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这座军事要塞,在北宋众多名人的争执中修成,狄青差点闯下大祸

这座军事要塞,在北宋众多名人的争执中修成,狄青差点闯下大祸

一、

庆历元年(1041年)六月,陕西安抚使王尧臣上书讨论西北战事,有一段话说道,“必须益兵万人,分屯安远伏羌治坊、麻穰弓门寨、清水县,以扼东西之來路。”(《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二)

王尧臣提议巩固的防线,在秦凤路以南、水洛城的南边。当时的陕西路分为鄜延、环庆、泾原、秦凤四路,多年后又改为五路、六路。

次年正月,担任陕西路经略安抚招讨副使的范仲淹提出不同意见,认为防线应当向前推一点,重修军事要塞水洛城。

范仲淹在奏书里说,“秦亭城之东,有水洛城……如進修水洛,断贼入秦亭之路,其利甚大,非徒通四路势,因以张三军之威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五)

范仲淹的意见虽然重要,但反对修城的声音更多。修与不修的争论持续了两年,水洛城还是在争议声中修好了。

为水洛城发声的北宋名人众多,除了首倡者范仲淹,还有欧阳修、名臣韩琦和尹洙等人,以及北宋第一名将狄青。

二、

水洛古城的方位,在今天的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城境内,庄浪县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属于黄土高原的一部分。

《水经注疏》提到,“水洛城西占陇坻,通秦州往来之路。陇之二水,环城西流,绕带渭河,川平土沃,广数百里。”

发源于关山的南、北洛河向西绕过庄浪县城所在地,孕育出美丽富饶的水洛川。

东汉初,光武帝刘秀曾亲自率领大军,在水洛川一带击败了西北军阀隗嚣。

据《资治通鉴》记载,东晋义熙七年,也就是公元411年,鲜卑部落领袖乞伏乾归曾带兵夺取了后秦的领地水洛城。说明水洛城至少有1600多年的历史

到北宋前期,这里已经相当繁华,“环城杂民种数万帐,又有水输银铜之利。”在水洛城的周围,分布着牧民们以万计的帐篷。他们主要是以党项人为主的少数民族。(《宋大事记讲义》)

西北地区的党项人当初臣服于唐王朝,他们的首领被赐姓李。唐朝灭亡之后的五代时期到北宋前期,党项人一直比较安分。

所以,尽管水洛城早已残破不堪,毕竟在宋王朝的势力范围内,本来并没有重修的必要。

1038年,夏州的党项首领李元昊宣布脱离宋帝国的控制,成立西夏国。1040年,西夏军队入侵宋帝国,自此成为北宋的边患,宋夏战争前后持续了六十年。

第一次战争发生在宋仁宗年间。这就是水洛城被重修的时代背景。

三、

战事初起,陕西四路经略史夏竦疲于应付,范仲淹和韩琦一起受任经略副使,分别坐镇鄜延路和泾原路。夏竦实际上是个甩手掌柜。

范、韩两人交情不错。实际上,范仲淹结束贬官生涯、赴任西北,也得力于韩琦的推荐。但他两人的用兵思想截然不同。韩琦主张以攻势应对西夏,范仲淹主张采取守势。

1041年,韩琦不听范仲淹的劝阻,坚持出兵迎战西夏大军的入侵,惨败于好水川。宋军的防线不得不退至渭州、秦州一线。水洛城就在两州交界处,战略位置显得更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范仲淹于1042年正月提议筑城。他认为水洛城所处的位置可以防备西夏骑兵向东突进,也可缩短各处官军驰援前线的时间。在这个四通八达的地方筑城防守,还可彰显宋帝国的军威,提振士气。

宋仁宗下诏,让陕西各路将领共同商议筑城的利弊。于是,韩琦第一个举手反对。

他说:“修水洛城主要就是打通道路,让秦、渭二州的援军互为犄角。但秦州的关城才修好没多久,花费不小。修水洛城工程更大,耗费的人力物力又超过关城。我认为朝廷的财力应该用到更重要的地方。”

西北军区两个副帅的意见不一,韩琦的观点是主流,朝廷只好暂时搁置此事。

四、

搁置了整一年,1043年初,改任泾源路安抚使的王尧臣也提议修城,为此写了洋洋千言的奏书。

仁宗皇帝下诏,让韩琦和范仲淹再商议一下。两人还是说不到一块,工程继续延期。

同年十月,一起意外事件让宋王朝的目光又投向水洛城。

有个党项牧民的“生户大王”叫元宁,带着大批族人归顺宋王朝,更重要的是,他们占据了水洛城。

“生户”是指那些没有进入城寨定居的牧民,过上定居生活的牧民叫“熟户”。(《文献通考》)

