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朝时异姓王爷虽多但亲王数量却很少

唐朝时异姓王爷虽多但亲王数量却很少

唐代封王有三个高峰期,一是开国之初,二是安史之乱,三是唐末国家统治崩溃。

开国之初封的王大多是追随李渊起家的一些李家成员,外姓的只有吴王杜伏威、凉王李轨、燕郡王罗艺、北平郡王高开道、定襄郡王胡大恩等投靠过来的各势力首领,但几人都被赐姓李,相当于李渊定下了规矩,外姓不得封王。其他人都是郡王,李轨和杜伏威的凉王、吴王没有明确说明是郡王还是亲王,估计是前者。诸多非李姓的开国功臣,最高不过是国公,一个封郡王的都没有。另外,还有一些藩属国国主被册封为郡王,包括高句丽王高武为辽东郡王、百济王扶余璋为带方郡王,新罗王金真平为乐浪郡王等等。

李隆基放开了和平年代异姓王爵的束缚,他册封的第一个异姓郡王就是安禄山,更是第一个胡人郡王,之后还有哥舒翰等人。安史之乱后唐肃宗、唐代宗对有功之臣大肆册封,太尉多如狗、郡王满天飞,但这些人仍然没有突破郡王这个限制,包括郭子仪不过是汾阳郡王。

唐末仍然在努力坚持这一点,最早的两个一字亲王岐王李茂贞、晋王李克用都是异姓赐姓,算是维持着大唐王朝的体面。但唐昭宗被藩镇挟持去凤翔的时候,为了鼓励各地藩镇前来勤王,发了不少头衔,其中就包括杨行密的吴王、钱镠的越王。朱温夺取唐昭宗之后,以唐昭宗的名义免去了这些任命,所以理论上讲,杨行密和钱镠都仍然都只是原来的封爵。

随后,朱温的梁王,才是唐王朝开国二百多年来的第一个一字异姓王。有了这个突破口之后,异姓不能为一字王的规矩也就没了,朱温为了让杨行密、钱镠二人争斗,把吴王的头衔给了钱镠;同时,蜀中王建获封蜀王,还有个捡便宜的魏博镇节度使罗绍威获封邺王。

张柬之

另外还有个两个特例,都是特殊时期的事情,一是武周时期,武则天给他的大批侄子封了亲王、郡王,神龙革命复唐后都被降级,亲王变成了郡王,郡王估计是变成了国公、县公,这些人大部分都被清算了;二是神龙革命,唐中宗封了张柬之等五人为郡王,这是唐王朝拨乱反正的大功,可比军功,不封王无以酬功。当然,这五王下场不好,都被唐中宗迫害而死了。

也就是说,唐王朝立国289年,实打实的异姓一字王只有朱温、钱镠、王建、罗绍威4人,加上李克用、李茂贞2个赐姓的,一共是6人。当然,郡王就多了,这里不详细统计,估计几十上百是有的。

其中真正是按皇帝心意任命的异姓一字王,实际上是一个也没有,那时唐昭宗已经是朱温的傀儡,突破规矩的是朱温,而不是唐昭宗。

五代实际上也没有那么乱,凡是皇帝还在控制局面时,轻易不会把亲王头衔往外发。包括朱温,也就是册封成德节度使王镕为赵王、易定节度使王处直北平王、福建节度使王审知闽王、广州节度使刘隐南平王,钱镠变成了吴越王,都是对既成事实的承认;后唐时期李嗣源封过湖南马殷为楚王、蜀中孟知祥为蜀王,那时就是多少有些控制不住局面了。以上这些亲王、郡王,基本上就是五代时期十国的最初起源。

总之,在唐代及五代,成为异姓王尤其是异姓一字王仍然非常不容易,前提是控制住了皇帝,或者是你抱的大腿控制住了皇帝。至于实力,当然越强越好,但其中也有例外的,比如罗绍威的邺王就是白捡来的。

当年秦始皇开了一个好头,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随后刘邦又有反复,但最后也是非刘姓不得封王;有这两位大佬开头,后面又有七国之乱、八王之乱等反面典型,加上唐代滥封郡王造成藩镇割据,后来的帝王们大多是学乖了,在封爵方面非常克制,包括曾国藩原本梦想中的王爵被拆分成了侯爵、伯爵,当然,即使慈禧兑现承诺也不过是个郡王,亲王根本没可能。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王爷,数量,朱温,唐昭宗,唐朝,皇帝,王朝,包括,钱镠,节度使,故事传记,朱温,唐昭宗,杨行密,郡王,吴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王爷,数量,朱温,唐昭宗,唐朝,皇帝,王朝,包括,钱镠,节度使,故事传记,朱温,唐昭宗,杨行密,郡王,吴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王爷,数量,朱温,唐昭宗,唐朝,皇帝,王朝,包括,钱镠,节度使,故事传记,朱温,唐昭宗,杨行密,郡王,吴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