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封神第一回,成汤伐夏后定都于“亳”,为何纣王的都城却在朝歌?

封神第一回,成汤伐夏后定都于“亳”,为何纣王的都城却在朝歌?

《封神知识点》系列:商人善迁

文/王事情

《封神》第一回,关于商朝的帝都,出现了两个矛盾的说法。成汤伐夏后即天子位,“都于亳”,而后文纣王即位,却又“都朝歌”,而常识又告诉我们,河南安阳的殷墟似乎才是商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

原因就是商朝这帮老祖宗太不让人省心了。历史上有个说法是“商人善迁”,又有个说法是“前八后五”,指的就是商人先后迁了13次都。还有后期所谓的“别宫离馆”,要将这些一一说出,才能对各代商王在位时的商都有个基本了解。

一、自契至汤

商人始祖叫契,为黄帝之后。

契长大后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封于商,赐姓子氏,传十三世生成汤。

由舜至禹,紧接着启建立夏朝,500多年间商都作为一个部族、一个诸侯国而存在。而在此期间,从契到汤,他们迁徙了八次。

这八次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分别是“契自亳迁蕃”、“昭明迁砥石”、“昭明迁商”、“相土迁商邱”、“相土迁泰山下,又复归商邱”、“商侯迁殷”、“殷侯迁商丘”、“汤始居亳”。

蕃在今山东滕县。昭明为契之子,砥石未详所在,有学者认为在今河北元氏县南槐河;而昭明又迁商,即契始封之地,应该就是商丘。相土为昭明之子,商邱即商丘,与早都“商”大约相隔不远。商侯迁殷,其时商侯为王亥,即《史记》中说的振,为契之六世孙、昭明五世孙、相土四世孙,殷应该就是后来盘庚迁殷的安阳。殷侯迁商丘,这件事发生在孔甲九年,其时上甲微(即微,为王亥之子)在位。传到成汤,居于亳,亳有三处。

三亳分别为南亳、北亳和西亳。成汤即位时,始居南亳,有说即今商丘高辛镇;北亳为成汤伐夏时会盟诸侯之地,有说即今商丘蒙县;西亳为成汤伐夏建商后的定都之地,《封神》第一回说“于是汤始即位,都于亳”,有说即今偃师。

前八,指的仅是商人八次大的迁徙,事实上如果加上三亳,在商立国之前,应该是十迁才对。

二、自汤至盘庚

按《史记·殷本纪》,从汤至商亡,他们又进行了以下迁徙:

1、立国后第十代帝王中丁时,迁于隞。一般认为,隞即今郑州市区。

2、第十二代河亶甲迁于相。今河南内黄。

3、第十三代祖乙迁于邢。在今河南温县东。

4、第十九代盘庚凡五迁,最终迁殷。即今河南安阳。

5、第二十七代武乙去殷徙河北,至朝歌。即今河南鹤壁市淇县。

《竹书纪年》记载有些出入:

1、仲丁迁嚣。仲丁即中丁,嚣或作隞、敖,今郑州市区。

2、祖乙居庇。庇,一般认为在今山东鱼台西南之费亭,也有人认为与邢是一个地方。

3、南庚迁奄。南庚为第十七代君王,奄故地在今山东曲阜东二里之奄里。

4、盘庚迁殷,直至商亡,773年间更不徙都。夏商周断代工程认为商享国共554年,《封神》中作640年,此处的773年仅是指盘庚到纣灭,此前大商还有十九代君王,那么按《竹书》记载,商朝享国至少1000年,想想就夸张。

三、武丁至纣王

“更不徙都”四字,是《竹书纪年》中的原话,恐怕也是盘庚的遗训,只不过没人太当回事。

仅仅过了三代,到武丁时就不想呆在殷都了。

武丁为商朝第22代王,迁妹,又作沬。《史记正义》:

《括地志》又云,“纣都朝歌,在卫州东北七十三里,朝歌故城是也。本妹邑。殷王武丁始都之”;《帝王世纪》云,“帝乙复济河北,徙朝歌,其子纣仍都焉”。

原来武丁迁沬,后又迁回殷。其后武乙、帝乙,两次迁沬,帝乙为纣王之父,纣王即位,即以沬为都城。

据《竹书纪年》:

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据邯郸及沙丘,皆为离宫别馆。

意思是纣王整修了殷都,并且扩大了沬都的规模,成为离宫、别都。此时商帝国法统意义上的首都是在殷,而实际的君王驻跸之地在沬。

沬都规模扩大后,纣王以城西有朝歌山,于是改名朝歌。

也就是说,朝歌之名,出现于纣王之时。直至纣王,这里都是商帝国的别都。

回到问题本身,商朝首都是安阳殷墟还是朝歌城?

我们可以说,在成汤之后、盘庚之前,商都是不固定的,亳、隞、相、邢、庇、奄、殷,都曾作为都城;

盘庚直至商朝灭亡,商朝的都城只有殷都;

朝歌是别都。

待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即位,都城,定都于,封神,纣王,商丘,相土,竹书纪年,商都,昭明,观点评论,安阳,朝歌,武丁,纣王,商丘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即位,都城,定都于,封神,纣王,商丘,相土,竹书纪年,商都,昭明,观点评论,安阳,朝歌,武丁,纣王,商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即位,都城,定都于,封神,纣王,商丘,相土,竹书纪年,商都,昭明,观点评论,安阳,朝歌,武丁,纣王,商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