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在丝绸之路处于低谷的五代、北宋时期,他们仍不绝于丝路之上……

在丝绸之路处于低谷的五代、北宋时期,他们仍不绝于丝路之上……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见证文化(今甘肃省中西部地区)、河湟 (今青海省东部地区)以及南亚、中亚等地僧侣进入中原,也有一些中原僧人西行求法。他们在丝绸之路处于衰落低谷的背景下,行走于丝绸之路上,维系着五代、北宋时期丝绸之路的持续交流,彰显出沙门僧侣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随着近20年来俄藏黑水城文献和相关考古资料的刊布,学界逐渐揭开五代、北宋时期丝绸之路的神秘面纱。图为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的黑水城遗址一角。新华社记者邹予摄如于阗、西州回鹘、龟兹回鹘以及甘州回鹘、沙州、秦州回鹘、唃厮啰等政权或势力,都曾派遣僧侣出使中原。 这一地理范围不仅覆盖了整个西北地区,还包括了部分中亚乃至南亚地区,表明即便在丝绸之路处于低谷的五代、北宋时期,西来僧侣仍不绝于丝路道上,甚至不时出现远道而来的天竺僧人。 (915年),最晚的记录发生在北宋重和元年 (1118年)。可以明显地看出,即使在群雄割据的五代、北宋时期,丝绸之路仍然发挥着宗教交流的功能。 宋景德四年 (1007年) ,“沙州僧正会请诣阙,以延禄表乞赐金字经一藏”;宋熙宁元年 (1068年) ,回鹘入贡,“求买金字《大般若经》,以墨本赐之” 。 (1004年),沙州派遣僧人惠藏向宋朝提出修建佛寺需要金箔10万,并请宋朝派遣铸钟工匠等前去帮助指导。 (926—930年), “有僧于西国取经回,得一佛牙,舍利十粒,行以呈上”。 宋代笔记《鸡肋编》卷上载:“汝阴颍上县,与寿春六安为邻,夹淮为二镇,号东西正阳。其西属颍,镇城之中有砖浮屠,下葬西域僧佛陀波利,其石刻载其与僧伽俱来,终于正阳。” 北宋时期的颍上县属京西北路,寿春和六安属淮南西路,二者隔淮河为邻。西域僧人圆寂东土,未归故里,其足迹已及首都东京以外的区域。 《马卫集论中国》一书讲道:“摩尼教徒曾从中国带回一件绿衫,它折叠起来后,几乎可以捏在一只手的手心里。” (980年),中天竺国僧啰护啰来献香药7000斤、贝多叶梵经一轴;大中祥符三年 (1010年),龟兹僧人智圆贡琥珀45斤、玉石46斤。 西来僧侣进行朝贡贸易不单是纯粹的宗教或贸易活动,同时带有一定的政治性,或者说其部分地充当了使臣的角色。西来僧侣朝贡需要官方许可,进入中原必须遵循中原礼节,甚至住宿场所都有严格的礼仪之规。在与北宋交往的过程中,西来僧侣还会利用传统的“政治资源”,尤其强调中原政权与西域少数民族之间的“甥舅之谊”。“广顺二年十月,沙州僧兴赍表辞回鹘阻隔,回鹘世以中国为舅,朝廷亦以甥呼之。沙州陷吐蕃后,有张氏世为州将。后唐同光中,长史曹义金者遣使朝贡。灵武韩洙保荐之,乃授沙州刺史,充归义军节度使。其后久无贡奉,至是遣僧辞其事。”这段文献记载于北宋《册府元龟》,讲的是因回鹘阻隔,沙州停止贡奉,故派遣僧人兴赍向宋朝通报此事,但其背后并非单纯的宗教事务,而是要恢复宋朝与沙州之间的联系,僧人兴赍行使的无疑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西来僧侣或进行贸易交流,或进行宗教活动,或充当使臣,3种情况交织在一起,纵横交错,极具复杂性。如《宋史》卷490《天竺传》就记述了婆罗门僧人的入华路线:“又有婆罗门僧永世与波斯外道阿里烟同至京师。永世自云:……其国东行经六月至大食国,又二月至西州,又三月至夏州。”虽然五代、北宋时期丝绸之路僧侣有着贸易谋利、游历观光等目的,但宗教交流是其中最重要的内涵,尤其以佛教交流为主。他们购买佛教经典、翻译佛经、修建佛寺、交流佛法,极大地促进了这一时期宗教文化的交流。在佛教僧侣群体中,又以回鹘僧人为主。这一时期回鹘所居的西域及河西地区佛教盛行,如高昌就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往来于丝绸之路上的贡使、商人、僧侣带来的不仅有异域的商品与物产,也有不同区域的民俗文化信息。同时,佛教及景教、摩尼教、婆罗门教等宗教共生共存、相互影响,交融于中华文化,是丝绸之路包容开放精神在宗教领域的体现。来源:中国民族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区,西域,西行求,时期,五代,丝绸之路,西来,宋朝,宗教,中原,僧侣,沙州,僧人,中原,北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西域,西行求,时期,五代,丝绸之路,西来,宋朝,宗教,中原,僧侣,沙州,僧人,中原,北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西域,西行求,时期,五代,丝绸之路,西来,宋朝,宗教,中原,僧侣,沙州,僧人,中原,北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