝的根基,才有了灭国之祸。但很少有人知道,唐军当时有很多次灭亡黄巢义军的机会,而黄巢在连连战败后也多次向朝廷请降。可是无论在朝廷方面,还是围剿黄巢的各路大军,都拒绝黄巢投降,这才迫使黄巢拼死一战,最终酿成了大祸。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使得朝廷和军队都一致的不接受黄巢投降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黄巢起义中一段重要的史实来寻找原因。黄巢起义在史书上称之为黄巢王仙芝起义,这个起义是由王仙芝发起的,黄巢是在王仙芝的招揽下加入的。在起义初期唐军非常强大,黄巢和王仙芝败多胜少。虽然他们席卷了十余个州县,但仍无力与唐军正面对抗,只能打打游击。由于是流动作战,义军裹挟了大量的百姓,迅速发展到三十万人,对唐朝形成了一定的威胁。为此唐朝派出宰相王铎出任招讨使,左散骑常侍曾元裕为招讨副使组织围剿黄巢王仙芝大军,打算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平定叛乱。

然而这次平乱的效果并不好,唐朝多路大军出击,但义军却是各种游击战,缠斗了半年多也没有取得有效战果,反而虚费粮饷。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讲过,主要是参与围剿的唐军各藩镇养寇自重。以淄青节度使宋威为代表的大部分藩镇军在围剿义军时并不出死力,以打赢了义军占领地盘为要务,并不赶尽杀绝。他们甚至借着义军的流窜,以围剿叛军为名而劫掠州县,百姓深受兵灾之苦。在这种情况下唐军打得拖拖拉拉,反而给了义军极大的生存空间,所以黄巢和王仙芝不但没有被剿灭,反而有作大的趋势。

朝廷方面见围剿收效甚微,于是开始了招抚结合的手段。王仙芝在势力膨胀后也得到满足,打算借着这个机会转正,成为一方藩镇。实际上这种操作是自安史之乱以来藩镇军的常规套路,不少地方藩镇都是如此形成的。在王铎的推动下,唐僖宗李儇下诏任命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这让王仙芝非常动心。王仙芝想要招安的心思与黄巢产生了矛盾,两人甚至在军前会议中大打出手。内讧之后义军一分为三,王仙芝向北进入齐鲁,尚君长入中原陈蔡,黄巢则向南攻击。分兵之后义军势力大减,三部分的态势也每况愈下。

在这种情况下,义军节节败退。先是尚君长向唐军投降后,被宋威所杀。然后是宋威和曾元裕联手击败了王仙芝主力,王仙芝死于乱军之中。后来残余的义军又再次在亳州与黄巢所部汇合,重新推举黄巢为首领,号称“冲天大将军”,并设官分职,驱河南、山南之民十余万劫掠淮南,建元王霸。朝廷见黄巢有复起之势,又任曾元裕为招讨使,张自勉为副使,率领各方藩镇军围剿黄巢。面对唐军的四面围攻,黄巢打得非常艰苦,一败再败,丢失了大量的地盘,人员损失也很惨重。在这种情况下黄巢不得不向朝廷请降,而朝廷内部却意见不一。

面对黄巢的主动寻求招安,按理说朝廷方面应该积极接纳的。以安史之乱的经验,积极接纳黄巢,将其作为藩镇安置,这场战争就能平息了。黄巢及其所部成为藩镇后,因为衣食无忧,又有自己地盘和权势也就没了造反的动力。如果这样发展下去,黄巢会陷入与周边藩镇的抢地盘运动中,而不会威胁到唐朝的统治。然而朝廷很意外的没有按这个套路走,居然不接受黄巢投降,藩镇军也是这个态度。藩镇军不接受可以理解,他们毕竟要养寇自重嘛。没有了黄巢的义军,他们从哪里找抢地盘和劫掠百姓的理由呢?

从史书来看,实际上当时的朝廷方面对于是否接受黄巢投降,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意见。一方面是以宋威为首的地方藩镇,他们是不愿意黄巢投降的,但他们做不了主。另一方面是朝廷派出的招讨使军队,以宰相王铎、招讨使曾元裕、监军杨复光为首,他们是积极推动招安的。实际上当时出任浙东观察使的崔璆也上书支持招安黄巢,并授予其节制广州的权力。最反对招安黄巢的,是以宰相卢携和荆南节度使高骈等为代表的一批朝廷直辖藩镇。他们坚持要将黄巢军队一网打尽,彻底铲除义军发动叛乱的根基。