时任陕西路经略史的郑戬向朝廷建议,赶快派人抚慰归顺者,并趁机修城。有意归顺的党项人很多,朝廷还可以得到三五万弓箭手,作为守城兵力。

朝廷当然不会错过如此良机,立即下令修缮水洛城。于是,西北军将领刘沪和董士廉奉郑戬之命,带着人手开工了。

当时韩琦和范仲淹已经奉命回京担任参知政事。韩琦仍是反对筑城,一连提出了十三条理由。

1044年的二月,仁宗皇帝又下令,停止水洛城工程。但郑戬坚决请求把水洛城修好,不服从朝廷的旨意,命令刘沪等人抓紧修建。

仁宗皇帝没办法,就派了几个特使去水洛城做评估和调研,看工程有没有必要继续进行。

五、

就在这期间,事情闹大了。

渭州知州尹洙、时任泾原副都部署的狄青也反对筑城。他们和韩琦的意见差不多,主要担心战事一起,守卫水洛城会增加军需和兵力需求。

尹洙是范仲淹和欧阳修的好友,狄青作为北宋第一将星,是范仲淹一手培养起来的。尽管他非常尊重范仲淹,可是碰上这种军国大事,他不肯附和自己的恩师。

刚好郑戬被调到陕西路的后方永兴军去了,临走时又叮嘱刘沪和董士廉加紧施工。他前脚刚走,尹洙马上派人命令刘、董二人立即停工。因为水洛城属于尹洙的防区。

刘沪和董士廉却没有停工的意思,指挥干活更卖力了。尹洙怒不可遏,派狄青带着人马直奔水洛城。

狄青奉命抓捕刘、董二人。按尹洙的本意,还要把他们处死,因为他们违抗军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七)

狄青多长了个心眼,担心这么做过于鲁莽,只把刘沪和董士廉五花大绑,丢进了顺德军监狱。

这一下惹出了大乱子。朝廷的特使还没到,监工将领却被抓了。边区牧民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纷纷动手抢掠水洛城的物资,还有不少宋朝的官员和平民遇害。

朝廷特使周询赶到的时候,吓了一跳。但他认为刘沪和董士廉违抗圣旨在先,的确有罪,下令把他们转到邠州监狱。

当时水洛城就快完工了,已经开始垒城墙上的垛子。周询见状,又分派其他将领收拾乱摊子,继续修城。

六、

范仲淹不但提拔了狄青,还教他读《中庸》,把他改造成为智勇双全的名将。所以他是狄青的恩师。

如今范仲淹惊闻狄青在边区擅自抓捕将领,很担心他脾气上来真把人杀了。朝堂上也是一片哗然。随后听说狄青没杀人,大家松了口气。

范仲淹赶紧上书帮狄青求情。因为他的行为追究起来也不是好玩的。在奏书里,范仲淹首先帮刘沪和董士廉开脱,说他们执意修城,也是不忍半途而废,很有功劳。

然后说起狄青,范仲淹讲道:“狄青是个粗人,不懂朝廷事理,以致边区内讧。但他人才难得,希望陛下包容。”

欧阳修当时担任谏官兼御用秘书(知制诰),写了一封《论水洛城事宜乞保全刘沪等札子》。奏书里替狄青、刘、董辩解,请求朝廷对他们从轻发落。

同时他又表示不赞同修水洛城。大致意思是,筑城的好处人人都知道,但边区混乱,很难顺利完工。即便完成,守城耗费也很大。

欧阳修担心说得不到位,又写了《再论水洛城事乞保全刘沪劄子》。他和范仲淹都对刘沪、董士廉的功劳表示赞赏。

庆历年间的贤臣余靖等不少官员纷纷发声,力主息事宁人,保持边区和睦。

随后,朝廷没有追究狄青的责任,有一个原因是仁宗皇帝很喜爱狄青。刘沪和董士廉也很快获释。但尹洙和郑戬受到责罚,都蹲了一阵子牢房。

1044年,水洛城终于磕磕绊绊地修建完成。

范仲淹在边区实施的防御策略其实是以守为攻。通过不断向前推进的堡寨慢慢压缩西夏的防线。水洛城修筑完工的前后,西夏提出议和,第一次宋夏战争结束。

参考文献:

《宋史》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长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仁宗,狄青,朝廷,争执,名人,西北,陕西,要塞,范仲淹,韩琦,观点评论,狄青,水洛城,刘沪,范仲淹,韩琦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仁宗,狄青,朝廷,争执,名人,西北,陕西,要塞,范仲淹,韩琦,观点评论,狄青,水洛城,刘沪,范仲淹,韩琦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仁宗,狄青,朝廷,争执,名人,西北,陕西,要塞,范仲淹,韩琦,观点评论,狄青,水洛城,刘沪,范仲淹,韩琦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