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大将强行脱下朱元璋蟒袍,穿自己身上,朱元璋:我得感谢他

大将强行脱下朱元璋蟒袍,穿自己身上,朱元璋:我得感谢他

吴元年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率军25万,北进中原,发布《谕中原檄》,攻下汴梁,然后挥师潼关。推翻了北元,建立大明朝,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太祖以淮西布衣,仗剑讨乱,十五年之间,遂成帝业。”

古代讲求“君权神授”,大体意思就是君主的由来是天命所归,常人不能违抗。然而,不论在什么时候,身份证明都是一个人进步路上的坎儿,帝王也不例外。民间有一种说法,手无国玺者,不能称之为帝。这话听起来倒是很霸气,但着实不怎么可信。毕竟在帝王当权的年代,百姓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又怎会主动传扬容易让自己脑袋落地的“谣言”。

更别说人言可畏,要是人际交往稍有不慎,就会落得一个惨被举报的下场。所以,对于这种说法,专家大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不过,实事求是来讲,古代帝王的确对国玺有着一定的热切,并把它当做国运的象征。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雕刻一批代表皇权象征的四字玉玺,而且还将它们用于各个“办公”领域。

说起明太祖,他还有一桩奇闻轶事。大将强行脱下朱元璋的蟒袍,穿在自己身上,朱元璋反而说了句:我得感谢他。龙袍乃皇帝专用之物,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在部分古装影视剧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篡位者偷造龙袍,企图造反的场景。然而,若龙袍只归皇帝所有,那么皇帝的子孙兄弟又该穿什么呢?

据专家考察,在明代,蟒袍是朝廷大臣及皇家子孙的赐服。因龙生五爪,所以四趾即为蟒,所以蟒袍就表达了“低龙一筹”,也就是臣服于皇帝的意思。到了清代,蟒袍的穿戴标准逐步宽泛化,上到皇子皇孙,下到从九品外的官员都可以身着蟒袍。只不过为了方便区别身份,不同地位的人身上的蟒袍颜色和蟒数就有所区别了。

然而,无论如何,蟒袍在古代都是朝廷官员的身份象征,也是官家之人的无上荣耀,因此,它具备非凡的纪念意义。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扬旗呼喊,招纳贤士,只为夺一个天下。朱元璋和陈友谅就是那茫茫人海中的一份子。陈友谅家境贫寒,生活艰苦的他自小就见识到了酷吏的残暴之处,长大后更是对昏聩的朝廷恨之入骨。

为此,他成年后一直在讨伐元朝的道途上不断奔走,以至于战争的前线总有他的身影。陈友谅每路过一处,就要除掉当地昏庸的贪官,被责残暴之余也收获了不少好评,这为他以后逐鹿天下打下了一部分群众基础。他先杀倪文俊,再宰徐寿辉,最终自立政权,建汉称帝。不少人以为陈友谅会“继承大统”,夺得天下,谁知他最终败在了朱元璋手里。

朱元璋,安徽凤阳人,自小家境贫穷,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25岁时加入红巾军,反抗元朝暴政。后来,他在军中一路晋升,很快就爬到了吴国公的位置。占领应天后,朱元璋与陈友谅成为了竞争对手,双方多次展开攻防战,试探突破敌人的防线。

朱元璋与陈友谅的最后一战发生在1363年八月二十九日。由于陈友谅一方军事力量强大,其水上设备较朱元璋这边强横得多,因此他一开始就占据了优势地位。俗话说“趁你病要你命”,陈友谅自然不是个优柔寡断之人,看清形势后当机立断派人围击敌方首领的小船。彼时朱元璋已被四面包围,亲卫士兵也死了不少,再僵持下去只能被陈友谅俘虏。

念及此处,他心下一横,就要拔刀自刎。不想他被贴身侍卫韩成拦住,并要求脱下蟒袍,趁乱逃走,朱元璋当然是拒绝了他。只是,韩成护主心切,竟强行脱下朱元璋身上蟒袍,套到了自己身上。而后,他跳水吸引敌方注意,最终理所当然地被射成刺猬。经此一劫,朱元璋死里逃生,立马组织队伍进行反攻,射杀陈友谅,赶走元顺帝,自立大明,登基为帝。

每每念及韩成,他都感激不已。为此,他封了韩家爵位,令其享受忠臣之誉。如果没有韩成,朱元璋可能就会死在那场围击之中,更会因此错失帝王之位。但后世之所以赞扬韩成,不是因为他挽救了一个帝星,而是因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动容。他理所应当地应该被赐蟒袍。

参考资料:

《明史纪事本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元朝,象征,朱元璋,古代,帝王,韩成,朝廷,开国皇帝,天下,陈友谅,消息资讯,明太祖,朱元璋,韩成,蟒袍,陈友谅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元朝,象征,朱元璋,古代,帝王,韩成,朝廷,开国皇帝,天下,陈友谅,消息资讯,明太祖,朱元璋,韩成,蟒袍,陈友谅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元朝,象征,朱元璋,古代,帝王,韩成,朝廷,开国皇帝,天下,陈友谅,消息资讯,明太祖,朱元璋,韩成,蟒袍,陈友谅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