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靖难第一功臣姚广孝,接受朱棣加封却不愿脱僧衣,到底有何苦衷?

靖难第一功臣姚广孝,接受朱棣加封却不愿脱僧衣,到底有何苦衷?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陈兵北平城,对着台下黑压压的大军慷慨陈词,称朝中有奸臣作祟,为了稳固大明江山,清除奸臣,他不得已才起兵征讨。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台下将士听完之后,士气高昂,齐声大喊“靖难”,个个摩拳擦掌,就等朱棣下令出发。

然而就在大军即将开拔之际,校场上忽然狂风大作,吹掉了燕王府的屋瓦,紧接着,豆大的雨点就密密麻麻地落了下来。

忽然变天,让原本士气高涨的士卒们面面相觑,就连朱棣自己也愣住了,他一时间不知道这是吉是凶,也忘了如何安抚军心。

正在这时,朱棣身后的一位和尚站了出来,他双手合十,面带喜色大声对朱棣说:

“恭喜殿下,飞龙在天,从以风雨,此大吉也!”

听到他的话,士气再次大震,没过多久,果然雨过天晴,阳光从云缝透下道道金光,印证了“大吉”的征兆,朱棣的靖难大军也顺利开拔。

因为和尚的一句话,使得出师顺利。这个和尚就是朱棣身边的第一谋士姚广孝。

刘秉忠之流的“异僧”

提到姚广孝,很多人都会叫他“黑衣妖僧”,之所以这么说他,是因为很多人认为,朱棣之所以起兵从侄子手里夺得江山,就是受了姚广孝的蛊惑。

姚广孝1335年生于长洲相城(今属苏州),“广孝”这个名字是明成祖朱棣所赐,他本名天禧,字斯道。

姚广孝家里世代从医,他本人却对行医没有丝毫兴趣,在他13岁那年,他就在家乡的妙智庵出家为僧,取法号为道衍。

和尚道衍也没有一心向佛,而是学习兵法韬略,研读儒家经典,后来还拜灵应观的道士席应珍为师,学习阴阳术数。

学有所成之后,姚广孝便云游四方,广交名士,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高僧。

江南人杰地灵,与姚广孝往来的,有高启、杨基、徐贲等人,在与这些儒家名士的交往中,姚广孝的政治思想逐渐成熟。

一次,姚广孝云游到嵩山寺,遇见了相士袁珙,袁珙看过他之后,就说他面相不凡,是个“异僧”。

袁珙说,姚广孝就像一个病了的老虎,而且天性嗜杀,以后会和元朝那个叫刘秉忠的和尚一样,会在朝堂有所建树。

姚广孝听到袁垬这样说自己,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因为被比作刘秉忠而感到高兴。

这个刘秉忠也是个和尚,他是忽必烈身边的第一谋士,以布衣身份参政,后来官至光禄大夫、中书省政事,“元”这个国名,就是刘秉忠起的,而且元大都也是刘秉忠设计的。

除此之外,元朝的朝廷礼仪、官员制度、百官服侍和俸禄等,都是刘秉忠订立的,后世有人还拿他和诸葛亮相提并论。

姚广孝学得一身本领,也正是为了在政治上有所建树,袁珙将他比作刘秉忠,对于姚广孝来说,这是对他才能的肯定。

姚广孝积极学习各种本领,也正是希望能和刘秉忠一样,遇到一位能让他施展抱负的明主。

献白帽于朱棣

明洪武十五年,上天给了他这样的机会。

那一年,马皇后崩逝,朱元璋让当时在京的高僧宗泐(le),挑选一些有德行的高僧侍奉诸王为皇后诵经祈福,姚广孝和尚被选中了。

经过宗泐的引荐,姚广孝遇见了燕王朱棣,一番交谈下来,姚广孝便选定了他的“明主”,他说只要朱棣把自己带走,他会送给朱棣一顶白帽子。

朱棣已经是皇帝亲封的燕王了,“王”上加“白”就是个“皇”字,对于姚广孝的暗示,朱棣心领神会,就把姚广孝带回北平,让他担任庆寿寺的住持。

姚广孝跟随朱棣之后,对外是庆寿寺的住持,实际上他经常出入燕王府,和朱棣密谈军国大事,是朱棣的头号军师。

跟随朱棣十年后,当时的太子朱标因病逝世,太子之位空虚,这就让朱棣多了一份心思。

太子朱标还在世的时候,朱棣对太子之位就有想法,如今太子去世,他们弟兄之间,二哥和三哥又都不成器,如果要从朱元璋的儿子中重新挑选太子,作为老四的朱棣认为他肯定是不二人选。

