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张九龄排除异己结党营私,被罢相贬官是咎由自取

张九龄排除异己结党营私,被罢相贬官是咎由自取

开元名相张九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名气很大,他被认为是唐玄宗李隆基执政时期最后一位正直清廉的宰相。他被罢相,标志着李隆基的治国政策走向了歧途,也使得唐朝政治走向了腐败的方向。因此很多历史学者认为,张九龄罢相是因为维护太子李瑛而得罪了李隆基和武惠妃,又遭到奸相李林甫的陷害攻讦,所以最终被罢相贬官。这种说法将责任完全推到了李林甫、武惠妃和李隆基身上,似乎张九龄被罢相完全是政敌攻讦所致,自己没有任何责任。可从史书记载来看,张九龄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干净,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事情也没少干。

史书上记载了不少张九龄排除异己的事情,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阻止名将张守珪拜相。张守珪是幽州都督,也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将。他镇守幽州期间平定突厥乱局,后来又在河西屡次击败东侵的吐蕃军队,又剿灭了契丹部族的叛乱,保障了唐朝北疆的安全。由于他在这些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所以颇受李隆基看重,有意调入朝廷为宰相。可是张九龄却对此强烈反对,张九龄说:“宰相者,代天理物,非赏功之官也。”李隆基很不满意,想要给张守珪挂个宰相的虚衔,“假以其名而不使任其职,可乎?”

可张九龄还是不同意,他强烈反对道,“不可。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且守珪才破契丹,陛下即以为宰相;若尽灭奚、厥,将以何官赏之?”从这里可以看出,张九龄简直就是油盐不进,不管怎么说都不允许张守珪拜相。从表面上看,张九龄说得似乎在理,宰相官职的确不能拿来奖赏。但李隆基给张守珪拜相,也不一定就是奖赏其平定契丹的大功,也是承认其军事上卓越的能力。朝廷政事堂总理唐朝政务,自然需要军事上的人才。这既是对张守珪能力的认可,也是强化政事堂军事能力的需要。

张九龄故意把这个事情往平定契丹的功劳上引,却选择性地无视了张守珪军事上的卓越才能,显然是非常不合适的。如果说这是个案,那张九龄还算不上排除异己,只能说政见不同。可在关于朔方行军大总管牛仙客拜相的事情上,张九龄又跟李隆基杠上了,这就有些欲盖弥彰了。

牛仙客是寒门小吏出身,早年在鹑觚县担任小吏,受到县令傅文静的器重,于是跟着升迁。傅文静升任陇右营田使后,牛仙客被继续辅佐,并因军功累迁至洮州司马。后来牛仙客因功调任河西节度判官,受到两任河西节度使王君毚和萧嵩的器重,在军政事务方面表现得非常出色,受到当地军民的推崇。

萧嵩被调入朝廷当宰相后,在李隆基面前积极推荐牛仙客,于是牛仙客开始了平步青云的官场之路。他先后历任太仆少卿、凉州别驾,并代理河西节度留后,后来又升任河西节度使,兼任凉州刺史,加太仆卿、殿中监。在这些任上,牛仙客兢兢业业政绩斐然,得到了同僚的广泛赞誉。牛仙客调任朔方行军大总管后,继任河西节度使得崔希逸上奏朝廷,说牛仙客在任上厉行节约,积蓄财物,政绩可观。李隆基派刑部员外郎张利贞去调查核实,结果如崔希逸所说,河西军队兵精粮足,仓库充盈,器械精锐。

这样的政绩让李隆基很高兴,他便打算把牛仙客调入朝廷出任六部尚书,然后进一步拜相。可张九龄此时又跳出来反对,“不可。尚书,古之纳言,唐兴以来,惟旧相及扬历中外有德望者乃为之。仙客本河湟使典,今骤居清要,恐羞朝廷。”然后李隆基提出给牛仙客加封爵位,张九龄又说,“不可。封爵所以劝有功也。边将实仓库,修器械,乃常务耳,不足为功。陛下赏其勤,赐之金帛可也;裂土封之,恐非其宜。”张九龄这次不但搞出身歧视,而且无视别人在边境上的功劳,用这种方式排挤牛仙客,可谓是非常过分了。

