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教育 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其中强调“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为未来教育工作指明了重要方向。

当前,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建设高效、畅通的现代流通体系关乎全局。随着新一轮物流科技革命和产业模式的变革,高质量物流人才供给面临数量和质量的双重挑战,急待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首先,找准产业、专业与职业的结合点。产业、专业、职业,“三业”形成有效链接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以物流行业为例,随着物流技术、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业态、新场景层出不穷,产业元宇宙、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正在改变传统物流业形态,引领供应链的全新变革。这也预示着物流行业将会产生更多的技术型岗位。如何缩短学校毕业生与现实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是一个重要课题。在一些无人仓、机器人作业的大型智能仓,我们所需要的不只是传统意义上“肩挑背扛型”的物流从业者,而是更多懂得前沿技术的系统操作员、设备维养人员等。相对于产业和技术的快速变化,人的变化是一种慢变量。未来的设备维养人员,不仅要会对设备进行维修养护,更要能结合设备布局进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控制系统人员,不只要按照说明书操作,更需要掌握系统背后的原理并优化系统方案。这需要对现代装备有快速学习能力,需要从文化与理念层面构建新的能力体系。新形势下,急需重新思考产业变革与专业发展的结合点、专业发展与新职业的结合点,在融合中寻求突破之道。

其次,找准课程体系分层与职业分类的结合点。在新形势下,高校既要满足不同学生群体就业、深造等多元化需求,做到一个培养方案适应多个岗位层级,又要满足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和技能”的平衡,适应短期就业与长远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统筹考虑物流产业发展对学科专业、对学生个体素质的需求特征,精心设计“基础共享+中层互通+顶层分选”的课程体系。以“基础共享”保证专业大类群体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共性要求,依托专业群“多学科交叉融合”特点,构建专业群大类跨学科底层课程体系;以“中层互通”、全产业链条覆盖的大类中层课程体系,拓展学生知识广度、提高学生专业迁移能力,保证专业人才适应多岗位要求的专业深度;为了适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引入顶层模块化、个性化培养模式实现学生个体的职业精度,以“顶层分选”实现不同专业人才个性化分流培养,实现产业宽度、专业深度和职业精度并重。

最后,找准高水平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比如,北京物资学院和京东集团共建京东学院,建立“学校+企业”的双师队伍和教研团队,共建物流科技联合实验室和虚拟仿真中心、供应链科技中心等产学研服务平台和实训基地,每一名学生配置“学校+京东”双导师。除国家开设的基础课程之外,学院还开设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智能物流装备等专业核心课;开设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物流无人机操作与运维等专业特色课;开设无人机、数据合规、智能仓储等方向的“微专业”。此外,还开设京东 “亚洲一号”技术体验、京东物流科技工厂技术体验等实践课程,形成学科专业与职业认证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

随着高教改革的深化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未来的物流教育将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紧扣时代进步脉搏、紧跟前沿技术发展、紧随产业行业所需,深入加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才能不断破解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打通产教融合“最后一公里”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