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杨广非礼宣华夫人被状告,登基后的杨广又是怎么对待她的?

杨广非礼宣华夫人被状告,登基后的杨广又是怎么对待她的?

《隋唐演义》这一系列电视剧让观众了解了完成大一统的隋朝及后面的唐朝。其中塑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巧舌如簧的程咬金,才貌双全的秦琼,还有那些为了大唐天下而努力的仁人志士。当然,还有那个成功将兄长拉下马的杨广。

那么,大局已定之时杨广为什么偏要非礼宣华夫人?他难道真的不怕事情出现转机,痛失皇位吗?

两人可能是老相识

前面提到,隋朝建立了大一统王国。其实,这所谓的宣华夫人是隋朝灭陈后被当成战利品送到皇宫的。本来,她可以做一个无忧无虑的公主,却因为战乱而沦落为宫女。

那么,如此美丽的宣华夫人是怎样坐上宠妃这个位置的?善妒的独孤皇后又为什么会偏偏容许她?有人猜测因为独孤皇后私自处死了尉迟氏引起了皇帝的不满,不敢再继续处死被宠幸的宣华夫人。也有人猜测独孤皇后希望她的大度能让陈氏旧部安心。更有人说,宣华夫人和杨广相识,与她有关。

其实,两人一个是貌美如花的前朝公主,一个是风度翩翩的当朝皇子,两个人肯定有机会相识。传言,杨广在污蔑陷害杨勇时得到了宣华夫人的助力,当上太子后他也时常带些东西去看她。他们两个早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见色起意的顺势而为

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晚年杨坚纵情无度,卧床不起。身为太子的杨广前去探望,结果没想到遇到了宣华夫人。彼时的宣华夫人正在沐浴更衣,看到如此貌美的女子,年轻的太子一下子就被迷住了心神,尾随宣华夫人来到偏殿。

他冲上去一把拽住宣华夫人的袖子,眼看就要得逞,没成想,宣华夫人挣脱了,大喊着跑了出去,跑到了隋文帝面前。隋文帝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居然衣衫不整地大喊大叫,顿时觉得不妙,让她仔细说说,定会为她做主。

后来,杨坚继位将宣华夫人纳入后宫。在她逝世后还写下了《伤神赋》来怀念她,真可谓是情谊深重。而杨广有多喜欢这位宣华夫人呢?传言,在隋文帝去世不久,隋炀帝就宠幸了宣华夫人,完全不顾及丧期为过的束缚。

所以,根据这些来看杨广就是见色起意,喜欢上了貌美的宣华夫人,年轻气盛的他一时糊涂才在那个时候非礼了宣华夫人。

但是,宣华夫人早就进宫了,如果是年轻人的血气方刚,那为什么偏偏是在隋文帝奄奄一息的时候?为什么宣华夫人偏偏要在隋文帝病重的时候说出来,真的不害怕把他气死吗?而他真的不怕与皇位失之交臂吗?

达成共识的密谋

其实,隋炀帝杨广在扳倒自己的兄长登上太子之位时就将目光投向了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位。虽然隋文帝病重,随时都有可能驾崩,但有稀有的药材吊着,他说不定还能苟活几年。

于是,他将目光投向了父皇的宠妃宣华夫人。他知道隋文帝有多么喜欢这个妃子,一旦他非礼宣华夫人让隋文帝知道,肯定能将他气死,自己顺理成章地登上皇位。而这件事他要想做成功只需要一个同伙——宣华夫人。

只要宣华夫人能在被大喊大叫衣衫不整地出现在隋文帝的面前,他一定会气血攻心。就算撑着一口气问完话也活不了多长时间,根本不足为惧。实在不行,还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他毒死。

于是,他们两个人达成了共识。杨广也就在那个时候非礼了宣华夫人,宣华夫人也就哭着去找隋文帝,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事后,杨广顺利登上皇位,宣华夫人也保住了性命,实现了双赢。

这看似不可思议的举动也就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一切都是他们的谋划,而杨广早已收买了隋文帝的身边人,根本不害怕事情败露,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

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显然第二点看起来更为合理一点。毕竟,能在权利斗争中存活下来已经实属不易,他还取得了胜利。虽然历史上的他荒淫无度,间接导致了王朝的覆灭,但他绝对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不会因为一时的喜欢就冲动到非礼。

而宣华夫人能在独孤皇后的手中活下来也是有一份本事的,她也明白应该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不会傻到自己所仰仗的皇上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还去告发势力如日中天的太子。

所以说,有些事情并不是像表面的那样简单。你看到的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而只要稍加思考,略加分析就能窥探到事物本来的面貌。隋文帝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只能说他太过相信自己的耳朵废掉了杨勇,从而滋长了杨广的野心。说不定,他当时选择相信自己的大儿子,隋朝就会拥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隋文帝,隋朝,宣华夫人,登基,皇位,皇帝,杨广,太子,杨坚,时候,观点评论,隋文帝,宣华夫人,杨广,独孤皇后,杨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隋文帝,隋朝,宣华夫人,登基,皇位,皇帝,杨广,太子,杨坚,时候,观点评论,隋文帝,宣华夫人,杨广,独孤皇后,杨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隋文帝,隋朝,宣华夫人,登基,皇位,皇帝,杨广,太子,杨坚,时候,观点评论,隋文帝,宣华夫人,杨广,独孤皇后,杨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