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都说忠臣不事二主,魏征能够辅助李世民,方孝孺却不能归顺朱棣?

都说忠臣不事二主,魏征能够辅助李世民,方孝孺却不能归顺朱棣?

导读:魏征和方孝孺两个名字能够联系到一起,是因为他们都经历过所处朝代的一场政变。魏征是唐朝首位皇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胞弟李世民所杀。方孝孺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重臣,朱允炆的四叔发动靖难之役由北平攻入南京,朱允炆不知所踪。同样面对篡位者,魏征选择为新主子李世民效力,方孝孺则是宁肯被灭十族也不愿意做朱棣的臣子。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情况相似的两个人做出非常不同的选择呢?

看似李世民和朱棣都是夺权行动,但性质并不完全一样。李世民属于夺储,朱棣属于夺位。因有李渊在,李世民第一步只能是和自己的哥哥李建成争夺皇太子的位置。事实上也是这样,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并没有立即变成皇帝,而是由李渊册立其为皇太子,后禅位给他。在程序上,李世民是没有问题的,经过李渊的确认,不仅玄武门之变的正义性属于李世民,唐朝皇位继承的正统性也属于李世民,可以说本来说不清道不明的唐朝皇储之争,因李世民的胜利,变成了李世民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后的,反戈一击。

唐朝玄武门之变

魏征与李建成之间严格来讲并不是君臣关系,是谋士和主公的关系,李建成并不是“主”,归根结底都是李渊的“臣”。在李建成被杀后,李世民成为皇太子,并最终成为皇帝。魏征投靠李世民虽然有失节之嫌,但并不是不忠君,更谈不上背叛旧主。李建成阵营被瓦解,魏征另投明主是合情合理的。

魏征

朱棣作为朱元璋第四子,本身是藩王,以藩王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这本身就不符合祖制。他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也就是说他的理由是皇帝身边有坏人,他要帮助皇帝除掉坏人,问题是皇帝并没有请你,皇帝也没有指明谁是坏人,朱棣这个靖难之役,就是赤裸裸的造反。这个时候,方孝孺作为朱允炆的臣子选择誓死不投降,守的是一个忠,也是一个理。朱棣作为朱元璋之子,没有尽心辅助父亲的继承人朱允炆,反而以藩王位夺取皇位,这本身是很容易被诟病的。方孝孺作为建文帝朱允炆的臣子,不屈服朱棣,体现一个封建士大夫的忠义。

靖难之役的本质

魏征最早是参加瓦岗起义的,后来追随李密,李密失败后投降唐朝,成为李建成的小弟。如果把李建成也算做他主子的话,他至少经历三个主公,在他的内心世界根本就没有不事二主的概念。为了保全自己和家人,选择追随并不讨厌的李世民并不见得是错误。而且魏征也不是李建成这一派的核心成员,投靠李世民并不会造成特别大的反对声音。

方孝孺则不同,作为宋濂的学生,朱元璋为朱允炆选择的辅佐重臣,他是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忠君思想已经深入内心,他不会情愿去为一个叛逆者服务。再说,他是朱允炆讨伐朱棣一系列诏令的起草者,是朱允炆一方的主要成员,他要是投降,就是苟且偷生,是被人耻笑的。对于这样一个忠诚于建文帝,又为建文帝削藩出谋划策之人,如果投降朱棣,是不是就坐实自己过去所作所为的就是在挑战“真命天子”。读书人的骨气,注定他不会选择“弃暗投明”。

在宋朝以后,读书人更看重的是名声,哪怕自己要做什么事,也会变换一个方式,找个合理的台阶。背主求荣,肯定是不好听的。弃暗投明谁都可以接受,我们非常熟悉的老令公杨业,曾经是北汉将领,为了北汉抵抗宋军,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仍然顽强抵抗。为了让杨业投降,此时,宋朝搬出杨业的旧主刘继元来劝降,杨业才投降宋朝。这里体现一个名节,也是身份,这不是简单的投降,而是先主投降的情况下的被迫投降,不存在不忠的问题。同样,杨业面对契丹,展现了一个忠臣的气节。

北宋名将杨业

魏征由李建成转为李世民,虽有不忠之嫌,然而李世民的位置已经是被李渊追认的,虽为被迫,但依然合乎法理。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赦免了魏征,魏征顺坡下驴,顺理成章的成为李世民的人。朱棣则对方孝孺有些过分,他让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要知道,当年,讨伐燕王的诏书檄文也是方孝孺所作,相当于方孝孺自己打自己的嘴巴,要知道,读书人是好脸面的,为了这个脸面,方孝孺即使被诛十族,也不屈服,这其实更应该说,源于读书人的倔强。朱棣可以不喜欢方孝孺,也可以不重用方孝孺,但绝对不能打方孝孺读书人的脸,脸被打以后的方孝孺,已然没有了惧怕,与十族人一同赴死。

朱棣灭方孝孺十族

唐朝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朝代,这既与统治者鲜卑化有关,也与长期的战乱有关,并且在程朱理学出现之前,古代中国相对是开放的,比如三国时期,叛主投敌虽然遭受非议,但不是不可接受,三国魏蜀吴都有接受叛臣的情况。程朱理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思想,忠君思想更加的强烈。魏征和方孝孺分别位于宋前和宋后,对待臣子“跳槽”的认识也不一样。况且魏征出身瓦岗军,对于更换主公,已经见怪不怪了。方孝孺则是读圣贤书,侍奉君王。一旦变心,会接受强烈的压力。方孝孺以血的代价,挽回了名士的尊严。方孝孺以十族人的代价换了忠诚,即使朱棣的后人也把他列为建文帝朝的忠臣,忠诚终得到应有的回报。

魏征十谏太宗,李世民不计前嫌,方有后来的贞观之治。方孝孺被灭十族,朱棣虽稳固了天下,却造成了天下的读书种子灭绝了。有忠诚之士,方能治理天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魏征,投降,李世民,辅助,读书人,朱允炆,李建成,朱棣,忠臣,方孝孺,观点评论,魏征,李世民,李建成,朱棣,方孝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魏征,投降,李世民,辅助,读书人,朱允炆,李建成,朱棣,忠臣,方孝孺,观点评论,魏征,李世民,李建成,朱棣,方孝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魏征,投降,李世民,辅助,读书人,朱允炆,李建成,朱棣,忠臣,方孝孺,观点评论,魏征,李世民,李建成,朱棣,方孝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