然而朱元璋却在翰林学士刘三吾的建议下,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直接越过了皇子一级,这让朱棣的算盘落到了空出。

朱允炆生性软弱,身后也没有强大的势力支撑,朱元璋选他作为继承人,是为了防止明朝出现外臣乱权的现象,但是这个决定,也给以后留下了祸患。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后,把皇位传给了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上台之后听从大臣的意见实行削藩,朱棣的兄弟相继获罪被废,这让朱棣心中十分不安。

有一天,朱棣看着窗外的冬景,无意识地说了一句上联: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一边的姚广孝马上对出下联: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

随后,姚广孝给朱棣分析了形势,向朱棣指出,再不出手,就只能坐以待毙了,经过姚广孝的一番劝说,朱棣终于下定决心起兵“靖难”。

靖难首功

在朱元璋的二十多个儿子中,朱棣是最像他的一个。

洪武三年,10岁的朱棣被封为燕王,20岁时去了自己的封地北平,朱元璋分封自己这几个儿子的时候,不是让他们去封地享福的,而是希望自己这些儿子,能在北方承担起镇守边疆的责任。

朱棣去了北平之后,也没有让朱元璋失望,洪武二十三年,初次北伐的朱棣大获全胜,让朱元璋很是得意,对朱棣也越来越看重了。

随着军功的累积,朱棣对于权力的渴望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他的大哥太子朱标暴亡之后。

太子薨逝之后,朱棣以为自己有希望问鼎大位,然而朱元璋却不按常理出牌,直接立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这一下直接绝了朱棣的念想,而登基之后的朱允炆也不省心,皇位还没坐稳,就一口气收拾了好几位藩王,这让朱棣也感觉自己朝不保夕。

朱棣有心从侄儿手里夺取江山,但是又怕自己名不正言不顺,招人非议。

姚广孝劝说朱棣,起兵是顺应天道,何必管什么民意,于是,在姚广孝的劝说下,朱棣决心起兵反叛。

决定起兵之后,朱棣就开始制造兵器,积极准备。

与此同时建文帝也没有闲着,他登基的第一年(建文元年),就命令北平都指挥张信逮捕朱棣。

朱棣既然准备造反,怎么可能不收买朝廷派来监视他的人。

收到命令之后,张信径直找到朱棣,把建文帝的密信呈上,朱棣知道不能再等,立即着手制造舆论,以“清君侧”之名,发起“靖难之役”。

燕王朱棣的大军开拔之后,建文帝派耿炳文率领三十万大军征讨朱棣,耿炳文失利后,又派去曹国公李景隆带兵,趁朱棣攻打大宁城的时候,包围了北平城。

此时朱棣的大军都被他带出去,北平只留了少量守军,姚广孝带着这些为数不多的军士,不仅守住了北平城,还曾主动出城袭击,杀的李景隆部死伤无数。

等到朱棣领军回援,姚广孝又和朱棣内外夹击,打得李景隆大败而逃,不但保住了朱棣的大本营,还大大地削弱了朝廷的军事力量。

朱棣起兵三年,和朝廷各有胜负,东昌一战,朱棣的得力臂膀张玉战死,形势渐渐地对朱棣一方不利。

这时候姚广孝提出,燕王大军不应该再执着于攻城略地,而应该集中力量,一举拿下京师。

朱棣听后也觉得有道理,便立即组织部众,甩掉了朝廷在北方布置的重兵,改从兵力薄弱的地方穿插,接连在淝水、灵璧大败朝廷军队,渡过长江直接拿下当时明朝的都城南京城。

正是因为姚广孝这一奇计,使朱棣能凭借较少的兵力,在朝廷大军中杀出一条路来,直接拿下京师夺得帝位。

所以朱棣在攻下南京后,论功之时,将姚广孝列为首功。

缁衣宰相

朱棣登基之后论功行赏,封姚广孝为资善大夫(正二品)、太子少师,还了他的俗姓,并给他赐名“广孝”,为了表示尊敬,朱棣平时只叫他“姚少师”。

白天上朝,姚广孝便身穿朝服,下朝之后,他便换上僧袍回到庙里。

因为朱元璋时期彻底废除宰相,而姚广孝又有宰相之权,因此他被人称为 “缁衣宰相”。

朱棣不仅对姚广孝委以重任,还想让他蓄发还俗,并赐给他房子和妻妾,但这些都被姚广孝拒绝了。

姚广孝不但拒绝妻妾,而且毫不敛财,连朱棣赏赐的金银财物,他也一样不留,全部分给庙里的僧人,自己就像一个普通的和尚一样,不蓄钱财。

对于姚广孝的这种行为,有人说他是故作姿态,也有人说他是怕功高震主,落得个和朱元璋手下功臣一样的下场。

其实在姚广孝的心理,故作姿态应该不存在,但他未必没有明哲保身的意思,作为谋士一类的人物,他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未雨绸缪也是人之常情。

