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太祖赵匡胤是被其弟弟谋害的吗

宋太祖赵匡胤是被其弟弟谋害的吗

要说起这个话题,还得从宋太祖生母杜太后病危遗言说起,也就是下面的《金匮誓书》。

一、金匮誓书

公园961年六月,宋太祖生母杜太后病危,临终之际,急召枢密使赵普入宫记录遗命。宋太祖赵匡胤也去了。老太后大半条命都已经跨入黄土,一息尚存之际仍然惦记着他儿子的江山,虽然不是自己打下的,事实证明但是扯得上关系这惦记着还是有用。接下来杜太后开始绕着圈引导宋太祖要将天下传给他的其它儿子。杜太后问赵匡胤何以能得天下,宋太祖则说是祖宗和太后的恩德与福荫。这个可能皇帝儿子们都会这么说,要看谁说,可能绝大多数都是客套话,宋太祖是历史记载出了名的孝子皇帝,他是真心这么说的,也把夺得天下功劳一部分归于自己母亲,这一部分有多少当时不好评断。得到赵匡胤的温柔回应后,老太后底气十足,当即反驳说:“你想错了!你能够得天下,只是由于周世宗把皇位传给了一个小孩子,使得国无长君,人心不归附(这种说法明显不对,不是人心不归附,是手握重兵的老赵家不归附)。老太后接着说,假设周世宗立一个中长的皇帝,天下岂能到你手中?”紧接着要求赵匡胤吸取教训,将来将帝位传给他的其它儿子光义(赵匡胤弟),后面接着说的无非再让赵匡胤感觉公平点,光义再传光美(赵匡胤次弟,后改名为廷美),光美传于德昭(赵匡胤长子),事实上是不可能,人的执念、生命、命数岂能由这老太后按这顺序排好落位的。英明睿智如宋太祖的这点难道会想不到,”但宋太祖泣拜,说:“儿铭记教诲。”杜太后又对一旁的赵普说:“你也要记住我的话,不可违背。”赵普便将杜太后的话以遗命的形式写成誓书,并在末尾署上“臣普记”,收藏在金匮(音gui,同柜)之中,称“金匮誓书”。

“金匮誓书”的故事,后世多有怀疑,如果真有这东西,宋太宗赵光义早都拿出来现世了。没有过程,只在宋太宗赵光义成功登基后才出来这个所谓金匮誓书,因此后世很多观点认为宋太宗赵光义与赵普勾结起来编造出来的谎言,用以掩饰宋太宗之得位不正。

但本文认为,遗命可以有,“金匮誓书”则是子虚乌有。

杜太后要求宋太祖兄终弟及的理由是“国无长君,人心不归附”会导致失去天下,这个不去从政经分析而是只排列一组年龄数字就知道不符合真实情况。杜太后床前遗命那年,宋太祖才三十五岁,赵光义二十三岁,赵光美十五岁,皇子赵德昭(公元951年—979年,自杀而死)已经十二岁。如果是宋太祖只活到四十岁,赵德昭已经17岁,已是成年人。宋太祖虽博览群书,却是是武将出生,武艺高强,一般战将都不是他的对手,体格健壮,历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寿终时皇子赵德昭已经26岁。如果赵德昭即位,不是少君,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这点计算在谋划者赵光义自己都该知道老太太的说法站不住脚,赵光义要老太后提“兄终弟及“也是唯一的办法,可能也就是老太太自己蒙在鼓里。

宋太祖是个孝子皇帝,对待兄弟也非常亲厚,这点历史上也有记载。杜太后病逝后不久,宋太祖就下诏赵光义为开封尹,作为京师开封的最高行政长官。历史上五代旧制,储君一般都是先担任开封府尹的职务。这一举动不管赵匡胤是否心理有矛盾,群臣各方就会判断赵光义就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然后据此赵光义就可以笼络到很多人,很多权臣也会提前依附他,以至于后期赵光义亲信遍布朝野。

综上,杜太后的遗命“兄终弟及“内容可以有,否则宋太祖不会在杜太后病逝后不久便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尹。但有没有写成金匮誓书则没有任何依据,至少杜太后病逝后赵光义登基前无任何金匮之说。

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更是加封赵光义为晋王,班次在宰相之上,并且继续兼任开封尹的要职。同年八月,后续传出“金匮誓书”见证人的赵普被罢去宰相之位,朝野震动。赵普是北宋开国宰相,他是“金匮之盟”与“斧声烛影”涉事人物。

赵普被贬后很不服气,上书自诉说:“外人谓臣轻议皇弟开封尹,皇弟忠孝全德,岂有间然;矧昭宪皇太后大渐之际,臣实预闻顾命,知臣者君,愿赐昭鉴!”(《续资治通鉴??卷七》)大致的意思是说,有人说我赵普与皇弟赵光义不和,经常在背后议论赵光义,赵光义忠孝全德,哪里有什么可以让人说三道四的地方?

