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160万人逃亡,60万人投降”:从卫所制度来看明代军事改革之路

“160万人逃亡,60万人投降”:从卫所制度来看明代军事改革之路

明代的存在在历史的长河中算是个“小透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影视作品,有歌颂唐宋年间的国泰民安,有展现大清朝的繁荣昌盛,却很少有影视作品言及明代。

的确,明代是个战乱四起的朝代。朱元璋以武功定天下,戎马一生。直到晚年他还在为各地的战事忧心,日日扪心自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图丨明太祖朱元璋

他最卓越的政绩也体现在军事上,著名的“卫所制”就是朱元璋一手创立的。然而,这一创举在明朝后期却随着吏治腐败日益衰落。

明朝末年,屯田制遭到破坏,卫所的官兵大肆溃逃,竟有160万余人逃跑,途中更是有60万余人投靠了敌军的阵营。可见卫所制还是存在一定的弊端。

明太祖朱元璋到底是如何创立卫所制的?这一著名的军事创举又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图丨明代官兵画像

明朝的军事发展

朱元璋幼时家境贫困,以放牛为生。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百姓被分为四等。像朱元璋这样的汉人是最末等,甚至连名字都不能有。

像这样贫苦的家庭,本就经不起一点折腾。哪知“麻绳专挑细处断”,1343年,朱元璋的家乡发生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旱,民不聊生。次年又接连发生了瘟疫和蝗灾,可谓是雪上加霜。

半月之内,朱元璋的父母兄弟接连离世。走投无路的朱元璋沦为乞丐,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

后来,他加入了农民起义的“红巾军”队伍。他便是从这里开始,一步一步,打下了属于自己的江山。

朱元璋入伍之后,凭借矫捷的身手和过人的胆识谋略,很快赢得了郭子兴的赏识。郭子兴不仅对他加以重用,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此后朱元璋便算在军中站稳了脚跟,他积极带领将士们攻城掠地,在战场上英勇拼杀,身先士卒,在军营中颇得人心。

图丨红巾军起义

后来红巾军内部矛盾渐显,朱元璋觉得自己与其卷入他们之间的无谓纷争,不如自己积蓄实力,打拼一番。

于是他回到家乡,开始自己募兵。在红巾军各部与元朝作战,消耗殆尽之后,之前不声不响的朱元璋就犹如一匹黑马,闯入了雄霸天下的战争。

他用谋士陶安的办法顺利夺取金陵,以此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又听取朱升之策,加固军事防御,加高城墙。同时从全国各地收购粮食,充分保障军队的后勤补给,又在江南地区小范围的开辟自己的作战根据地,暗中蓄力,只待时机一到,便要一举夺得这天下之争的魁首。

初定江山后,朱元璋出师北伐,一路大获全胜。到北京时,城门竟然不攻自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北伐成功的辉煌战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开始着手处理蒙古以及西北的各族势力。他恩威并施,愿意归顺的部族他给予优待,面对态度强硬的部族,他就果断采取武力措施。

洪武五年,朱元璋命徐达分三路北征,结果因为轻敌打了败仗。朱元璋对此深感遗憾,直至晚年都还念念不忘。

但他并没有就此一蹶不振,他吸取教训,不断强化军事训练,还对城池的防御系统进行了优化升级。

同时,朱元璋开展了强大的政治攻势。他派近臣到各国游说,大臣们舌灿莲花,竟说得敌国大将接连倒戈。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了朱元璋60岁这一年。这时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平定,既无内忧也无外患,也就不需要开展什么军事行动了。

东征西站数十年,朱元璋手下自然培养出几位骁勇善战的猛将。

“几位爱卿骁勇善战,我大明能有今日之疆土,离不开几位爱卿在战场上的奋勇拼杀。得爱卿如此,实乃我大明之幸事!”朝堂之上,朱元璋毫不掩饰自己的爱重之意,对几位重臣大肆褒奖。