而且朱棣登上帝位之后,表现出来的残忍也让他心惊。

在进入南京之前,姚广孝曾对朱棣说,大儒方孝孺一定不会向朱棣屈服,但是他是天下读书人的领头者,让朱棣无论如何也要留着方孝孺性命。

朱棣当时答应了姚广孝,然而攻进南京后,因为方孝孺不但不肯起草即位诏书,反而对朱棣破口大骂,朱棣一怒之下,将方孝孺全族连带他的门生全都杀了。

《明史·方孝孺列传》中,方孝孺虽然没有像野史所说的一样被诛灭十族,但他的同族、亲友和门生,被株连杀掉的,一共有847人,因为一个人不肯服从杀了这么多人,确实有点残暴。

所以,在朱棣登基之后,姚广孝虽然出入朝堂,但是却坚持不肯完全脱下僧衣,就是在向朱棣证明:自己在政治方面,没有野心。

因为他表现出来的这种姿态,使得明成祖朱棣对他非常放心,朱棣几次御驾亲征,都让姚广孝辅助太子朱高炽,后来,又把自己的长孙朱瞻基也交给姚广孝教导。

姚广孝84岁的时候病重,朱棣还多次到他居住的庆寿寺去看望他,并问他有什么请求,姚广孝没有为自己死后求任何哀荣,只请求朱棣释放一位叫溥洽的和尚。

这个溥洽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主录僧(助皇帝或亲王做法事的一群和尚中的首领),朱棣之所以囚禁溥洽,是因为怀疑建文帝朱允炆没死,想要从溥洽的口中得到朱允炆的消息。

姚广孝之所以请求朱棣放了溥洽,是希望通过释放溥洽这件事情,缓和朱棣与建文帝旧臣的关系,帮助朱棣稳固江山,还是出于政治的目的。

听到姚广孝的请求,朱棣最终也释放了溥洽。

明成祖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姚广孝病死于庆寿寺,依照他的意愿,朱棣用出家人的方式安葬了他,并停朝两日以示哀悼。

姚广孝最后被安葬在卢沟河畔,朱棣不仅亲自为他撰写碑文,还将他的灵位放入太庙之中,以文臣身份配享太庙,明代只有姚广孝一个人。

能善始善终,或许就是他坚持穿僧衣的目的吧。

结语

明代的中后期的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对姚广孝推崇备至,说正是因为他和明成祖朱棣,才让明朝有了两百多年休养生息的太平岁月。

但是另有一些人认为,姚广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野心家,为了证明自己的才学,鼓动明成祖朱棣造他侄儿的反,这实在有点太“阴谋论”了。

作为最像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性情肯定也不是一个容易屈服的人,他怎么可能任由朱允炆打着削藩的旗号宰割,再凭着谋士的几句话就下定决心反叛朝廷呢?

老子说: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大家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能真正做到的,却没有几个人,所以后人对于姚广孝的非议,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就是姚广孝在功成之后,竟然真的视金钱为粪土,按照阴谋家的想法,那他的动机和目的就值得怀疑了。

参考资料:

[1]姚诗聪.姚广孝的历史地位及被丑化原因[J].江苏地方志,2021(02):60-65.

[2] 初生.披着袈裟的权谋家——姚广孝[J].政府法制,1998(06):49-51.

[3]冯秋.锱衣宰相姚广孝[J].国企管理,2020(19):102-103.

[4]赵映林.姚广孝与“靖难之役”[J].文史天地,2019(04):43-47.

[5]史宗义.神秘的和尚军师姚广孝[J].文史天地,2009(01):40-4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士气,朱元璋,袁珙,儿子,朱允炆,刘秉忠,太子,朱棣,大军,起兵,观点评论,朱元璋,姚广孝,朱允炆,刘秉忠,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士气,朱元璋,袁珙,儿子,朱允炆,刘秉忠,太子,朱棣,大军,起兵,观点评论,朱元璋,姚广孝,朱允炆,刘秉忠,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士气,朱元璋,袁珙,儿子,朱允炆,刘秉忠,太子,朱棣,大军,起兵,观点评论,朱元璋,姚广孝,朱允炆,刘秉忠,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