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狄仁杰为什么建议放弃安东都护府?

狄仁杰为什么建议放弃安东都护府?

狄仁杰的谏言

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狄仁杰到底说了什么。这份上疏是发生在武则天时的圣历二年(公元699),全文如下:

“臣闻先王疆理天下,皆是封域之内,制井田,出兵赋,其有逆命者因而诛焉,罪其君,吊其人,存其社稷,不夺其财,非欲土地之广,非贪玉帛之货。至汉孝武籍四帝之资储,于是定朝鲜,讨西域,平南越,击匈奴,府库皆空,贼盗蜂起,百姓嫁妻卖子,流离于道路者万计。于是榷沽市利,算及舟车,笼天下货财而财用益屈。末年觉悟,息兵罢役,封丞相为富人侯。然而汉室中分,盖由此起,岂不戒哉!人有四支者,所以捍头目也。君有四方者,所以卫中国也。然以蝮蛇在手,既以断节全身;狼戾一隅,亦宜弃之存国。汉元帝罢珠崖之郡,宣帝弃车师之田,非恶多而好少也,知难即止,是为爱人。今以海中分为两运,风波漂荡,没溺至多,准兵计粮,犹苦不足。且中国之与蕃夷,天文自隔,辽东所守,已是石田,靺鞨遐方,更为鸡肋。今欲肥四夷而瘠中国,恐非通典。且得其地不足以耕织,得其人不足以赋税。臣请罢薛讷,废安东镇。三韩君长,高氏为其主,诚愿陛下体存亡继绝之义,复其故地,此之美名,高于尧舜远矣。”

狄仁杰先是引用了汉武帝的历史教训,尽管汉武帝时国家强盛、征服四方,但代价是耗尽了先帝们的积蓄,致使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接着认为四方边疆就好比人的四肢、皇帝就好比人的大脑。四肢是为了保护大脑,边疆是为了捍卫皇帝。但如果有些边疆地区的土地与人口收益比不上统治成本时,皇帝是可以放弃它的。当时的辽东已经是块贫瘠且以靺鞨人为主的鸡肋之地,故狄仁杰奏请皇帝废除安东镇,转而让高句丽的遗民重新治理这里。

不稳定的统治与对新罗的战争

狄仁杰的考量在于起初朝廷进行军事控制的时候,高句丽人根本不服王化。安东都护府设置仅两年后,即咸亨元年(公元670),西边的吐蕃发生战事,唐高宗急调都护薛仁贵率军迎敌,这就造成了当地防务的空虚。4月,高句丽酋长剑牟岑趁机发起反叛,拥立高藏(高句丽末代君主)外孙安舜为王,企图恢复曾经的国家。

高句丽遗民反叛的背后,实则是唐朝与新罗之间的矛盾。安东都护府的存在,被新罗认为是唐朝企图控制整个朝鲜半岛,是迫在眉睫的威胁,故君主文武王转而对唐朝采取敌对态度。

在反叛之前,新罗就已经意图不轨,不断攻取百济故地,收拢高句丽的遗民。唐高宗对这种行为当然也有所察觉,扣押了新罗使者并勒令新罗撤出占领的地区。不愿意就范的新罗纠集了高句丽的残余,联军由薛乌儒和高延武率领,于670年3月渡过鸭绿江,挑起战争。

唐朝的疆域尽管在高宗年间达到极盛,但维护疆域却要付出更为巨大的代价。在西部与吐蕃的战争一时处于下风,大非川之战一败涂地。向东面对相对弱小的新罗,唐朝在战争初期同样损失惨重。咸亨二年(公元671)10月6日,唐军在海上就出师不利:“击唐漕船七十余艘,捉朗将钳耳大侯士卒百余人,其沦没死者,不可胜数。”海上的失利与事故使得前线的唐军缺乏补给,不得不收缩防线,都护府首府平壤也一度沦陷。

但强大的唐朝迅速扭转了战局。次年8月,石门之战,唐军在高侃、李谨行的统率下反败为胜,而新罗经受不起战事的旷日持久,国内“谷贵人饥”,文武王只能向唐高宗遣使谢罪,求得喘息之机。休战期间,唐军得以腾出手来专门对付高句丽叛军。

咸亨四年(公元673)5月,李谨行率军在瓠卢河西大破叛军,残众只能放弃平壤逃入新罗,叛乱最终被镇压下去。但战后的平壤已经残破不堪,仍然是不安全的:“时谨行妻刘氏留伐奴城,高丽引靺鞨攻之,刘氏擐甲帅众守城,久之,虏退。”至于对新罗的战争,尽管唐军连战连捷,但迫于吐蕃的压力,以及新罗的请罪求和,唐高宗只能默认新罗“多取百济故地,遂抵高句丽南境为州郡”这一既定事实。而安东都护府也无力维持在平壤的统治,只能向北迁移,仪凤元年(公元676),新的治所设置在辽东故城(辽阳),次年又迁于新城(抚顺高尔山)。

但高句丽人仍然不安分。仪凤年间,高藏被册封为朝鲜王,以辽东都督的职务进行羁縻统治。高藏却与靺鞨人暗通款曲,东窗事发后高藏被唐高宗流放至四川邛州,其族人也都流放至河南、陇右各州,只在辽东城畔留下些老弱病残,统治才暂时稳定下来。