张九龄身为朝廷首相,总管政务的中书令,一再这么搞,李隆基岂能容得下他?如果说张守珪只是单纯的边境将领,那牛仙客可算是宰相们一再推荐的能臣。张九龄利用自己的权势,把这些人才都挡在朝廷之外,不但是在排除异己,也犯了朝廷的众怒。

唐朝时候边境文武大臣有功者,可入政事堂拜相,是人才选拔的渠道之一。开元年间不少宰相都是走这个路子拜相,比如姚崇、张说、张嘉贞、萧嵩都是因为边境的功绩而被李隆基看重,最终才能够在宰相的位置上大展身手。而张九龄连续阻断张守珪和牛仙客拜相,显然是破坏了朝廷制度。

张九龄的这种操作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在朝中组建单纯的文官集团。这既与张九龄反对穷兵黩武的政治理念有关,也是为了强化太子李瑛身边太子党的力量。因为边境升迁起来的文武大臣与太子没有太大的关系,不能为太子党所用,这就无法强化他在朝中的控制力。而且这些边将大臣拜相后,会稀释和分化朝廷的力量,使得太子党无法把持朝政。李隆基积极选拔边境文武大臣入阁,除了人才的选拔外,分化瓦解太子党对朝政的把持也是重要原因。因此在这个事情上,张九龄过分的阻断边境人才进入朝廷,也触动了李隆基的逆鳞。

所以为了牛仙客拜相,李隆基和张九龄争锋相对。李隆基说,“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阀阅!”张九龄也是坚决不退,“臣岭海孤贱,不如仙客生于中华;然臣出入台阁,典司诰命有年矣。仙客边隅小吏,目不知书,若大任之,恐不惬众望。”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张九龄连文贵武贱那一套说辞都拿出来了,可见他对阻止牛仙客拜相的坚决。最终李隆基再也容不下张九龄,强行罢免其相位,改任李林甫为中书令。可张九龄仍旧坚持顽抗到底,还让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这让李隆基终于忍无可忍。最终周子谅被处死,张九龄贬官外放。

从整个过程看,张九龄可以说是犯了政治上的大错,而且显得非常幼稚可笑。李隆基正值盛年的时候,却扶持太子李瑛组建太子党,还把文官集团与李瑛捆绑在一起。为此不惜把别的人才排挤在朝廷之外,甚至正面与李隆基硬刚,可谓不智到了极点。他始终没有把宰相政治的核心搞清楚,当宰相是为了国家,还是个人,这是必须要弄明白的问题。皇帝、太子、文官集团和边境武将在国家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也需要一一辨明。张九龄阻止边境武将文臣入阁,实际上就形成了太子党和文官集团把持朝政的格局,这是李隆基不可能容忍的。

在这个问题上,李隆基也曾步步退让,就是看重了张九龄治国的能力,不愿意将其贬官外放。他一再调外臣入政事堂,就是要用温和的手段解决问题。然而张九龄则得寸进尺,这显然触犯了皇帝的权威。不论是李林甫,还是武惠妃,只是在这种问题出现时推了一把,让李隆基下定决心将张九龄罢相。

所以说张九龄被罢相并不冤枉,完全是自己排除异己和结党隐私的结果。李隆基想坐稳皇帝位,就不可能容忍文官集团和太子党继续把持朝政,所以将张九龄罢相是必然的操作。总的来说,张九龄作为一代名相在治国方面的确有独到之处,但政治智慧差姚崇宋璟太远,他被罢相贬官完全是咎由自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河西,张守珪,事情,契丹,宰相,李隆基,节度,朝廷,张九龄,人才,知识科普,张守珪,牛仙客,李隆基,张九龄,文官集团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河西,张守珪,事情,契丹,宰相,李隆基,节度,朝廷,张九龄,人才,知识科普,张守珪,牛仙客,李隆基,张九龄,文官集团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河西,张守珪,事情,契丹,宰相,李隆基,节度,朝廷,张九龄,人才,知识科普,张守珪,牛仙客,李隆基,张九龄,文官集团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