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汉王朱高熙:朱棣“最惨”的儿子,屡立大功,为何最后却下场凄惨

汉王朱高熙:朱棣“最惨”的儿子,屡立大功,为何最后却下场凄惨

朱高熙,一个失败的叛乱者,其父为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朱棣,从小,他便跟着还是燕王的父亲到处“搞事情”。特别是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作为燕王次子的朱高熙,无论是上阵杀敌还是作战指挥,都表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果敢,一度将其长兄朱高炽都给比了下去。

可惜的是,尽管朱高熙在作战方面确实有能力,但他为人骄纵、居功自傲,甚至嗜好“杀戮”,在朱棣看来,朱高熙适合做一个镇守边关的藩王,却不适合统领天下。

一、

朱高熙,明成祖朱棣次子,母为徐皇后,与明仁宗朱高炽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明宣宗朱瞻基的“好二叔”。

熟悉大明王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朱棣的皇位是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手中夺来的,因此,在他即位之后,非常害怕后世子孙效防“靖难之役”,手足相残。

虽然封建王朝中一直有“立嫡立长”的说法,但朱棣始终对自己的长子朱高炽不太满意,他认为朱高炽无论是性格还是长相方面,都与自己不大相像,在他的心中,反而更倾向于立自己的次子朱高熙为太子。

朱高熙在作战方面天赋极高,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谋取皇位的过程中,这个儿子奋勇杀敌,多次救他于危难之中,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特别是在建文四年(1402年),“靖难之役”的后期,朱棣更是直接拍着朱高熙的背暗示道:“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

朱棣登基称帝后,曾屡次想将朱高炽废除,但迫于皇室的继位传统与文武百官对朱高炽的支持,也为了防止悲剧重演,朱棣还是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朱高炽不得朱棣之意,他却生了个好儿子。

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是朱棣还是燕王时期的第一个孙子,他从小便聪明机灵,据传,朱棣之所以能够下定决心造反,也与朱瞻基的降生有关。

也正是因为这个孙子,才让朱棣彻底打消了改立朱高熙的想法,朱瞻基成为了朱高炽顺利继位的关键。而深受朱棣喜爱的朱瞻基,从小便被他带在身边亲自抚养,大有培养其为接班人之意。

这边的朱棣刚打消了换太子的想法,那边的朱高熙却赖在南京城内不肯离去,不仅行事放纵,还大肆增加汉王府的护卫,陷害太子身边重臣,大有夺取朱高炽太子之位的想法,成祖无奈,性格软弱的朱高炽也对他也无计可施。

二、

朱棣已经彻底了打消了立汉王的想法,并对他心有疑虑,但朱高熙的行为却越加放纵。

从永乐十三年(1415年)至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高熙不断地挑战朱棣的底线,身为皇室,不仅不以身作则,还全然不顾他人死活,居功自大,不但私自训练护卫,还击杀了兵马指挥使徐野驴,僭用了御用车马器物,所做违法之事数不胜数。

他的所作所为彻底惹怒了朱棣,成祖一气之下,欲将他贬为庶人。可这时,他的好哥哥朱高炽出现了,毕竟是同父同母的亲弟弟,朱高炽为人又比较心软,他极力地劝说朱棣,才保得了朱高熙的汉王之位。

这下,朱高熙也再也没有理由赖在京城不走了,他灰溜溜地被赶到了封地,也加快了他“谋反”的步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成祖病逝,太子朱高炽继位,史称明仁宗。

不知道这个朱高炽到底是“傻”还是真的宠弟弟,当他继位后,朱高熙已经有了发动叛乱的想法,可他倒好,不仅不想对策,反而还将朱高熙召回了京城,对他和他的儿子们大加赏赐,生怕这个弟弟感受不到他的“爱意”。

可惜的是,这个好哥哥也仅当了十个月的皇帝,便撒手而去了,将这个“烂摊子”留给了自己的儿子朱瞻基。

当朱瞻基听说了父亲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当天就急匆匆地往北京赶,此时的朱高熙也得知了这个侄子的回京路线,但由于双方行事都比较着急,尤其是朱高熙,没来得及安排好“刺杀”朱瞻基的人,导致“截杀”失败,还是让朱瞻基顺利的回到了北京,并登上了皇位。

朱瞻基登基后,与他父亲的做法如出一辙,也是对朱高熙进行了大加赏赐,期望他能安分守己,可争夺了一辈子皇位的人,怎么可能会这么轻易放弃呢?

三、

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熙果然起兵造反了。

可惜的是,朱高熙想模仿他爹的手段来夺取侄子的皇位,但却不具备他爹的天时地利人和,仗还没开始打呢,他就先后被多人告发。直到看到朱瞻基御驾亲征到了城门口时,自己都还是懵的,没办法,打不了就只能投降。

不得不说,朱瞻基的统治时期能够被后世称为“仁宣之治”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即使是对待造反的二叔,他也并没有将他处死,而是带回京城关押起来,还命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据传,一天朱瞻基突然想到了他这个二叔,毕竟是自己的亲叔叔,正好有空打算去看望一下他,却不曾想,当他到达二叔住处时,这个朱高熙也不知道是哪根筋不对,居然在朱瞻基走过他的身边时,伸出脚将他绊倒在地,摔得那叫一个惨。

这下,脾气再好的人也忍不了了,何况还是当朝天子,朱瞻基命人将一口大缸罩在了朱高熙身上,想借机好好教训一下他,谁曾想,这个朱高熙力大如牛,生生的顶着一口缸到处跑,将朱瞻基吓得不轻,他随即大怒,直接让人在大缸周围点上木炭,将朱高熙活活的烤死在了大缸中。

怒气未消的他接连诛杀数人,朱高熙的儿子无一人存活。这也是真正印证了“帝王一怒,伏尸百万”那句话。

小结

汉王朱高熙,一生战功赫赫,最后却被自己的侄子生生烤死在了大缸中,真是可悲!可叹!如果说,朱棣最初不叛乱的话,朱高熙是否能够做一个偏远地的闲散王爷,和朱高炽还是以兄弟相称,时不时地饮酒作诗?

又或者说,如果朱棣最初不给朱高熙希望的话,他是否也不会如此渴求皇位,以至于和自己的哥哥、侄子斗了大半辈子?

但万事终究没有如果,朱高熙一生中自负自大,他想模仿自己老爹的“靖难之役”,却没有他爹的才能,即使下场凄惨,那也是他自己的选择,所谓“成王败寇”,他从起兵谋反时,就已注定了这是一条不归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高炽,朱瞻基,大功,朱高熙,下场,皇位,儿子,太子,想法,朱棣,观点评论,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熙,靖难之役,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朱瞻基,大功,朱高熙,下场,皇位,儿子,太子,想法,朱棣,观点评论,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熙,靖难之役,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朱瞻基,大功,朱高熙,下场,皇位,儿子,太子,想法,朱棣,观点评论,朱高炽,朱瞻基,朱高熙,靖难之役,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