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胶东游记:探访海阳“大山所”,明代丁字湾东侧的海防要塞

胶东游记:探访海阳“大山所”,明代丁字湾东侧的海防要塞

丁字湾,位于胶东半岛的南部。在明清时期,这个海湾要比现在热闹的多。

当时,丁字湾海阔水深,不仅即墨的金口是有名的商港,莱阳的羊郡、海阳的行村也繁华一时。后来,随着水文条件的改变,这些商港也都逐渐成为了历史。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古代,商业上的繁华,也使得丁字湾成为了军事上的重地。明代为了加强海防,在半岛沿海设置大量卫所,其中在丁字湾区域就防御极严。在湾口的东西两侧,分别设置了相应的千户所。西侧为雄崖所(现在即墨境内),东侧为大山所。两者彼此呼应,严防倭船入内,保障金口、羊郡、行村等地之安全。

(配图均为大山所周边风光)

在丁字湾东西这两个千户所当中,现即墨境内的雄崖所的知名度相对较高,而现海阳境内的大山所,外界了解相对较少。本文介绍的重点,就是这个“大山所”。

雄崖所和大山所,均以地形而命名。雄崖所建在海崖之上,而大山所建在“大山”之旁。所谓“大山”,就是大山所旁边的一座山的名字,“所”以“山”名,因为叫做“大山所”。

大山所如今是烟台海阳市辛安镇辖下的一个村庄。从辛安镇驻地到大山所村,有一条沿着缓坡前行的道路。沿着这条路走到大概一半的位置,视野当中会出现一座山头,山头东侧是一片红瓦房屋,那里就是“大山”和“大山所”。

这条道路是南北走向,而它实际上正是在古代“大山所”城的中轴线上建立的。沿路向南,到达大山所村口处时,差不多就是原来所城北门的位置;而从村口走几百米,可以到达村里的社区服务中心和广场,那里则是古代所城的“十字街”的位置。

胶东沿海卫所在城池建造上,大同小异,通常设四门(有的卫城、所城只有三个门),东门西门之间的东西大街,长约一里;南门北门之间的南北大街,长约一里,中间交叉的地方,就是十字街。官署、祠堂等建筑,大多在此附近。在《山东通志》的记载当中,大山所的城墙也确实是周长四里。

沧海桑田。听当地老人说,大山所的城墙大概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拆除,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当初的痕迹。在十字街附近,也并没有太多的标识。不过有趣的是,笔者探访大山所时,在十字街口看到了一家名叫“洪武批发超市”的商店。虽然这里的“洪武”很大可能是指的老板的名字,但多少也可以让人联想到明朝的历史。

根据史料的记载,大山所其实也并非洪武年间设立,而是迟至明中期的成化年间。《海阳县志》载:“大山备御千户所,设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直隶都司。设正副千户6员、百户10员,领守城军 62人、守墩军6人。”

大山所的村志也说:“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为防御倭寇入侵,在近大山处设大山备御千户所,由官府委派位、宣、张、王、陆、龙、马、佘等八姓千户来此驻守。其后代发展成村,命村名大山所。后相、李等姓相继迁来定居。”大山所村规模较大,最多时约千户人家,有王、宣、相、李、张、陆、于、韦、赵 、迟、宋、姜、周、盛、刘、崔、包、甄、邵、孙、吴、潘、郑、陈、高、杨等二十多个姓。其中王、宣、相、李、张等5姓人口较多。也就是说,明代军户的后裔,在村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由于在村里没有找到太多的古迹,村里一些热心的老人建议笔者到旁边的大山上看看,或许可以找到感觉。笔者依言而行,沿着建设风电时修建的道路走到山上。随着地势的升高,视野也不断开阔,走到一半时,南面之黄海,西面之丁字湾,东面之大山所,北面之海莱内地,都可收入眼底。在古代的武器装备条件下,于大山之巅布置防御,可以控扼方圆数十里之形势。古人选址眼光之高,可见一斑。

不过,进入清代之后,随着卫所的裁撤,大山所也从千户所城变成了一个普通村落。建国后,大山所曾经成为同名的大山所乡驻地。但到了2000年,大山所乡合并至辛安镇 ,这里又复归为一般村庄。明代金戈铁马的往事,如今流传下来的不多,只是在军户后裔们修撰的族谱里,才会找到些记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山,海阳,古代,游记,海防,东西,位置,防御,笔者,道路,观点评论,大山,十字街,丁字湾,大山所,辛安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山,海阳,古代,游记,海防,东西,位置,防御,笔者,道路,观点评论,大山,十字街,丁字湾,大山所,辛安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山,海阳,古代,游记,海防,东西,位置,防御,笔者,道路,观点评论,大山,十字街,丁字湾,大山所,辛安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