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林甫都做了什么,使其可以深得唐玄宗的喜爱,直至位极人臣

李林甫都做了什么,使其可以深得唐玄宗的喜爱,直至位极人臣

李林甫画像

《资治通鉴》中曾有这样一段话用来评价李林甫的一生,"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有右,乃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倍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这样一个人,为何能做到位极人臣 ,稳坐相位十多年呢?

在我看来有两点,第一点是当时皇帝足够信任他,想让他胜任宰相位置。第二点是李林甫自身原因,他的权谋和手段极其高明,所以他能稳坐相位十余年。接下来让我一一说明。

唐玄宗李隆基的画像

皇帝的"信任"以及纵容——李林甫位极人臣的原因

司马光曾说:"唐玄宗晚年,自持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悉委政事与李林甫。"在封建社会中,皇权至上,皇帝主宰一切,他的个人素质、性格喜好,决定着当时社会政治的好坏。明君爱直臣,昏主宠奸佞,腐败政治是滋生奸佞的土壤。

李林甫能位极人臣其实离不开皇帝的信任和纵容。就根本上而言,李林甫个人的求官保位的利益和唐玄宗本身利益上并没有冲突。对于唐玄宗来说,他一直认为李林甫是效忠于他,为他办事的。

唐玄宗李隆基影视剧形象

有一次,唐玄宗在洛阳举行盛大宴会,命令周围三百里内的刺史、县令都带领歌舞队前来参加,准备办一场比赛。当时的河南郡守为了讨皇上开心,竟然带了几百名乐工来,他们身穿锦绣的衣服,在车上唱歌跳舞,花费了大量的钱财。

朝臣们对此颇有微词,纷纷劝道:"如此劳民伤财之事,属实不该多做。"正当唐玄宗郁闷之时,只有李林甫对皇上说,"天子为国操劳,尽心尽力,现在闲暇时刻休憩一下是人之常情。"唐玄宗听着很顺耳,因此更为放肆的玩乐起来。

剧照李林甫

在唐玄宗看来,当时朝中只有李林甫善解人意,知晓自己想要什么,堪为知己。再加上唐玄宗晚年时期贪图享乐,想用血缘关系来巩固自己的政权,主观上想多任用一些唐室弟子,而李林甫又恰好符合标准。

因此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唐玄宗都喜欢和李林甫商议,听听他的意见,也就越发的信任和重用李林甫了。总而言之,唐玄宗的昏暗政治是李林浦能位极人臣的直接原因。

当然除了这个直接原因之外,还有李林甫自身的根本原因。他有自己一套极为高明的手段和权术,他的高明手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发展耳目、曲意奉承;二是阻断言路、排除异己;这些做法让他能位极人臣,稳坐相位。

剧照李林甫

高明手段——李林甫能稳坐相位的根本原因

李林浦自身是一个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圣意的人。他懂得如何去讨上司喜欢,而且他能和上司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增加自己的价值。

曾有一次,李林甫担任吏部侍郎,负责官员考核升降。唐玄宗的大哥宁王暗自找他,给了他十个名单,想让他帮忙优先考虑这些人的升迁。李林甫同意了。但他对宁王说:"愿拙一人以乐公。"

到了发榜之日,这九人的名字赫然在榜单之上。唯独有一人,被李林甫当众宣布他四处请托、作风不正,因而被除名。这样一来,李林甫既满足了宁王的需要,又赢得了舆论的好评。

剧照李林甫

也正是他这样高超的手段,使他渐渐地能拉拢群臣,慢慢地一步步走向权力的顶峰。在如何赢得皇帝的信任这个问题上,李林甫先是买通了宫女宦官和后妃,让他们做自己的耳目,然后"顺应"皇帝心意处理事情。这样一来,他自然与别的官员不一样,他不升官谁升官呢?

有一次,李林甫从宫女口中得知,唐玄宗很欣赏自己在政绩上的建树,在意虚名。于是李林甫就建议皇帝修改自己的称号,最终改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征道孝德皇帝"。这件事让皇帝极为高兴。李林甫这种善于察言观色、懂得钻营的做法让他一路亨达,直至顶峰。

剧照李林甫

在李林甫登上相位之后,他就要思考自己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落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杜绝言路,巧言令色,让皇帝察觉不到自己的险恶用心。

在唐代,是有专门弹劾和检举百官的权力的御史台。李林甫为了防止别人对他的弹劾,就对上交的奏折进行严密监控。此外,当时的御史台官员也是他一手提拔上去的。在最初发现弹劾时,他就让这些人制止,从源头上阻止上报。

剧照李林甫

天宝8年,咸宁太守赵奉璋不满李林甫的擅权专政,就直接上交了一份奏折,上面写了李林甫的20多条罪状。然而这份奏折始终没能呈到唐玄宗的手上,反而让李林甫知晓了。于是李林甫就对他强力打压,最终赵奉璋被乱棍打死。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当时李林浦手中的权力之大,耳目之多。李林甫实行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这条路线,会使朝堂之上都是支持他或者不敢反对他的人。这样一来,他守住自己的位置还是轻而易举的。此外,在他感觉有人威胁到他的权利和地位时,他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除去他。

张九龄雕塑

公元734年,李林甫当上了宰相,同期还有张九龄同任宰相。为了达到独揽大权的目的,李林甫采用了"两面派"的做法,表面友善暗地中伤。

公元736年,唐玄宗想要赐镇守边疆的牛仙客尚书一职,张九龄不同意,本与李林甫商议好在唐玄宗面前共同劝谏。可到了进谏时,李林甫默不作声。退朝后,却对唐玄宗说:"陛下乃天子,陛下出一言,谁敢不听,陛下要重用一人,有何不可?"这时唐玄宗就认为李林甫能纳贤,便渐渐疏远了张九龄。

剧照李林甫

从这件事上能看出,李林甫本身是个嫉妒贤能的人,虽说他打击异己的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维护了自身的权利。但对于当时的朝政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

李林甫当权的19年里,虽说没有发生什么大祸乱,但这并不能证明是他起了作用。相反,他的恶行反而助长了唐玄宗的欲望,加速了政治的腐败,在他死去没多久便爆发了安史之乱。

剧照李林甫

纵观李林甫的一生,他的升官离不开皇帝的信任,但更为重要的是他自身极为高明的手段和权术,对人性的把握。其实自古以来,像李林甫这样"口蜜腹剑"的人并不在少数,而是否还会有人重蹈唐玄宗的覆辙,要看这些领导者能否能以史为鉴,吸取教训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宁王,李林甫,信任,手段,皇帝,剧照,相位,使其,唐玄宗,故事传记,李林甫,人臣,张九龄,李林浦,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宁王,李林甫,信任,手段,皇帝,剧照,相位,使其,唐玄宗,故事传记,李林甫,人臣,张九龄,李林浦,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宁王,李林甫,信任,手段,皇帝,剧照,相位,使其,唐玄宗,故事传记,李林甫,人臣,张九龄,李林浦,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