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刘禹锡最著名的七律诗,气势上不输李白,意境上可比杜甫!

刘禹锡最著名的七律诗,气势上不输李白,意境上可比杜甫!

谈起唐诗宋词,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刘禹锡,这位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的诗人,他没有李白的豪放不羁,却有李白的宏伟气势;他没有杜甫的忧国忧民,却在写诗的意境上比肩杜甫。刘禹锡的诗,被历代文人雅士所称赞,也被我们引以为傲的称为“诗豪”。

生活于唐代没落之时,他自小随父刘绪为避安史之乱而迁居苏州。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出生于大历七年的他,从小随父为躲避安史之乱而迁居苏州,在江南渡过他快乐的童年。而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他从小就立志为国家做贡献。

在贞元九年,考取为进士及第,并结交以柳宗元和王叔文为首的人,成立一个政治集团,开始了他的传奇。当人们把他和柳宗元放在一起时,称他们为“刘柳”而与诗坛的另外两个人放在一起合称为“三杰”,可见当时人们的诗人的评价颇高。

刘禹锡的诗大多部分都是描写对政治打压和反抗,抚今追昔,强烈抨击当时的社会政局,具有现实性。而《西塞山怀古》一诗正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间,正赶上安史之乱与社会动荡之时。西塞山更是六朝的军事要塞,诗人在去任职的途中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备注:濬(jùn)、荻(dí)

此诗表明他对当时世风的嘲讽以及心态自明。因事命题,途径西塞山,看见因战事导致此地一片荒芜,诗人难掩悲痛。回忆起往昔,写下这首诗,希望能够唤醒人们,不要重蹈六朝的覆辙。其中首联是写王濬的战船从益州出发,东吴的王气便黯然消逝。先写战争开头,以王濬奉命晋武帝下益州讨伐东吴开始,战争便势如破竹,一触即发,强弱便立见分晓。

一个“收”字恰到好处,写出战事速度之快,让王濬收复金陵,并由此引出颔联“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该句意为是千丈的铁链沉入江底,一片降旗挂在石头城上。颔联是顺流而下,直写战事及其结果。

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凭借长江地势险要,在江面上轩铁锥,修建大铁索拦截晋船攻城,最终以失败告终。而第二联正好写了这段历史事件,昭示人们国家统一是历史必然的结果,而以东吴灭亡为鉴,警示后人预防历史分割局面再现。

其颈联则写时光飞逝,人事易变,是诗人对六朝兴亡短促的惋惜,也展现了诗人对所处环境的深刻思考。从“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可以概括出其大意是:人生中多少次伤怀往事,山形不变靠着寒流,诗人感慨人生有多少次轮回,回忆起往事都伤感不已,看见山川依旧,朝代更迭,物是人非。

尾联笔势渐收,写从今以后天下统一,芦荻在旧垒上萧萧飘摇。往日里的军事堡垒已经成为荒芜之地,十分凄凉,国家统一是人心所向。只是一个“今逢”,一个“旧垒”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意味。今时不同往日,大诗人虽然身逢乱世却没能被世俗掩埋才华,更是突出了刘禹锡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高尚品格,诗中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刘禹锡的诗作,大多短小精悍,托古讽今,比如陋室铭、再如竹枝词、乌衣巷都有超越苦难,傲世忧患的强大精神力量,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而这首诗在气势上不输李白,意境上可比杜甫,成为刘禹锡七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作,被誉为“唐人怀古之绝唱”!

今日话题:你对刘禹锡的这首诗,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在刘禹锡众多作品中,你觉得他哪一篇文章最记忆犹新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分享,我们一起交流和学习。

文|国学大观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往事,七律,东吴,刘禹锡,李白,气势,意境,人们,战事,王濬,观点评论,东吴,诗人,刘禹锡,杜甫,益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往事,七律,东吴,刘禹锡,李白,气势,意境,人们,战事,王濬,观点评论,东吴,诗人,刘禹锡,杜甫,益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往事,七律,东吴,刘禹锡,李白,气势,意境,人们,战事,王濬,观点评论,东吴,诗人,刘禹锡,杜甫,益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