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历史上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下场如何?

历史上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下场如何?

武则天一共有4个儿子,其中,有3人的死因都有争议,唯有最小的儿子李旦,以太上皇的身份,寿终正寝。

而武则天这3个儿子的死因之谜,则直接关系到大唐红妆时代几个重要主角的评价。

毕竟,女皇武则天是杀害长子李弘和次子李贤的重要嫌疑人,而想当女皇的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则涉嫌杀死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显。

那么,武则天的这4个儿子,都是怎么死的,他们的死因,又有着怎样的争议呢?

我们按照年龄顺序,一个一个来看看。

675年4月,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一个孩子,也是李治最爱的儿子,李弘,在洛阳的合璧宫去世。

伤心过度的李治,为此病情加重,连眼睛都快看不清了。

但是他依然拖着病体,为爱子办了后事,破天荒地追封没有当过一天皇帝的李弘为“孝敬皇帝”,并亲自为李弘写了碑文。

在碑文里,这个痛苦的父亲,写下了儿子的死因:

李弘当上太子不久,就得了肺结核。即便皇家倾尽医疗资源,为他治病,依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一天天地虚弱下去,最终撒手人寰。

李治是皇帝,是李弘的亲生父亲,是李弘病重之际一直陪在李弘身边的当事人。他都这么说了,李弘的死因,似乎没有什么疑问。

但是在史书上,以及在李弘身边人的墓志铭里,却有不同的说法。

目前我们能接触到的唐朝第一手史料,就是旧唐书。旧唐书成书很匆忙,很多地方都是不加鉴别地照搬原始资料,所以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而且,由于旧唐书照抄了大量唐朝的官方史料,有为皇帝们隐恶扬善的嫌疑。

旧唐书里的李弘列传,这么记载李弘之死:上元二年,太子从幸合璧宫,寻薨,年二十四。

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不对。

但是,旧唐书在写到李泌的时候,记录了他对唐肃宗说的一句话:天后方图临朝,乃鸩杀孝敬。

孝敬,指的是李弘的谥号“孝敬皇帝”。天后,指的是武则天。

李泌把这事说得理所当然,而唐肃宗没有否认。

这足以说明,李弘是被武则天所杀,在唐朝官方,成了共识。

新唐书是宋朝编的,有足够的时间去鉴别史料,也没有了为唐朝皇帝隐恶扬善的动机。

所以,提到李弘之死,就特别地简单直白:上元二年,从幸合璧宫,遇耽薨,年二十四,天下莫不痛之。

意思是,李弘是被毒杀的。

不过,没有明确指出,凶手是武则天。

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特地考证过李弘之死,并且写文表示:唐实录和旧唐书都没有直接把这事挑明,没有足够的证据。

但是唐肃宗君臣的态度,又让司马光迷惑。

最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采用了一种谨慎的写法:太子薨于合璧宫,时人以为天后鸩之也。

意思是,当时的人都认为李弘是武则天杀的,至于真相如何,我也不知道,你们自由心证吧。

于是,这件事又绕回了原点,继续成为千古之谜。

上世纪90年代,在陕西出土了一座唐朝古墓,墓的主人,是李弘的家令,名叫闫庄。

闫庄的墓志铭,这么描述他的死因:积痗俄侵,缠蚁床而遘祸;浮晖溘尽,随鹤版而俱逝。

“蚁床”和“鹤版”,被认为指的是太子的病床和棺木。不少专家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指的是李弘非正常死亡,殃及闫庄。

然而,这句话也可以有另一个解释:李弘早逝,闫庄因看顾不周,被帝后迁怒而死。

由于唐朝人的墓志铭也惯于隐恶扬善,很多事情都不会写得太直白,所以,如何解读闫庄墓志铭的这句话,也成了老大难。

我认为,在史书说法不一,却都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李治这个当事人的证词,应该是最可信的。

他才是那个在李弘临终前一直陪在李弘身边的人,是那个天底下最关心李弘的人。如果李弘之死有半点人为的痕迹,李治一定不会放过。

如果杀死李弘的人是武则天,李治更加不会放过。毕竟,武则天今天能杀20年的太子,焉知明天不敢杀李治这个皇帝呢?

