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世民为何会认为渭水之盟是耻辱?

李世民为何会认为渭水之盟是耻辱?

“乙酉,又幸便桥,与颉利刑白马设盟,突厥引退。九月丙戌,颉利献马三千匹、羊万口”——《旧唐书》

公元626年,李世民与突厥颉利可汗在便桥相会,宰白马,立盟约。颉利可汗在结盟之后,还献上数千马匹和上万口的羊群给李世民,这是《旧唐书》中对“渭水之盟”的史料记载。

从这段记载来看,渭水之盟期间,李世民明显占据上风。但令人疑惑的是,李世民却将渭水之盟视为奇耻大辱,这是为何?

大兵压境

626年8月28日,突厥颉利可汗陈兵20余万于渭水河畔,兵锋直逼长安。彼时,长安城中兵力空虚,无法在正面战场上战胜敌人。李世民当时又处于立足未稳之际,明知颉利可汗此次用兵乃落井下石之举,却也无可奈何。

唐朝与突厥之间的渊源颇深,早在隋末年间,李渊便与突厥有交情,而且还是那种处于下风的地位。突厥是游牧民族,利用隋末大乱之机,迅速扩大势力,号称“控弦百万”,一时间军事实力空前强大。

随着突厥的军队实力大增,突厥可汗的野心开始不断膨胀,隋末的混乱正好可以被他利用,当时许多势力都向突厥表示臣服,每年为了结交突厥所花费的金银不计其数。这些人之中不乏王世充、窦建德、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

李渊起兵之时,并非全然没有后顾之忧,突厥的态度是他能否参与到争霸天下格局中的重要因素。为了得到突厥的支持,李渊与突厥达成了一个不光彩的协定:

“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

金银财宝的魅力,令李渊得到了东突厥的支持,免去了李渊的北顾之忧,争取到了经营关中的时间。为了避免东突厥反悔,李渊还向突厥可汗表示,“愿与可汗兵马同入京师”。这是一个极其卑微的承诺,讨好之意不言而喻,此举果然令突厥可汗十分高兴,在支持李渊的同时,趁机拿走了大量的金银财宝。

但突厥的野心却并不止于此,每年拿着唐朝大笔财物的突厥,得知李世民登基,又想趁唐朝混乱之时趁火打劫,令李世民怒不可遏。因为突厥早年就对李渊百般搜刮,此时又趁他立足未稳,对他进行欺辱。

李世民虽然心中有怒气,但突厥军队的实力确实不是当时的唐朝可以抗衡的,加上颉利可汗选择的用兵时间恰到好处,令李世民只能忍气吞声,前往渭水之畔面见颉利可汗。

李世民从颉利可汗驻兵渭水之畔的举动中,看出了颉利可汗心中的犹豫不决,便决定采取“虚张声势”的策略,骗退突厥大军。

8月30日,李世民仅率6人前往渭水见颉利可汗。两者隔水相望,颉利可汗见李世民仅带6人前来,面对他的20万大军毫无惧色,不禁凛然。

李世民自知此次与颉利可汗会面不能露怯,两人见面后,李世民摆出强硬姿态,怒斥颉利可汗背弃盟约。谈话之间,唐朝军队陆续赶到,军容整齐,再次震撼到颉利可汗。原本就理亏得颉利可汗,被李世民当面斥责后,又得知执失思力被擒,原本的慌乱逐渐转变为恐惧,最终向李世民请和。

“颉利见军容既盛,又知思力就拘,由是大惧,遂请和……”——《旧唐书》

李世民忍辱负重

从史料记载来看,渭水之盟乃李世民以高明的方式斥退突厥20万大军的经典战例,又获得突厥方面赔付的万余马羊,为何李世民仍认为渭水之盟是奇耻大辱呢?

其一,颉利可汗率重兵直逼长安,已成骑虎之势,若非得到令他满意的好处,岂能轻易罢兵?从颉利可汗收兵的情况来看,他在渭水之盟中,应该是得到了一定的好处,并非是被吓退那么简单;

其二,颉利可汗在渭水之畔遭到李世民斥责,他固然有些理亏,却不至于因此罢兵,毕竟隋末唐初时期早已不讲究春秋时期那一套,谁的拳头大谁有道理,自然不会靠阵前讲道理争胜;

其三,在突厥大兵压境之际,唐朝处于弱势,两者之间谈判,若想达到令突厥退兵的目的,应该是唐朝一方付出好处给突厥才对,怎么会是突厥撤兵的同时,还要献给唐朝上万数量的马羊呢?

这一点,笔者在《新唐书》中寻找到了蛛丝马迹,原来突厥献上的这批马羊,唐朝最终并没有收到。按照《新唐书》的记载,李世民拒绝了马羊,而是让突厥将劫掠去的边民送还。

“帝不纳,诏归所俘于我。”——《新唐书》

突厥寇边,由来已久,劫掠的财物和人口已经不计其数,归还俘虏也必然是敷衍了事,不可能全部归还。李世民登基不久,不具备征讨突厥的能力,为何摆着万余马羊的实惠不要,而选择让突厥送还以前俘虏去的边民呢?

一来,李世民是一个有雄心的君主,他不要马羊要边民,这是一种在边民心中建立好形象的办法;二来,突厥势大,双方虽然签订合约,但唐朝终究是弱势一方,给对方提供的金银尚且担心不足,怎么能要对方给的马羊呢?对方给面子是好事,但真收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从这几点来看,史料对渭水之盟的记载很可能是采用了春秋笔法,以保全李世民的形象。事实上,渭水之盟期间,李世民应该还是处于一个委曲求全的位置,向对方提供了满意的条件,这才求得突厥的暂时退兵。所以,李世民才会觉得渭水之盟对他而言是奇耻大辱。

但李世民是雄主,他受委屈也只是暂时的,渭水之盟结束没多久,突厥就发生了内乱。仅仅过了数年,李世民的唐朝军队就大破突厥,俘虏颉利可汗,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隋末,颉利,李世民,耻辱,唐朝,边民,突厥,马羊,渭水之盟,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渭水,突厥,渭水之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隋末,颉利,李世民,耻辱,唐朝,边民,突厥,马羊,渭水之盟,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渭水,突厥,渭水之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隋末,颉利,李世民,耻辱,唐朝,边民,突厥,马羊,渭水之盟,观点评论,李渊,李世民,渭水,突厥,渭水之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