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核心,英雄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的故事

《吉尔伽美什》史诗的核心,英雄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的故事

引言

史料层次是原始史诗《吉尔伽美什》的次深层结构,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美学意义。如果说前面从叙述层次的层面发现了史诗内容的矛盾性,那么那些所谓的矛盾性,从史料层次与审美角度可部分地得到合理的解释及澄清,《吉尔伽美什》具有弥足珍贵的史料内容。

从叙述角度看,《吉尔伽美什》内容的矛盾性有三点是比较突出的。首先,是艺术表现方面的粗糙抵牾,包括语言的讹脱与繁冗,情节的脱节与讹谬。譬如,史诗的第7块泥板说恩启都患致命的疾病后的第12天去世了。可是,在第12块泥板里面,恩启都却又还活着,而且,恩启都口口声声称吉尔伽美什为“我的主人”,他俩已经变成主人与仆人的关系。其次,史诗中心人物吉尔伽美什的形象与性格缺乏一致性,他由暴君一变而为英雄的转化令人感到十分突兀。

再次,关于第12块泥板阴司冥府的故事问题最多,并且充满着暗淡悲观的宿命色彩,与英雄史诗的主体内涵相悖。由于第三个矛盾的存在,甚至有些学者主张,第12块泥板不宜收入这部史诗中,而应另作处理。但是,仅仅指出《吉尔伽美什》的内容的矛盾性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这部年代久远、内涵繁复的原始史诗的探讨决不能简单省事地停留在表面上。《吉尔伽美什》流传定型的时代久远,起初是流传民间的口头文学,由说唱艺人在民间口耳相传,经过长期流传后由编纂家们增补删削、整理修订、加工定型。

世界文学史上其他著名的民族史诗譬如希腊的荷马史诗、印度两大史诗的成型过程也大致如此。这类性质的原始史诗在数百上千年的漫长岁月之中,吸收保留了丰富多彩的远古社会史料,不啻是现代人认识人类童年时代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文学、史学、社会学、民俗学诸领域对之都予以高度的重视。荷马史诗之一的《伊利亚特》所描绘的历史故事已为现代考古发掘所证实,其文学描述与历史真实精密地吻合在一起。与此相同的是,《吉尔伽美什》这部原始史诗的素材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是有一定之现实基础的。

《吉尔伽美什》的中心人物吉尔伽美什并非虚构的角色,而是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真实的人物。他是洪水后苏麦尔人建立的乌鲁克城第一王朝的第5位国君,是古代两河流域历史上一位有过非凡业绩的人。早在苏麦尔一阿卡德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中就已经有关于吉尔伽美什的英雄传说。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原始情节之中,吉尔伽美什是个被神化了的英雄,他有非凡的身世,魁伟的身躯,无穷的力量,勃发的英姿,超人的智慧,广博的见识。

在史料意义上,吉尔伽美什正是当时的时代产物。他形象的定型正值苏麦尔人氏族制度解体、开始进入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那个时代一部分氏族部落的酋长已逐渐成为奴隶制城邦的早期的国王,他们自恃勇武超人,在城邦内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他的身上正带有这种时代的印记。他强迫乌鲁克城的居民为他修建城垣,构筑神庙,并随心所欲地戕害百姓,淫人妻女。问题是这个弄得民怨鼎沸的暴戾淫逸之君,在与女神阿鲁鲁造的勇士恩启都一战之后,其形象竟出现了令人惊讶的“正转”,奇迹般地由暴君转变为嫉恶如仇为民除害的大英雄。

这一情节内容,是史诗叙述层次上最明显的矛盾、突兀之处,直接关系到对吉尔伽美什这个形象乃至史诗思想内涵的理解。如何从史料层次、哲学层次、审美层次对此加以诠释?从史料视角、哲学视角、审美视角来看,可以从下面三个层面说明吉尔伽美什这个形象的前后不一致的矛盾性格及其突兀的变化。首先,一方面史诗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在口耳相传过程中增删无定、精芜并存。另方面史诗泥板文书的编撰者又才力不逮,未能象荷马或蚁蛭那样将素材之中粗糙矛盾的痕迹除掉,贯以严谨、和谐、统一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风格。

其次,从哲学的视角来看,可将吉尔伽美什的人格发展看成是人类自我意识成熟过程的象征性概括。关于这点,叶舒宪先生作了专门的论述。根据马克思的人才会有自我意识,人可以在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中发现自我这一论断,以及皮亚杰的儿童通过他人的观点而意识到作为社会个体存在的自我这一论断,叶舒宪先生论述道:“从这一层次看,我们认为,《吉尔伽美什》这部人类童年时代的史诗正是以不自觉的幻想形式凝缩着人类认识自身,发现自我的社会化进程。