习武之人一听皇上如此称赞自己,不免有些得意。这一得意不打紧,在皇帝面前失做臣子该有的规矩,触怒龙颜。朱元璋把一声令下,他们顷刻间便人头落地了。

其实,这也是朱元璋心机深沉所在。这些开国的肱股之臣本该在战争结束后被妥善安置,但朱元璋觉得他们手握重兵,时刻都威胁着自己的地位,于是便将他们逐个铲除了。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朱元璋想留给子孙后代一个平定的天下,他不想自己的孩子想自己这般四处征战,整日不得安闲。于是他铲除了自己的左膀右臂,自认为帮子孙们铲除了最大的威胁。

那让谁来保护自己打下的这片江山呢?朱元璋把希望在以血缘作为绑定的藩王身上。他把分封在各地的藩王视作大明江山最有力的保护伞。

图丨明成祖朱棣

可就是这把他最自信的保护伞中的一员——朱棣,亲手把他赶下了皇位。

朱棣是一位雄主, 他不甘心守着现在的疆土安稳度日。自他即位起,一心想的都是实现自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雄心壮志。

为此,他五出漠北,三犁虏庭,最后竟然死在北征途中。

朱棣还平定了安南,在此设立了布政司。但他也因此让数十万大军深陷泥潭无法自拔,在经过长达20多年的战争之后,明军被迫从安南撤离。这场战争是朱棣急于求成的产物,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图丨朱棣五征漠北地图

朱棣死后,明朝的军事实力大不如前。在几代君王的荒淫无度和时间的消磨中逐渐走向溃散。

明朝由于战争频繁,先后涌现出许多著名将领。抗击倭寇的戚继光;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来自明朝。

得益于战争,很多海外的火器也在明朝是传入中国,像是佛朗机炮、鸟铳等在明代都被广泛使用。同时,西方的军事思想也随战争传入中国。

郑成功在台湾与荷兰人作战时,便接受了荷兰降兵汉斯的建议。这样的例子虽然很少,但在明朝之前从未有过。

图丨郑成功雕塑

卫所制度的建立

明朝字洪武年间起,就建立起一套独特的军事制度——卫所制。这还要从朱元璋回乡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说起。

古语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需要储备大量的粮食。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凋敝,想要在短时间内筹措到大量军粮谈何容易?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朱元璋创立了卫所制度。卫所军官一旦遇到战事则由皇帝命大将充当总兵官,调集卫所官兵出征。无战事时,官兵则返回卫所,参加农耕。

在明朝建立前,这个制度的推行为战争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行之有效的解决了军粮不足的问题。

明朝建立后所沿用的卫所制度可以说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产物。朱元璋自投入农民起义时,就深知军权的重要性和独揽军权的危害。

于是他采用卫所制度来分散兵权。此制度一经施行,兵与将便被分开了。五军都督有统领兵权,却没有发兵之权。兵部有发兵之权却无统兵之权。如此一来,二者相互制衡,其权利其实就到了朱元璋手中。

1356年,朱元璋率领起义军攻下太平之后,便设置了太平兴国翼元帅府,他亲自担任元帅。凡是他统治的地区,都以各翼元帅府作为管制官兵的机关。但其属下多沿用旧制,且名号繁多。没有形成统一的军队编制。

后来,朱元璋认识到军队存在的隐患,便在刘基等人的辅佐下对军队编制进行改革,相继设立了亲军指挥司、千户所等各级机构。这就是卫所制度的雏形。

1380年,朱元璋又对军队编制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改革。这次改革之后,五府虽然保留了最高的统兵权,却丧失了调兵权。实际上,五府已经演变成为对卫所进行管理的中央最高管理机构。

这次改革之后,卫所制度正式形成。

卫所官兵的来源大抵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从前随朱元璋一起起兵的农民;二是他们四处征战的降兵;三是有罪的臣民被判充军的,也可以加入卫所的队伍。

