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白名气震古烁今,正史中为什么很少记载他,都是他性格造成的

李白名气震古烁今,正史中为什么很少记载他,都是他性格造成的

李白是唐代大诗人,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今日,李白的名人效应依然不逊色于当代明星。在史书上,关于李白的记载,论字数确实不多,在《新唐书》中将《李白传》归类为《文艺列传》,书中关于记载唐代文人中,关于李白的记载字数最多,足以证明史学家对于李白的重视。

但是李白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声名显赫,如果用李白和其他历史人物动辄几千字记载相比,史书关于李白的记载确实有些寒酸。为什么史书对于唐诗的集大成者李白着墨甚少,其中主要原因是他的性格造成的。

第一:李白行踪飘忽不定,史料难以搜寻整理

历朝历代史学家肩负着公正写史,承前启后的作用,所以记录历史的时候,对于历史的真实性十分严谨,李白一生纵情山水,行踪飘忽不定,关于他的事迹大多源自民间传说,根本没有官方权威记载。

对于李白游历期间发生的故事、接触的人物没有任何权威资料可以考据,后代人了解和研究李白生平事迹,只能通过他的诗歌来推测揣摩。只能大概的推测某年某月在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同时也没有其他资料佐证,仅凭李白的一面之词,史学界根本无法记录他的历史,以事实为依据这是历史学家记载历史的原则,不可能随便臆想。

第二:李白虽然当过官,但是做官时间短并且官职低

李白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浪迹天涯,真正稳定下来做官的时间只有在天宝年间,随唐玄宗做了两三年翰林学士,这个官至非常低微,甚至无品无级,这个官职也是个闲职,只是给皇帝作诗取乐的,和其他身居要职,参政议政的王公大臣相比,李白对历史的影响微乎其微。

由于他在皇帝身边工作几年,所以宫廷的起居录关于他的记载有一些,但都是野史秘闻,真正的正史中关于李白的记载,几乎属于空白。正史中关于高力士给李白脱靴研墨,这种不足为奇的细节,都被史学家记录在《唐书》中,足以显示史学家对李白的偏爱。

第三:李白真正结交的都是民间人士,地位较低,真正有历史影响力的权贵他从来看不起

李白虽然游历四方,每到一个地方必有追随者,俨然已经是唐朝的一大明星级别的人物,但是李白结交的人,都是和他差不多的落魄文人,或者游侠义士,还有一些修道的道士,这些人都是民间地位较低的人,虽然交际颇广,但是都不值得历史记载。

如果他能结交一些权贵,可能关于他的记载就会很多,但是他这种持才傲物的人,怎么会结交权贵呢?他在诗中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个讨厌权贵的人,怎么会结交权贵呢?

在新旧唐书中,记载了一段大诗人贺知章对李白的评价,贺知章是武则天时期的状元,官至礼部侍郎,贺知章对李白的评价足以证明结交一位大人物对李白的影响有多大,李白又称谪仙,就是贺知章看完他的《蜀道难》,顿时惊得以为他是天人下凡,贺知章是当时唐朝的正三品大员,因为贺知章的知名度,所以李白才在正史中被一笔带过。

综上所述,李白似然文采斐然,并且在文坛影响深远,但是正史中关于他的记载却非常少,主要原因是因为他当官时间短,并且官至较小,平时又游历四方,行迹飘忽不定,另外他结交的权贵非常少,结交的大多都是社会底层的人士。史学家并不是刻意对李白的记载轻描淡写,或者故意省略,特别是在新唐书的记载中,史学家将李白的孙女都记载了,可见史学家对李白已经极尽恩宠。

参考资料:《李白传》《新唐书》《唐书》《文艺列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时间,正史,李白,贺知章,人物,历史,性格,名气,新唐书,权贵,观点评论,正史,李白,史学家,贺知章,权贵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时间,正史,李白,贺知章,人物,历史,性格,名气,新唐书,权贵,观点评论,正史,李白,史学家,贺知章,权贵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时间,正史,李白,贺知章,人物,历史,性格,名气,新唐书,权贵,观点评论,正史,李白,史学家,贺知章,权贵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