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杜牧一首唐诗少有人知,但是真正写出了古代读书人的境界

杜牧一首唐诗少有人知,但是真正写出了古代读书人的境界

今天看来,古代的那些读书人还是很有几分追求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算是一个人的修行,他们也更加倾向于慎独。古代士大夫追求的就是建功立业,实现毕生的价值。这一观念下,很多人甚至觉得,在京城里做官太过清闲,为了不至于浪费年华,自请放外任。

乌台诗案之前的苏轼就是如此,在苏轼之前晚唐诗人杜牧也是如此。而他写出的这一首诗歌,可以说是士大夫追求的最好表白。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这首古诗就是唐代杜牧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全文很短,只有28个字。从这首古诗当中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杜牧。之前对他的了解,要么是扬州城的醉生梦死,要么是人到中年的一事无成,要么还是对唐王朝未来发展的担忧。但是在这一首古诗当中,最后的14个字显现出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他并不甘心就此沉沦下去,而且对于现在清闲的日子也很是不认可。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诗歌的一开始是杜牧对自己人生的规划。他认为像他这样很有才华的人,在天下太平的时候完全可以归隐山林,完全可以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这是杜牧抒发情感的起点,他只不过是提供了一个假设。假设当前的天下太平,发展生机勃勃。但实际上这个假设是虚构的,我们都知道杜牧所生活的时代,是唐朝即将灭亡的时代。他不可能有如此闲云野鹤的心,所以前两句更像是一个铺垫,也更像是反话。

后两句展现出他内心真正的所思所想。“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在长安城里当官太无聊了,太清闲了,也没办法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所以还不如放外任到外面去历练一下。杜牧提出了申请,也得到了批准。所以这最后的14个字其实是临别赠言,14个字显露出激情澎湃的胸怀。我将手持符节,远去江海,临去之前,到乐游原上去西望那位文治武功煊赫一时的明君唐太宗的陵墓。他为什么要到“乐游原上望昭陵”?因为“昭陵”是当年唐太宗的陵墓。他善于用人,才会有贞观之治。

杜牧也渴望得到这样的机会,但是唐王朝的发展颓势已经不可避免、不可逆转。所以也只能感慨一句,然后踏上行程、尽最大可能为这个王朝发光发热。说不上是悲哀,说不上是苦涩,但至少,我们眼前的杜牧是一个有追求的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昭陵,古代,江海,杜牧,上望,读书人,王朝,假设,唐诗,发展,故事传记,乐游,昭陵,唐太宗,杜牧,麾江海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昭陵,古代,江海,杜牧,上望,读书人,王朝,假设,唐诗,发展,故事传记,乐游,昭陵,唐太宗,杜牧,麾江海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昭陵,古代,江海,杜牧,上望,读书人,王朝,假设,唐诗,发展,故事传记,乐游,昭陵,唐太宗,杜牧,麾江海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