这些人一旦成为军人后,便不可随意改变身份,世代为军,称作军户。除了征战之外,他们每人拥有一块土地,无战事发生时他们要与家人一起,轮番耕种。

卫所对于官兵的管理极为严格,主要是通过将官兵列入军籍的方式来实现的。不仅从军的人要入籍,成为正军,就连他的家人也要和他一起入军籍。

到明朝中后期,卫所制度随着中央的腐败日渐衰落。官兵大量溃逃,屯田制遭到破坏,直接导致军营中的战斗力锐减。

军中还出现了宦官监军的乱象。武宗正德年间,武将造反,竟由太监张永带兵讨伐。天启年间,著名太监魏忠贤把持朝政,又在军中专门增设了宦官督军之职位,主张了宦官监军的气焰。

这些宦官不仅在军中享有优厚的待遇,还经常狐假虎威,借皇帝之势凌辱将士。宦官本是内臣,根本不懂军机大事,只在军籍上挂个空名领饷。

每逢出操时,他们就雇人代替,军中士兵互不相识,每日操练的也只有两三万人,都是装模作样的挥两下手臂,不到天黑就散了。

图丨影视剧中的魏忠贤

卫所制度存在的基础是自然经济。明朝后期,随着吏治日渐腐败,军队的地位日渐下降,屯田制也随之遭到破坏,卫所制度自然难以维持。

为了应对这样的局面,明朝中央采取了很多办法,最常用的办法就是招募民兵。但民兵并非战斗编制,作战时被称为营兵,无战事时则被遣散。

后来,营兵渐渐取代了卫所兵,明帝虽深知这并非长久之计,可也无法一下子就收拾好如今的乱局。

到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了家丁,家丁与将领的关系更为密切,大多是将领的子弟兵。起初招募家丁由将领自掏腰包,但后来家丁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就改为发军饷。

家丁随将领一起调动去留,成为明朝后期最主要的战斗力量。

卫所制度的影响

明代卫所制的建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明朝初年,全国各地大小土地司林立。这些土地管理者虽然依附于朱元璋,但对于朱元璋来说,日益壮大的土地管理者对自己来说终究是个不小的威胁。卫所制度的建立就在潜移默化之中促进了土地的归流改革。

其次,卫所制度的建立还为汉民族移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明代迁入全国各地的移民,除了卫所官兵的家属之外,还有大量来开驿站、架桥梁、造农具的商人。

这些移民绝大多数都是汉族人口,他们来到一座城市之后,由于对同样是从外地迁入的外来人更有认同感,所以大多数移民选择在卫所周围定居。就这样,卫所成了汉族移民聚居的落脚点。

再次,卫所制度的推行可以使耕地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有效避免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还有一些新的农作物也因此被引进中国。像玉米、红薯、这样耐旱的农作物在传入我国北方地区后产量激增,很快解决了全国各地由干旱引起的饥荒问题。

最后,卫所制度有效的加快了生产关系的转变。明初甚至是风剑制度与原始社会公有制和奴隶制多种制度并存。卫所制度推行后,把地主所有制的生产方式引进了中华大地。

现在看来这虽算不上什么进步,但在当时,封建制度的快速发展就可以让大明朝很快的甩掉原石社会公有制和奴隶制两种更加落后的分配制度。

结语

纵观整个大明朝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明朝的军事史。朱元璋把他的一生都用开疆扩土,却并未想出个完全之发保全自己打下的江山。

明朝始于武功,兴于武功,最终却也败于武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卫所制度,明朝,投降,朱元璋,几位,红巾军,天下,军事,明成祖朱棣,江山,消息资讯,明朝,朱元璋,制度,朱棣,卫所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卫所制度,明朝,投降,朱元璋,几位,红巾军,天下,军事,明成祖朱棣,江山,消息资讯,明朝,朱元璋,制度,朱棣,卫所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卫所制度,明朝,投降,朱元璋,几位,红巾军,天下,军事,明成祖朱棣,江山,消息资讯,明朝,朱元璋,制度,朱棣,卫所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