武则天杀李弘,也缺乏足够的动机。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临朝听政,手握大权,就是因为李治这个皇帝,和李弘这个太子,都体弱多病,大权只能落在她的手里。

可是,如果李弘一死,下一任太子,必然是李弘的弟弟李贤。

李贤又健康,又能干。当时的武则天,恐怕没有把握一定能斗倒李贤。

如果她输给李贤,就只能回到后宫,做一个贤妻良母了。

那还不如留着李弘呢。

所以,我觉得,李弘自然病逝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李贤是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也是武则天最不喜欢的儿子。

李弘去世之后,李治把李贤立为太子。李贤也的确又健康又能干,监国的时候,朝野上下都夸赞他贤能。

然而,他用了5年的时间,依然在和武则天的斗争中失败,被废去太子之位,贬去巴州。

李治去世之后,武则天派了一个名叫丘神勣的金吾卫将军去巴州搜索李贤的住宅,看他是否意图谋反。

丘神勣在巴州什么都没搜出来,于是就把李贤囚禁在别室里,逼迫他自尽了。

李贤去世的过程,没有什么疑问。争议的重点在于,丘神勣逼迫李贤自尽,是他自己自作主张,还是出自武则天的授意?

认为丘神勣自作主张的人觉得,史书并没有明写武则天授意丘神勣逼死李贤,并且李贤死后,武则天表现得相当伤心,在洛阳的显福门为他举哀,并很快就恢复了他雍王的爵位。

武则天还以丘神勣擅自逼死皇子为由,把他贬到叠州去了。

如果武则天主动杀死李贤,大可不必如此惺惺作态。女皇手上的人命多了去,即便李贤是亲儿子,也不差这一个。

而认为武则天主动授意丘神勣杀李显的人则认为,李贤无论如何,也是太后的亲儿子,皇帝的亲哥哥,如果没有武则天的命令,丘神勣就算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杀害李贤啊。

回头无论是太后还是皇帝,和他秋后算账,后果都不是他能承受的。尤其太后武则天,那可是出了名的心狠手辣。

更别提,丘神勣被贬到叠州之后,压根没过多久,就官复原职了。

这可不像是犯了大错的人。更新是武则天象征性地惩罚一下他,以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我个人认为,后一种观点,比丘神勣自作主张杀死李贤更靠谱。

李贤应当就是武则天亲自下令杀死的。

当时的武则天,废了皇帝李显,立小儿子李旦做傀儡皇帝,而自己独揽大权。

李贤这个声望极高的前任太子,对武则天是极大的威胁。于是,为了永绝后患,武则天选择对亲生儿子痛下下手。

事实证明,武则天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李贤去世之后,死讯还没有传遍天下之时,就有人打着李贤的旗号,起兵反对武则天。

虎毒尚且不食子。武则天为了权力,居然可以杀亲子。

李显,是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李弘去世、李贤被废之后,这个从小被当做富贵闲王抚养的皇子,一脸懵逼地当上了皇太子,而后当上了皇帝。

他自然没什么做皇帝的本事,才当了55天皇帝,就被武则天以近乎“左脚先踏进公司”的理由废了,贬去房陵,在房陵度过了14年被囚禁的生涯。

这14年里,妻子韦皇后,和韦皇后在去房陵的马车上给他生的小女儿安乐公主,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抚慰了他惊慌失措的心灵。

后来,在大臣的帮助下,李显重新登上皇位,便恨不得把全世界都捧到妻女面前。

他不顾众人的反对,让妻子垂帘听政,让女儿卖官,胡作非为。然而,当女儿对他说,想当皇太女的时候,他沉默了。

紧接着,才当了5年皇帝的李显,突然去世。

几乎所有的史书都一口咬定,李显是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的。

毕竟,韦皇后的野心并不仅仅满足于当皇后,她想要效仿武则天当女皇。那么,她需要的皇帝,不是如今愿意和她分权的李显,而是如当初的李旦一般的傀儡。

而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李显却不同意。她唯一的机会,就是母亲当上女皇,再立她为继承人。

