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广难封,真实的结局远比王勃说的要残酷

李广难封,真实的结局远比王勃说的要残酷

凭借着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飞将军李广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无数文人墨客每当怀才不遇的时候,都会写诗文凭吊一下这位飞将军,李广也成了中国自屈原贾谊之后又一个怀才不遇时的文化符号。

然而很多人只是再感慨李广难封只是为这位老英雄鸣不平,但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李广最后的结局其实更惨,李广最后是自杀的,而且就在战场上。

但李广的自杀绝不是走投无路弹尽粮绝或者意气用事一时冲动的自杀,李广的自杀体现了古代“刑不上大夫”一个士大夫最后的尊严。

为什么李广这么做为的是最后的尊严,到底刑不上大夫究竟是什么意思,今天就带你扒一扒这个广为流传却被人误解最深的经典名句。

(1)项羽的野心

项羽是个非常有野心的人,他的野心跟刘邦不一样,刘邦只想着打赢这个天下,项羽想的却是恢复周礼,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项羽就是武将版的孔子,这种复古的做法,终究是会被历史淘汰的。

当初各路人马起兵反秦,项羽巨鹿之战一战成名,打败了一代名将章邯这个秦朝最后的希望,从此秦朝再无回天之力,天下眼看就是项羽的囊中之物了。

项羽凭借着自己是楚国贵族项燕的孙子,不但继承了先祖的武力值和人脉,而且能迅速的打起楚地人心中复仇的火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真实了反应了楚人的那种对秦国人的恨意。

但偏偏就是成也身份败也身份,项羽这个贵族后裔,在天下唾手可得的时候,想的不是像秦朝那样建立政权(萧何就很有眼光,如咸阳后先把天下户籍和地形图拿到手),而是仿效战国时代的春秋五霸那样,分封各路诸侯,自己做诸侯的盟主,封西楚霸王。

项羽这么做是幻想着恢复到齐桓公那个时代的礼乐制度,把被秦朝毁坏的分封制度重新建立起来,让社会秩序重新回到秦朝之前的各级贵族层层统治的状态,也即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时代。

但是项羽想要恢复的贵族时代,战国时代秦国统一天下的历史已经证明,贵族时代的各种思想和制度已经不适应这个广土众民的大帝国,秦朝迅速衰亡的原因并不是实行了郡县制,可偏偏项羽看不到历史的进步,一定要开历史的倒车,结果就彻底被平民出生的刘邦打败了,落得个自刎乌江的下场。

项羽死前说的“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也”其实说的很对,的确是天要亡项羽,因为项羽逆天而行,自从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于乌江之后,中国大规模制度性的恢复贵族社会已经彻底宣告失败,剩下的贵族风范,就只剩下那些零星的还坚持着贵族原则的人。

(2)安刘之功

很多人成名可能仅仅是因为有文人写了那么一笔,历史上可能比窦娥还冤的人多的是,但偏偏窦娥成了代表,要论惨很多人不必李广差,比如周勃周亚夫父子俩儿。

从秦到汉看似隔了朝代,但实际上时间并没有过去太久,比如刘邦其实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也就是说看似两个天翻地覆朝代的事情,其实也就是一代人的事情而已。

所以很多先秦之前的思想痕迹还是很明显,尤其是在对待一些传统的礼仪问题上,依然有很多人主张恢复到秦朝之前的礼仪制度,比如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贾谊同学,就曾经给朝廷上过一份奏疏,重新阐述了一下“刑不上大夫”这个原则对于国家是多么重要。

这份奏章后来被收录在贾谊的《新书》里,题目就叫阶级,我们今天说的阶级这个词就是来自贾谊的创造,原意是一级一级的台阶,引申为不同层级的人群。

话说贾谊也是个厚道的,贾谊是张苍的徒弟,张苍是荀子的徒弟,也就是韩非和李斯的师兄,这样的人活到汉朝,那活脱脱就是当大官的命。

张苍很有眼光,在宫廷斗争中拥立汉文帝有功,在中央做了高官,徒弟自然跟着也就鸡犬升天,年仅22岁就成了汉朝的博士官,是所有博士官中最年轻的一位,看起来绝对是前途无量的人物。

不过偏偏这么年轻才俊被汉朝的元老重臣们看不上动不动就打压贾谊,弄的贾谊被调到地方上当官,其中看不上贾谊的一个重要人物就是周勃。

这个人物那可是了不得,可以说是再造了刘家的江山,不但打江山的时候是功勋卓著,这对刘邦一族还有再造之功。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吕家人把持了朝廷,几乎要把刘氏子孙赶尽杀绝,危难时刻就靠着老臣匡扶社稷,当年刘邦说过“安刘氏者必勃也,”谁知道在死后真的应验了。