宋太祖一直遵从母亲杜太后遗命,但自古以来,皇位都是嫡长子继承制。而且宋太祖知其弟不容其子。这在宋太祖内心深处也非常矛盾。宰相赵普与宋太祖结相知多年,情如兄弟,赵普知道宋太祖的矛盾心思,给宋太祖出主意——将皇位传给皇子赵德昭,而不是皇弟赵光义。然而,此时赵光义羽翼已成,加上宋太祖兄弟情深,不忍心对亲弟下手,赵普的以上折奏请示多有亲信密报给赵光义。终于还是没有采纳赵普的建议。正如王夫之在《宋论》中所言:“宋祖受太后之命,知其弟不容其子,而赵普密谮之言,且不忍著闻,而亟灭其迹。

宋太祖皇后宋氏无子(皇子赵德昭母为贺皇后,赵德芳生母不详,均已早死),因偏爱宋太祖第二子赵德芳,欲立赵德芳为太子。

赵普已经被贬出京师,却为何突然要上书为自己申辩,特意强调杜太后临终遗命时他也在场?赵普看出以宋太祖之宽厚,一定不忍心废除杜太后遗命,废了皇弟赵光义,赵光义继承皇帝位是势在必行,他上此书,无非是想将来在赵光义面前邀拥立之功,作为东山再起的凭据。

赵普上书后不久,赵光义被封为晋王。

虽然宋太祖遵从母亲的遗命,要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一直也给赵光义更好的位子,以便更好继承皇位。但他一直没有明确宣布赵光义是皇位继承人。这让赵光义感到了非常大的压力。若有金匮誓书,赵光义该高枕无忧。赵光义极为机巧通变,疑心病又很重,远在其皇兄之上,因此,一系列针对皇位的阴谋便开始暗中进行。

宋太祖认为开封作为帝都无险可守,所以常有迁都之意。开宝九年(976年)三月,宋太祖率群臣出东京开封,去巡幸西京洛阳。按照惯例,天子亲征、巡幸在外时,应该由储君监国。之前宋太祖率军南征北讨,平定天下时,也都是赵光义留守开封,镇抚后方。但这一次,宋太祖却要求晋王赵光义随行。

到西京洛阳后,宋太祖见洛阳宫室壮丽,十分高兴,诏加知河南府、右武卫上将军焦继勋彰德军节度使,遂欲留居洛阳,实际上已经有迁都的意思。不料群臣争相反对,于是爆发了迁都之争。可见赵光义党羽已经遍布朝野,宋太祖有没有想过用迁都来削弱弟弟赵光义的势力,史上未见议论,但赵光义认为宋太祖提出迁都另有深意,是为了顺利传位给皇子,以迁都来动摇的他的根基,因为赵光义担任开封尹的职务长达十六年,根深蒂固,在京师培植了大批党羽和势力。因晋王赵光义为首的群臣极力反对,宋太祖打消了迁都念头。

这之后不久,便发生了斧声烛影事件。

二、斧声烛影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寒风阵阵,大雪纷纷。宋太祖突然命人召晋王赵光义入宫。赵光义赶到后,宋太祖表示要商议国家大事,屏退了左右侍从,独自与赵光义酌酒对饮。守在殿外的宦官和宫女远远看见殿内烛火摇晃不定,赵光义的人影突然离席起身,摆手后退,似在躲避和谢绝什么。不久,便听见宋太祖手持柱斧(一种镇纸文具,玉或水晶制)戳地,“嚓嚓”斧声清晰可闻,同时大声喊道:“好为之,好为之。”兄弟二人饮酒至深夜。赵光义告辞兄长出去后,宋太祖才解衣就寝。

兄弟摊牌

兄弟摊牌

然而到了次日凌晨,宋太祖忽然离奇驾崩,年仅五十岁。宋皇后先得知消息,立即命宦官王继恩去召皇子赵德芳入宫。宋皇后年少不知道王继恩已经是赵光义党羽。据在《续资治通鉴 卷八》中记载:“皇后使王继恩出,召贵州防御使德芳。继恩乃不诣德芳,径趋开封府召晋王。”宦官王继恩不听宋皇后的命令去召赵德芳,而是径直去开封府请晋王赵光义。到了晋王府上,晋王其实一直也没睡,幕僚则说安全起见,让程太医相机行事。

赵光义谋臣

宋氏为宋太祖第三任皇后,史称“开宝皇后”,河南洛阳人。虽然是老夫少妻,白发红颜,却是相敬如宾,恩爱异常。

这里说说另一位皇后人选花蕊夫人,为后蜀后主孟昶宠妃,精通诗词,才貌兼备。后蜀被宋灭后,孟昶与花蕊夫人都被俘虏,押送到开封拜见宋太祖。,孟昶死后,宋太祖将孤苦无依的花蕊夫人收入宫中。宋皇后未到之前,花蕊夫人得专宠。花蕊夫人没有子女,对皇子赵德昭甚为喜爱,曾游说宋太祖立赵德昭为皇太子,宋太祖没有同意。这样一句话花蕊夫人无意中卷入了最高权力之争,触犯了晋王赵光义的利益。在一次打猎时,赵光义借失手之名射杀了花蕊夫人。可见赵光义为了这个皇位,什么事都敢做。

