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老乡,出来当官呗”,秀才:“不去,俺们断指明志”

朱元璋:“老乡,出来当官呗”,秀才:“不去,俺们断指明志”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古代一些文人雅士或一些隐士,他们不管是在乱世或是在盛世,喜欢隐居乡野,不愿出山为官,或者种田为乐,或研究书籍为好,或看破红尘为由,享受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理会庙堂之高,权位之重,毕竟伴君如伴虎,有时候太过聪明也是一种错误,是会让人掉脑袋的。

这些个隐士应该说各个都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更甚至有着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能力,但是他们往往不愿卷入朝廷复杂的政治斗争中,性格如此,有时候宁愿享受这自己的小天空,住茅屋,种种花,养养鸟,写写字,离开尘世的喧嚣,或许不失为一种人生的享受,干嘛非要提着脑袋去搅动朝廷的不安,对不?

明太祖朱元璋以一介布衣创建了大明王朝,一方面就是靠着这些谋士,像刘伯温给他的9字真言,“高筑墙,广纳粮,缓称王”,最终成就了一番帝业,不得不说,像刘伯温这样的有才之士还非常的多,但人各有志,有些人不愿为官也没办法。

大明王朝刚建立不久,朝廷急需大量的人才来建设大明,因此朱元璋就下令让全国各地推荐各类人才进宫为朝廷服务,而苏州有这么两个人才,一个叫姚叔润,一个叫王谔,两人是苏州当地有名的鸿儒大家,精通四书五经,享有盛誉。

而朱元璋闻讯后,大喜,这样的人才赶紧收入手里为朝廷所用呗,于是就下令让吏部下文书给苏州府,让当地的官员派人护送姚叔润和王谔进京。这朱元璋原本都计划好了,两人到达之后就让他们先负责庶务,后面慢慢调整。

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姚叔润和王谔竟然当场拒绝了官员的相请,连朱元璋的脸面都不给,而朱元璋闻之后勃然大怒,下令将二人处死抄家,对于这件事,朱元璋当时还引用了古话:“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或许这两人是觉得在朱元璋手下办事,风险太高了把?毕竟稍有问题可是掉脑袋的,但是,没想到一拒绝,脑袋却是掉的更快了,哎

这样的大学儒家不愿出来当官的不止一例,在朱元璋期间还发生了一件“秀才断指”的案件,也是因为不愿出来当官而热的祸,最后自己断一只手指来明志。

广信府夏伯启叔侄是当地的大儒,同样是学富五车,才华横溢,颇有名望,但是当他们被邀请进京为官后,也是当场拒绝接受,令人惊讶的是,为了表明自己无意于官场的心志,这对叔侄是当场砍掉一只大拇指,这一举动直接吓傻了当地的官员,一时不敢强迫,最好如实禀报了朱元璋。

朱元璋一听,顿时龙颜大怒,下了一个反常的命令,他命人将这叔侄二人抓拿入京,且亲自审问这两个乡村秀才。

他在审理时提出,“尔所以不忧凌暴,家财不患人将,所以有所怙恃者,君也。今去指不为朕用,是异其教而非朕所化之民”,就是说你今天能安居乐业,是靠朕罩着。如今你断指不为朕所用,所以就不再是朕的臣民。最后朱元璋做出八个字的判决:“尔宜枭令,籍没其家”。

其实,有些人天生志不在此,因此不愿为官,而朱元璋也是为了大明朝的发展,爱惜人才,有些动作是做的有些过了,对也好,错也罢,朱元璋的大局出发点是好的,是以天下苍生,国家发展为目的,这点是值得大家肯定的,但因不愿当官却杀其人,灭其家,反而做的有些小肚鸡肠了。

如您有不同的意见,欢迎在下面留言评论,【煮酒侃历史】每天与你分享原创的历史趣事,欢迎关注,点赞,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秀才,朱元璋,朝廷,人才,叔侄,脑袋,刘伯温,大明,老乡,苏州,观点评论,朱元璋,朝廷,姚叔润,王谔,刘伯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秀才,朱元璋,朝廷,人才,叔侄,脑袋,刘伯温,大明,老乡,苏州,观点评论,朱元璋,朝廷,姚叔润,王谔,刘伯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秀才,朱元璋,朝廷,人才,叔侄,脑袋,刘伯温,大明,老乡,苏州,观点评论,朱元璋,朝廷,姚叔润,王谔,刘伯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