从表面上看,卢携等人的做法似乎才最符合唐朝的利益,实际上这帮人包藏祸心。以当时唐朝的国力和藩镇割据的态势,中央军队是根本不可能单独平定叛乱叛乱的。既然无力完成平叛,他们又为何唱着这个高调呢?实际上自从卢携当了宰相后,便与唐僖宗李儇的宠臣,神策军中尉田令孜勾结,开始实现独霸朝政的野心。为了实现在军权方面的控制,卢携与荆南节度使高骈相勾结,借着围剿黄巢起义的战机,拉拢地方藩镇军队,实现政治图谋。他的这些操作引起了朝廷很多官员的反对,尤其是宰相王铎和郑畋。

最初主导围剿黄巢起义的就是宰相王铎,出任过招讨使的宋威、曾元裕等人都是他任命和提拔的。他主持平叛的时间很长,但战果差强人意。虽然唐军剿灭了尚君长和王仙芝两部,却没有彻底覆灭黄巢,这让很多人不满。卢携便趁着这个机会通过田令孜向李儇进言,推荐高骈出任招讨使,纵览平叛事宜。高骈也是唐朝名将,在加入围剿黄巢的义军之前,在各地平叛的战绩很辉煌。他出自名门渤海高氏,父亲为高承明官至神策军虞候,家族世代为神策军将领。所以高骈在右神策军入仕,官至右神策军都虞候,算是根正苗红的中央禁军出身。

后来高骈外派出任各地的藩镇节度使,这些藩镇都是唐朝朝廷直接管辖的。他在平定西北党项族叛乱、西南南诏国入侵、镇守安南、治理蜀中都取得了很优异的成绩。卢携认为高骈出身中央禁军,而田令孜正好是中央禁军的最高统帅,所以高骈是值得信任的将领。而且他在各地军功和政绩都很显著,还出任过天平军节度使,所以对剿灭黄巢很有帮助。当时跟着黄巢和王仙芝发动起义的大多是天平军的百姓,所以被认为高骈做招讨使有利于平叛。唐僖宗李儇是个没注意的昏君,全靠田令孜扶持上台,所以就听了田令孜和卢携的话。

卢携推荐高骈做招讨使围剿黄巢,实际上是想通过独霸军功来调整地方军权部署,以达到自己权倾朝野的目的。高骈到任初期打得非常不错,黄巢军队被打得濒临崩溃,多次投降都不被准许,几乎被逼上了绝路。当他组织的军队将黄巢主力包围之后,便开始玩花样了。他将自己的军队安排在能够抢功的地方,反对派的安排在吃苦的地方,使得军队矛盾极大。于是一开战,很多藩镇军受不了了,纷纷撤退自保。黄巢抓住这个战机,突然发动逆袭,高骈的军队被打得丢盔弃甲,就连之前屡次击败黄巢的大将张璘也死于乱军之中。

高骈失败后只能组织军队自保,坐守扬州保存实力。而黄巢则成趁机越过了长江,跳出了唐军的包围圈,此去一日千里,势力也迅速膨胀。半年后黄巢卷土重来,一举贡献长安,迫使唐僖宗李儇出逃成都,整个唐朝的平叛局势顿时陷入了糜烂。由于高骈在前线的失败,也使得卢携内外勾结的阴谋破产,也成为了唐军战败的罪魁祸首,被降职改任太子宾客以分司东都。卢携在被罢相的当晚服毒自杀,黄巢攻入长安后又被磔尸于街市,一代权奸野心家就此身败名裂。卢携虽然死了,但是他造成的恶果绵延整个唐朝,为唐朝灭亡埋下大患。

从上述的历史史实可以看出,让黄巢义军从衰败中坐大,完全是唐朝内部纷争的结果。一方面是各地藩镇军拥兵自重,养寇自肥,借着兵乱互相吞并地盘,坐视黄巢的势力膨胀。另一方面是卢携在朝廷中与宦官田令孜勾结,并外联高骈等藩镇统帅,意图借助乱世独霸朝权。在这样的权力斗争之中,黄巢成了各方面利用的棋子。他们既不能剿灭黄巢义军,又不能招降黄巢义军。他们需要的是让兵乱持续下去,才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利益。而黄巢则正好趁机左右逢源,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成为了灭国的大患。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唐军,宰相,投降,王仙芝,方面,朝廷,唐朝,义军,黄巢,军队,八卦爆料,唐军,卢携,王仙芝,黄巢,藩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唐军,宰相,投降,王仙芝,方面,朝廷,唐朝,义军,黄巢,军队,八卦爆料,唐军,卢携,王仙芝,黄巢,藩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唐军,宰相,投降,王仙芝,方面,朝廷,唐朝,义军,黄巢,军队,八卦爆料,唐军,卢携,王仙芝,黄巢,藩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