恩启都这个在世人看来“和吉尔伽美什一模一样”,在吉尔伽美什的母亲眼中也和自己的儿子“相同”的巨人,确实可以看作是吉尔伽美什本人的一个对象化的投影。这种对象化是以吉尔伽美什在恩启都来到之前的两个神秘的梦的形式揭示出来的。本来,吉尔伽美什“仗恃他的膂力,象野牛一般统治人们”尽管受到世人诅咒,自己仍然没有意识到。他还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及后果,所以心安理得,为所欲为。当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另一位英雄到来后,他才从这个对象化的“我”中认识了自身,从这个假想的反对者”的正义要求中看到自己的残暴与不义,从而在根本上扭转了自己的行为方向,从任性而动的生物的自我走向社会化的自我。”

再次,反映了古巴比伦人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乌鲁克城国王吉尔伽美什强悍、暴戾、淫荡,“象野牛一般统治人们”,由于吉尔伽美什确实已弄到了民怨鼎沸的地步,民众不堪忍受,以诗加以发泄、鞭挞,因此才可能有史诗开端部分抨击揭露其暴政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史诗对吉尔伽美什的评价存在两重性,一方面对作为暴君的他持鞭答的态度,另方面对英雄的他则是持赞赏的态度。在史诗中,吉尔伽美什同时还具有俊秀、健壮、聪颖、勇武的另一面。

这些品质尤为在严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作生存斗争的原始初民所重,可以说是较集中地代表了人类美好的正面本质。故此,随时间的推移,乌鲁克城现实存在的暴君日益成为历史,吉尔伽美什形象中残暴丑恶的一面逐渐为时间与记忆所淡化,而其形象中美好而优秀的一面越来越突出,并被神化,成为老百姓理想的寄托。现实中的暴君转化为神话传说里面的英雄,这实际上是一个审美心理距离的问题。审美心理距离的本质特点就是审美主体以一种无功利性的审美态度去对待审美对象。

朱狄先生在他的专著《当代西方美学》一书中的一段话,可以印证上述这个问题。朱狄先生指出:“譬如说我们为什么面对金字塔或长城会感到一种崇高的美而却不会把它和残酷的奴隶劳动联系起来呢,那用距离说来解释就比较有说服力。”当时人们的这一审美态度如实地保存在史诗中,折射出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的理想与现实冲突并占据上风的有趣的文化心理,生成了吉尔伽美什形象富于意义的矛盾性。

综观全诗,吉尔伽美什居于贯串始终的中心位置,其基本形象是一个富于理想色彩的被神化了的英雄。史诗热情地讴歌了吉尔伽美什非凡的体貌,勇武的气概,超人的智慧,广博的见识。当然,这部原始史诗对吉尔伽美什的残暴的揭露也是事实,但这在整体上并非主要。整部史诗以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的较量为转捩点,并以大量的篇幅描绘了两位英雄化敌为友后的一系列除害祛恶的殊勋。

对他俩英勇壮烈的搏斗、感人至深的情谊、轰轰烈烈的业绩,以及吉尔伽美什拒绝轻薄的女神、痛悼亡友、探求死、和永生的奥秘等描绘,构成了这部悲壮史诗最动人心弦的基本场面。这两位远古英雄不惧冒犯权威、不畏艰险、努力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集中地反映了远古东方两河流域居民的愿望和意志。正是因此,这部古老而原始的史诗在今天才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结语

《吉尔伽美什》这部人类已知的第一部史诗流传久远,形成时间漫长,定型时间极早,其成书过程长达十数个世纪,又经过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编纂家的搜集、增删、加工、改造,使史诗的思想内涵、人物形象、情节线索及细节描绘等都呈现出繁冗复杂、甚至抵牾讹舛的状况。英雄吉尔伽美什与恩启都的故事以夸张和魔幻的形式,富于神话色彩地折射出古代两河流域居民的生活与理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时代,社会,形象,英雄,层次,历史,核心,史料,吉尔伽美什,史诗,观点评论,吉尔,吉尔伽,伽美什,吉尔伽美什,史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时代,社会,形象,英雄,层次,历史,核心,史料,吉尔伽美什,史诗,观点评论,吉尔,吉尔伽,伽美什,吉尔伽美什,史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时代,社会,形象,英雄,层次,历史,核心,史料,吉尔伽美什,史诗,观点评论,吉尔,吉尔伽,伽美什,吉尔伽美什,史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