周勃一句诛杀吕后一族,拥立汉文帝继位,彻底把刘氏的江山给坐稳了,那绝对是对汉朝对刘家都是居功至伟的,从司马迁对他的评价就能看出来周勃这个人的重要性:

“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把周勃比作伊尹、周公这在古代可是最高的容易,对于臣子已经没有比这个更高的荣誉了,可偏偏就是这个不能再高的荣誉,差点给周勃带来了杀身之祸。

(3)狱吏之贵

俗话说功高震主,幼主继位本来就是要打压一下老臣的,本来周勃军功就很大,加上又是靠着他汉文帝才能当上皇帝,刘氏子孙才得以保全,这样的功劳不可谓不大,所以汉文帝继位之后,该给的荣誉权力都给了,让周勃当了宰相,这对于一个臣子来说也算是做到了顶级。

可偏偏登高易跌,周勃布衣出身,军功上位位极人臣,但又害怕皇帝猜忌与他,韩信就是很好的前车之鉴,于是战战兢兢的不敢当宰相,默默地回到自己的封地,做个小小的地方小吏。

武将出身的周勃哪里懂得皇帝的心思,他越是这样害怕,就越容易遭人怀疑,于是不久周勃就被人告发谋反,被抓去做了大牢,在大牢里一个三军总司令受尽了一个小小狱吏的气,被弄得一点脾气都没有,出狱后留下了一句经典的感慨:

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一个三军总司令以前哪里看的上狱吏,如今出狱发出这样的感慨,足见在里面受了多少屈辱,但贾谊知道了这件事后觉得非常不妥,于是就给皇帝上书,从理论的高度来论述了这件事不应当再发生的理由。

(4)刑不上大夫

所谓阶级,本义就是一级一级的台阶。古人修建宫殿,是先在平地上筑起台基,再于台基上修建殿堂,所以要想走进殿堂必须拾级而上,整个过程是一级一级登高的过程,这也就是陛下这个词的原始意思。

天子正如殿堂,高高在上,所以显得很尊贵。但如果不筑台基,直接把殿堂盖在平地上,那么尊崇感也就荡然无存了。

用贾谊的奏章原文就是“高者难攀,卑者易陵,理势然也”,贾谊的意思很明白,人与人之间必须要有这种等级观念,要保障殿堂的尊崇感,就必须使每一级台阶都具备与其高度相应的尊崇感。

古代军队高级将领绝对不能和士兵一起吃饭,为的也是这种神秘感和尊崇感,要不然一旦打仗,大家知道三军总司令也和自己是一样的普通人,指挥起来军队就会非常困难。

所以贾谊给出的办法就是,即便是这样高官真的犯了罪,也不能像普通人那样治罪,一旦高级将领和普通人的刑罚罪名都是一样的话,那么整个国本就会动摇,一级一级的尊严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为什么古代要说刑不上大夫的原因。

刑不上大夫不是说对于贵族不能用刑,而是说大夫的刑罚必须要顾全面子,保全名誉,这才是对于一个国家最正确的做法。

像周勃这样,普通人都看到堂堂大汉朝开国功勋居然也是这样受尽屈辱,和普通人一样,那国家的威严和面子,上一级阶梯的威严其实都不复存在了,这非常不利于国家的统治,本着维护统治的角度来说,在刑罚上大夫必须要有一套有别于平民的治罪方式。

(5)尊严的代价

周勃樊哙都是跟着刘邦从底层打天下的人物,一辈子金戈铁马沙场征战,其实没有多少心眼,像周勃这样的,虽然说受尽了屈辱,但是还是会好好的活着,他的底层逻辑里,活着比什么都重要,亦如当初跟着刘邦造反是一个道理。

但他鼎鼎大名的儿子,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周亚夫可就没有他老爹这么接地气了,周勃是大老粗,周亚夫可不是,那可是标准的贵族出身,浑身都散发着他那个阶层应有的气质。

说来也是造化弄人,周勃周亚夫父子两代,都算是对再造可刘家江山,周勃评定诸吕,周亚夫临危受命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景帝继位三年,他的那些叔叔伯伯们就联合起来想要推翻这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但是七国联合形式岌岌可危。

周亚夫不愧是周勃的儿子,军事头脑完全是青出于蓝,千里绕道奔袭,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七国之乱各个击破稳定了汉朝统治,周亚夫的细柳营也就成了后代军营的最高典范。明朝王世贞有一句很中肯的评价:

“汉将能持重决胜,无如条侯周亚夫;其为相,侃侃识大体,贤于申屠嘉远矣,父勃亦不如也。”

周亚夫的确是胜过了父亲,尤其是对待坐牢这件事上,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同样出将入相恶周亚夫也被人告谋反,这次周亚夫的做法居然是不申辩,绝食五天而死,这种做法充分保存了一个大夫应有的体面和尊严。

周亚夫为体面和荣誉付出了代价,同样的道理也适用在李广身上,飞将军李广最后一次立大功的机会是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由卫青、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跨过大漠远征匈奴,这次汉武帝决心一举彻底击垮匈奴。

这是一个属于卫青和霍去病的时代,李广难封岁月无情,本来这次出征汉武帝没打算让李广去,但耐不住李广一再求情,就让李广跟着去了,他的直接上司就是卫青。

但偏偏时运不济,战场上变幻莫测,李广率领的这只队伍居然没有按照原定计划行进,也就是说他迷了路,按理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况且李广以前也失败过,这次卫青作为本次远征的总负责人派人来询问一下李广为什么没按原计划行军,按理说是一次很正常的常规操纵。

但李广却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自杀了,这个举动在我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却是可以接受的,在李广看来卫青就是一个毛头小伙,回去之后肯定要受到主官和下面各色人等的讯问,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还事一死了之吧。

我们今天看周亚夫和李广的这种自杀行为完全难以理解,是一位我们生活在一个平民社会里,完全无法理解贵族大夫把荣誉和尊严看的比生命更重要的这个原则。

这就是为什么要古代要强调刑不上大夫的原因,当时的贵族,最看重的就是面子,秦以后刑罚逐渐统一,郡县成为主流,贵族也越来越少,这周亚夫和李广的这种行为就是贵族最后的荣光,刑不上大夫也慢慢地越来越成为一句过时的话,因为越是后世人臣的地位越低,最终终于成了想做奴才而不得的局面(清朝汉族官员想对皇帝自称奴才表示忠心,皇帝都下旨严厉申饬),这那还有一点贵族的气质。

(6)礼不下庶人

说完了“刑不上大夫”这不说“礼不下庶人”跟吃泡馍没有糖蒜,吃煎饼果子不放薄脆一样感觉不完整,所以很有必要说一下什么叫“礼不下庶人”。

所谓礼不下庶人其实是相对的,也就是大夫的礼不能适用于庶人,不是庶人不需要讲礼,而是庶人的礼非常少,所要遵循的礼仪规范给大夫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可不是对庶人的歧视,而是对庶人的解放,如果要求礼制一样,那对庶人简直就是一种灾难,就算是这样很多非常简单的庶人之礼最后也还是守不住的。

就举最普通的婚礼为例,婚礼你如果按照礼记的记载搞下来,那普通人根本就搞不起,比如说礼仪要求在某一级台阶上先迈那只脚,台阶要多少级这些都是有规定的,而普通人家可能连个台阶都没有,你说这些让普通人怎么去遵守。

礼仪本来就是给那些有充足的时间,步子不紧不慢的人准备的,庶人之礼越简单越好,不然庶人按照大夫的礼仪来行事,那肯定出不了三天就得出事。

我们常说充耳不闻,充耳的原意是戴在耳朵两边的吊坠,你走路的时候头不能乱晃,要不然碰到充耳就不好了,身上要佩戴各种玉器,走路的步伐要不紧不慢这样玉器才能发出优美的声音,普通人心血来潮也可以搞一套,只不过你一赶公交就立马原形毕露,什么仪态佩玉都没有座位来的舒服,这就是礼不下庶人的根本原因,因为贵族从来不慌张的挤公交。

总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这本是一句符合封建等级制度的话,不是说对大夫不用刑罚,庶人不用守礼,而是说对于大夫和庶人的刑罚和礼仪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样才能维持封建社会的等级统治。

参考文献:《史记》《新书》《汉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周勃,结局,刘邦,王勃,项羽,秦朝,天下,贵族,李广,贾谊,观点评论,周勃,项羽,李广,贾谊,周亚夫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周勃,结局,刘邦,王勃,项羽,秦朝,天下,贵族,李广,贾谊,观点评论,周勃,项羽,李广,贾谊,周亚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周勃,结局,刘邦,王勃,项羽,秦朝,天下,贵族,李广,贾谊,观点评论,周勃,项羽,李广,贾谊,周亚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