史载宋太祖对宋皇后是满意的。宋太祖的行事风格,他不会以后宫的意见来决定立储大事,花蕊夫人偏爱德昭,宋皇后偏爱德芳,这些对宋太祖没有产生影响。但以宋太祖与宋皇后之夫妻情深,他肯定会在爱妻面前流露出自己的真实心意。宋皇后对宋太祖最终想立谁为太子是心中有数的。从古至今都是疏不间亲,“知夫莫若妻”,宋皇后作为宋太祖的枕边人,比任何人都更了解皇帝的心思,所以,危机来临,又没有遗诏,她本能地执行丈夫的遗愿。

那么宦官王继恩行事是否宋太祖意思表达呢,宋太祖通读史书,汉、唐朝亡于宦官专权,他明白这个道理,立宋之后对宦官干政却非常警惕。终宋一朝,都没有出现宋朝宦官严重干政的现象。宋太祖不可能把心事说给王继恩宦官,王继恩不可能知道宋太祖最后的真实心意。他不遵宋皇后懿旨,自己决定去开封府召晋王赵光义,只能说明他是个审时度势的人,知道所谓的储君候选人中,以赵光义实力最强,他主动示好赵光义,还可以得到拥立之功,保证将来的荣华富贵。

宦官王继恩到达晋王府的时候,程德玄刚好在那里等,当时已经是凌晨时分,天就要亮了,赵光义却没有休息,正坐在灯下看书。他得知兄长暴逝,还说他应当与家人商议一下。商议的内容自然与宋皇后召德芳一事有关,因此事关利害,到底是宋皇后自己要召德芳呢,还是宋皇后事先得了宋太祖的密嘱甚至密诏?倘若是宋皇后真有密诏,事情就要麻烦得多。正因为这里面有这样一层利害关系,赵光义不得不慎重考虑,所以在内室中久不出来。

王继恩却等不及了,竟然大声喊道:“时间久了,恐怕被别人抢先了。”这“别人”,是指皇子赵德芳了,也就是赵光义的亲侄子。王继恩这话的意思,是怕他出宫太久不回,宋皇后一着急,又另外派人去召赵德芳了。于是赵光义赶紧跟着王继恩程德玄(程太医)去了皇宫。

宋皇后得知王继恩回来,便问:“德芳来了吗?”王继恩却回答说:“晋王到了。”

此时,赵光义已经出现在宋皇后面前。宋皇后当时年二十五岁,还相当年轻,她见到赵光义乍然出现,满脸惊愕,但她毕竟出身名门,当了多年皇后,多少知道一些政事,知道一切都已经完了,便哭着喊道:“我们母子性命都托付于官家了。”官家即为皇帝的意思”

宋皇后拿“官家”称呼赵光义,就是表示承认赵光义做皇帝了,显然,不承认就只有死路一条。

事情到此为止,再做一次分析,可以说其中有三大疑点:

一、宋太祖召赵光义入宫饮酒,为什么要屏退身边的侍从?

二、宦官王继恩到达开封府的时候,为什么程德玄刚好在那里等候?

三、赵光义为什么清晨还未就寝?

第一点,宫廷事密,推测,宋太祖知道自己中毒已深,可能很快死去,为稳政局,屏退身边的侍从,私聊赵光义。

程太医上奏为宋太祖煎药

第二点,程德玄在那里等候,显然是与斧声烛影有关。

第三点,赵光义没有就寝,说明他已经料到即将有大事发生,他也已经做好全部部署,正坐等事态发展。可以说,即使登基的是皇子德芳,那也会被赵光义反了。

赵光义谋臣

赵光义

赵光义

卢多逊接受赵光义指令

宋太祖本人身体健壮,从他生病到死亡,只有两三天,宋太祖显然是猝死,而太医程德玄又是赵光义的党羽,所以有史以来有赵光义毒死兄长之说。而赵光义也似乎早知道太祖的死期,不然他不会让亲信程德玄在开封府外等候。

事实上宋太祖即便有心传位给德昭或是德芳,但经最终权衡利弊,应该会让赵光义当皇帝,他深知赵光义的势力和党羽遍及朝廷内外,除非下杀手,否则事后会造成更大的政治动乱与杀戮。

但是赵光义太着急太疑心,就这样,他在全天下人质疑中,由晋王摇身变成了皇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太祖,赵匡胤,赵光义,赵普,天下,开封,弟弟,金匮,德昭,杜太后,观点评论,宋皇后,宋太祖,赵光义,王继恩,杜太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太祖,赵匡胤,赵光义,赵普,天下,开封,弟弟,金匮,德昭,杜太后,观点评论,宋皇后,宋太祖,赵光义,王继恩,杜太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太祖,赵匡胤,赵光义,赵普,天下,开封,弟弟,金匮,德昭,杜太后,观点评论,宋皇后,宋太祖,赵光义,王继恩,杜太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