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贵无”到“崇有”,从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发展窥探文人的思想转化

“贵无”到“崇有”,从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发展窥探文人的思想转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乱时期,但是混乱的时期容易催生新事物、新思想,魏晋南北朝的混乱使得各种学说得以再次发展,破除了汉代以来的文化统一局面,重现“百家争鸣”景象。

同时魏晋南北朝的混乱是中国园林的转折的催化剂,也给了中国园林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使其从之前的大气磅礴转变为细致精巧。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迅速促进了生产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文人思想开放,为园林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东汉末年,小民经济陷入困境,流民增多,但是世家大族们积累了众多的财产,因此阶级之间矛盾激化。

但是就在这时,汉朝国家治理也已经日暮西山,桓、灵帝二帝昏庸无能,听信小人谗言,杀害忠良,任由外戚和宦官勾结,让他们攻击构陷官僚机构,最终造成党锢之祸,政权在崩溃的边缘摇摇欲坠。

在公元一百八十四年,东汉爆发了黄巾起义,大批农民反抗其黑暗统治,而各地豪强纷纷借此机会扩张,国家陷入了军阀混战。之后的三家势力分别以孙权、刘备、曹操为首建立了魏、蜀、吴三国,自此进入三国时期。

图|黄巾起义

三国建立之后,因为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势大,逐渐司马家掌控了魏国,司马炎取代曹家势力建立了西晋,并逐渐吞并剩下两个国家,统一中国。

但是司马炎的太子心智不全,因而使得外戚干政,引发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之后,西晋大伤元气,而周边的游牧民族发现了这一点,大举来攻,引发五胡乱华。

动乱之后,晋朝世家带领一部分民众来到江南地区建立东晋,在南方偏安一隅,后来又发生政权变更,出现宋、齐、梁、陈四朝。

在东晋南迁之后,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因此在东晋管理下,政局相对比较稳定,而江南地区地理条件优越,水路陆路交通都很便宜,而且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已经崩溃,世家大族不断利用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获得土地,因此发展出了庄园经济。庄园经济是一种家庭式生产经营模式,庄园的大地主们拥有广阔的土地,可以发展农业、手工业等一系列经济活动。

同时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首先是灌溉技术的进步,这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其次是发展了水稻的种植技术,比如“火耕水耨”的耕作方法,以及水稻的生产集约化。

再者手工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纺织技术快速提高,出现了家庭纺织业,其他工艺品也有了较达发展,经济方面的成就为园林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图|家庭纺织业

同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当于中国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期,不像“独尊儒术”的汉朝,晋朝文人可以自由探讨儒、道、法、佛等各家学说。

而且玄学在这一时期盛行一时,玄学讲究辨析名理,极大地促进了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抽象思辨思考,同时玄学的侍卫模式影响了当时的美学、艺术等方面。

魏晋南北朝山水美学逐渐发展,人们开始赋予山水道德色彩与人的特性,影响园林审美意趣的形成,园林风格向细致精美的方向发展

在之前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下的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的了解还不够,因此人们对自然有一种天然的敬畏之心,因此之前人们的山水审美观都是带有一种神性崇拜。

但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人们开始摆脱之前的审美观,开始从物质的角度进行认识山水,水是生命之源,自然是万物之母,是物质的提供者。

“山有榛,隔有苓。终南何有,有条有梅。敝笥在梁,其鱼鲂鳏。”——《诗经》

再有人们开始赋予山水道德色彩,开始赋予它们人的特性,比如在周武王伐纣时,曾经表示山水赐予人恩惠往往是因为君王的德行卓越,逐渐把山水的神性变更为道德色彩。再之后,就开始出现对于山水纯粹的审美感情,单纯因为山水的美感而引发的。

图|士人园林

刘勰曾经在《文心雕龙》中简单地概括了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繁盛的缘由:

“江左篇制,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此近世之所竞也。”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思想即位盛行,但是老庄更加重视虚无主义,而山水诗是要求具体描绘山川美感的,因此山水诗的繁盛表明老庄思想的作用开始消退,思想热潮开始回归感性主义。