两人为了共同的利益,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和父亲。

然而,这件事却显得疑点重重。

韦皇后回到长安,也不过10年左右,只当了5年皇后,在朝中的根基还不深。她想要做女皇,最好的方式,就是效仿当年的武则天,在李显的庇护之下,继续培养自己的势力,直到对朝堂有绝对掌控力的那一天。

要知道,强如武则天,这条路,都走了36年。韦皇后凭什么觉得,她可以仅仅用5年,就复制武则天的奇迹呢?

李显才去世一个月,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就被李旦的儿子李隆基诛杀。随后,李隆基宣布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罪状之时,特地强调了毒杀李显。

此时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已死,党羽也尽数被杀,自然不可能再为自己辩驳,自然李隆基说什么,就是什么。

那么,李隆基为了加强自己行动的合法性,完全有可能给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捏造罪名。

因此,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李显的动机和证据都不足,实在很难成为定案。

如果李显不是被毒杀的,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

最大的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

这是李唐皇室的遗传病。

当时的李显,已经55岁了,且生活方式极不健康。以唐朝的医疗水平,遇到病情突然发作,救不回来,也很正常。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缺乏足够的证据。

想要明确李显的真正死因,可能还需要等待将来的考古成果。

李旦,是李治和武则天最小的儿子,也是武则天的4个儿子里,唯一一个得以寿终正寝的。

这得益于他的无欲无求,无心权利,遇事就想让位。

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他自知争不过母亲武则天,安安心心地在宫里当傀儡,一点事情都不敢惹。

后来武则天想要登基,他干脆利落地就退位了,一点都不挣扎。

李显从房陵回到武则天身边之后,武则天要在这仅剩的两个儿子之间选一个太子,李旦赶紧告诉武则天,自己不要做太子,还是让李显来当吧。

连着上书3次,还称病不朝,只有武则天答应了他,他的病才能好。

就这么把太子之位推了出去。

后来李显登基,想要立他为皇太弟,他也是有多远就跑多远,坚决不当,唯恐惹祸上身。

然而,命运就是这么神奇。李旦避之而唯恐不及的皇位,他的儿子李隆基,瞒着他起兵诛杀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亲手捧到了他的面前。

看着野心勃勃的儿子,李旦苦笑了一声,第二次登上皇位。

一登基,他就发现,皇帝果然如他印象中的那么不好当。他唯一的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时时刻刻针锋相对,而他一个都舍不得责备,一个都舍不得废黜。

烦不胜烦的李旦,退位了事,让李隆基当这头疼的皇帝,自己当太上皇颐养天年去了。

也正因为如此,他也是同母的兄弟4人里,唯一得以善终的。

毕竟,只要他的好儿子李隆基有能力坐稳皇位,就没有人敢碰他这个太上皇。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旦看似懦弱,可是他的所作所为,又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呢?

至少,他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也保住了儿子的皇位。

如果李弘和李贤不是被武则天所杀,如果李显不是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所杀。

那么,这几个唐朝红妆时代的重要人物,评价会更上一台阶。

然而,以目前的史料和考古研究,这些事情,并不能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

从唐朝至今,都是千古之谜。

我们能做的,唯有在现存的史料里抽丝剥茧,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的证据,去推断事情的真相。

那么,你觉得真相如何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墓志铭,李治,旧唐书,下场,历史,李弘,死因,儿子,武则天,太子,故事传记,韦皇后,李弘,李贤,武则天,李显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墓志铭,李治,旧唐书,下场,历史,李弘,死因,儿子,武则天,太子,故事传记,韦皇后,李弘,李贤,武则天,李显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墓志铭,李治,旧唐书,下场,历史,李弘,死因,儿子,武则天,太子,故事传记,韦皇后,李弘,李贤,武则天,李显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