营州之乱与渤海国的出现

武周时期,另一少数民族契丹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但饱受营州都督赵文翙的压迫。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受恶劣气候的影响,契丹发生了严重的饥荒,但赵文翙不思赈济,反而变本加厉,最终引起了契丹人的反抗,即营州之乱。

影视剧《神探狄仁杰2·关河疑影》正是以此为历史原型,契丹首领李尽忠、孙万荣发起反叛,先是赵文翙的大军全军覆没,后是王孝杰的大军在东硖石谷兵败,狄仁杰临危受命查获了背后的真相,并成功粉碎了叛乱。但史实要更加残酷,赵文翙、王孝杰都因这场叛乱而死。

安东都护府也自然受到了叛乱的冲击。在平叛中,高藏的第三子、同时也是武则天侄子武攸宜的外甥,辽东州都督高德武(高仇须)崭露头角:“破逆贼契丹孙万斩(武则天改‘孙万荣’为‘孙万斩’,改‘李尽忠’为‘李尽灭’)等一十一阵露布,并捉得生口一百人送至军前事,三军庆快,不胜踊跃。”

营州之乱被镇压后,朝中开始出现放弃安东都护府的声音,狄仁杰正是在此时向武则天上疏的,因为它带来的财政负担确实巨大。但为了边疆安全,武则天只是部分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即让高句丽的遗民治理辽东。但是,安东都护府并没有废除,只是暂时降级为安东都督府:圣历元年(公元698),高德武被拜为安东都督。这实际上反映了营州之乱后,朝廷对当地的控制力大打折扣,不得不暂时实行全面的羁縻政策。

营州之乱能够被迅速镇压,后东突厥帮了大忙,但其势力也得以膨胀,造成辽东和幽州之间的陆路受阻。还是在营州之乱的尾声,粟末靺鞨人在首领大仲象与大祚荣父子的率领下,联合白山靺鞨部度过辽水东迁。叛乱结束后,面对李楷固军的追杀,大祚荣在天门岭一战击溃了李楷固,自立为王。安东都护府面临着来自东、北两个方向威胁的尴尬处境,朝廷也难以再进行支援,即狄仁杰上疏所说:“今以海中分为两运,风波漂荡,没溺至多,准兵计粮,犹苦不足。”

更雪上加霜的是,唐朝内部受困于宫廷政变,狄仁杰、武则天先后去世,朝廷无力组织大军进行剿灭,复位的唐中宗只得采取安抚的态度,大祚荣也乐于向唐朝称臣来换取安稳的发展环境。等到唐玄宗结束宫廷政变,大祚荣被正式册封为渤海郡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

册封大祚荣后一年,即开元二年(公元714),改平州(河北卢龙)为安东都护府。内迁,既是对渤海国的示好,也反映出都护府在唐朝地位的边缘化。唐玄宗在位时,节度使制度也逐渐普及。安东都护府不过为平卢节度之一部,其地位渐卑,异于初置。

安史之乱与都护府废置

在边疆地区,节度使往往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到了天宝年间,唐玄宗自满于年轻时的功绩,愈发昏聩不理朝政,危机就在极盛中滋长。特别是安禄山深得宠信,竟能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野心往往是与实力同步膨胀,安禄山、史思明等人自觉时机成熟,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发起反叛,即安史之乱。

安东都护府及都护王玄志一直保持着对朝廷的忠诚。一面是叛军向长安洛阳的进攻,另一面正是都护府军在后方收复失地:“至德二载(公元757)正月,玄志令忠臣以步卒三千自雍奴为苇筏过海。贼将石帝庭、乌承洽来拒;忠臣与董竭忠退之,转战累日,遂收鲁城、河间、景城等,大获资粮,以赴本军。复与大将田神功率兵讨平原、乐安郡,下之;擒伪刺史臧瑜等。”

安史之乱令唐朝由盛转衰,安禄山、史思明死后,朝廷对残党也只能采取安抚态度,而无力全部剿灭,北方河朔三镇的割据成为唐朝后期的主要祸患。至于安东都护府,他们的背后也饱受契丹、奚族的侵袭,一般认为是在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孤立无援的平卢节度使侯希逸率2万余军队放弃营州,渡海转战青州,标志着都护府的废置,但具体时间实则没有个定论。

安东都护府毫无疑问起到了它该有的历史作用,有力地保障了边疆的稳固,但朝廷在维护中无时无刻不在应验着狄仁杰的谏言。放弃已经成为鸡肋的领土,我们没有资格轻言古人的是非,只是既然成本远大于收益,至少是有道理的。

Humanitas∣地缘谷成员

参考资料:唐会要.王溥;旧唐书.刘昫;新唐书.欧阳修;三国史记.金富轼;唐代安东都护府研究;辛时代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唐军,安东都护府,唐朝,建议,平壤,狄仁杰,靺鞨,公元,唐高宗,辽东,观点评论,安东,营州,新罗,狄仁杰,高句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唐军,安东都护府,唐朝,建议,平壤,狄仁杰,靺鞨,公元,唐高宗,辽东,观点评论,安东,营州,新罗,狄仁杰,高句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唐军,安东都护府,唐朝,建议,平壤,狄仁杰,靺鞨,公元,唐高宗,辽东,观点评论,安东,营州,新罗,狄仁杰,高句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