从哲学上来看,此时的哲学出现了从“贵无”到“崇有”的转变,而“崇有”就是山水诗的哲学基础,因为“贵无”的特点是虚无缥缈。山水诗建立在“崇有”之上,需要的是对山水美感的直接描写,而非云遮雾罩的玄道大道。

因为晋朝政治统治黑暗,因此士人无法投身于政治生活中实现自己的抱负,因此山水就是一个好去处,游山玩水就是排遣抑郁的好活动。

对于士人来说,山水是他们心灵得到安宁的精神家园,在这里他们能够得到精神解脱,实现人心灵精神的进一步升华。

在山水美学为基础,魏晋南北朝开始形成园林审美意趣。其实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时期,此间中国园林的类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不仅仅只有皇家园林,也开始出现士人园林以及佛寺园林这些新兴园林。

在秦汉时期,园林主要是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大多以昆仑等先进为主题,建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和游玩。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功能已经开始向审美的方向转变,这一时期盛行的士人园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样的园林单纯就是用来欣赏以及陶冶情操的。

图|皇家园林

同时这个时代的所有园林的风格都在发生改变,之前的风格以大气磅礴为主,但是在那一时期已经开始往细致精美的方向发展,中国园林的经典技艺如流觞曲水、宫亭纳景等都在此时形成。

魏晋南北朝士大夫阶级崛起,社会地位提高,文人气质渗透进皇家园林之中,园林成为文人逃避政治的重要场所,影响着园林的风格和发展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在邺城的皇家园林中就可以感觉出皇家园林的风格已经在发生改变,但是和秦汉两朝的园林风格还是多有相似之处。

其一,曹魏政权的园林具有军事防御和生产的功能,在园中有操练水师的场所,同时具有果园等生产场所。这是因为曹魏政权建立之后,天下还是处于分裂的状态,因此曹家人也必须时刻准备着。

其二,在这一园林中已经开始出现许多精巧的景观,其规模也小于汉朝皇家园林的大小,这是转向精细化的一个表现。

图|园林中的水

再者在园林中设计里水的技艺高超,同时这时的园林已经开始被赋予文化内涵,逐渐成为了统治者们深化政治统治的工具,这些也是之后园林转变的一个趋势。

但是总的来说,这一皇家园林还是主要延续汉代风格,规模偏向于宏大壮阔。

等到东晋南朝时期,皇家园林经历了两点的改变,第一就是皇家园林开始具有圣王境界,第二就是皇家园林开始倾向于文人气质。

在秦汉时期,在当时文化的积累仍然略显不足,因此在那一时期皇家园林就用粗暴的天地法相来表达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

但是随着魏晋南北朝,士人阶级和世家大族的崛起,文人气质逐渐渗透进了皇家园林之中,因此皇家园林逐渐采用圣贤文人的气象,王者气势也开始通过更加含蓄的渠道展现,故称之为“外圣内王”,即把帝王的精神世界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加以结合。

再者东晋南朝帝王的文人气质更加浓厚,比如梁武帝萧衍就具有丰厚的人文气质和素养,他曾大事开办儒学,立书著书,为古书作注,在《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记录他的文学功绩。

但是无论是上文提到的皇家园林还是寺庙园林,其实都是受士人阶级的影响,受士人园林的影响。因为首先世家大族是当时的经济主要支柱,因此掌握着当时的话语权,同时世家大族大多士人出身,或者饱读诗书,自然提高了士人阶级的社会地位。

图|士大夫

当士族有了经济实力,又逃避政治权利,同时拥有较高的艺术审美,因此就会把精力放在造园之中,把对于山水的热爱投注于园林之中。

因此在这一时期的士人园林审美功能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园林成为了士人们的重要文化场所,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气氛浓郁,文人地位较高,自然就影响了其他类型园林的风格和发展。

参考历史文献:

《诗经》

《文心雕龙》

《晋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园林,晋南,窥探,时期,生产,山水,崇有,思想,北朝,的发展,观点评论,园林,皇家,士人,山水,文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园林,晋南,窥探,时期,生产,山水,崇有,思想,北朝,的发展,观点评论,园林,皇家,士人,山水,文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园林,晋南,窥探,时期,生产,山水,崇有,思想,北朝,的发展,观点评论,园林,皇家,士人,山水,文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