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天下大旱,朱元璋让刘伯温出主意,刘伯温说:斩首一人,保准下雨

天下大旱,朱元璋让刘伯温出主意,刘伯温说:斩首一人,保准下雨

历史上的刘伯温是可以媲美诸葛亮的传奇人物,不仅精通文学和谋略,而且还熟知五行阴阳法术。

朱元璋拜刘伯温为首席谋士,在他的帮助下,朱元璋南征北战最终建立了大一统的明朝,刘伯温当属头号功臣。

明朝建立之后,有一年国内爆发了严重的旱灾,朱元璋找到了通晓道法的刘伯温,希望其能够想办法停止旱灾。

刘伯温表示,只要斩一个人就可以让天降雨。

可是朱元璋做了之后,虽然旱灾没有好转,但是朱元璋却十分高兴。

刘伯温为何提出这个建议?为何没有下雨朱元璋却依旧高兴?

朱元璋能够从一个四处行气的孤儿,成为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背后离不开一众才能出众的文臣武将。

在文臣方面,以刘伯温和李善长的表现最为突出,他们都是安邦定国之才,刘伯温更是被誉为能与诸葛亮相媲美的谋士。

然而,朱元璋在建立元朝之后却对刘伯温颇为忌惮,在封官时仅仅给他封了个诚意侯,而李善长则拜为丞相。

朱元璋的目的很简单,利用刘伯温和李善长之间的矛盾,让其二人相互制衡,以此巩固自己的皇权。

一山不容二虎,刘伯温和李善长素来不和,两人分别代表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两派在战争时期就纷争不断,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都有着不少分歧。

洪武元年六月,当时全国爆发了严重的旱灾,刚好朱元璋当时前往汴梁视察,刘伯温则作为御史中丞陪同。

当时,李善长集团中的李斌在汴梁以权谋私,触犯了法律。

刘伯温得知后正准备将李斌定罪,李善长见状自然希望能够保住自己集团的人。

然而,两人之间的矛盾加上刘伯温的正直,自然不会同意李善长的请求,朱元璋听闻此事之后也同意了刘伯温的决定。

李善长眼看着李斌就要被问罪,于是,就借着旱灾的情况劝说朱元璋。

表示,现在是大灾之年,如果继续杀伐必将触犯鬼神,只会加剧灾情,不如让精通法术的刘伯温来求雨。

朱元璋也被灾情所困扰,听完李善长的建议后觉得这个方法可行,于是就让刘伯温来求雨。

李善长此举其实是希望在保住李斌的前提下,顺带刁难一下刘伯温。

刘伯温自然看破了李善长的阴谋,他也知道天气不下雨求问鬼神是没用的,但是他却顺水推舟地表示,只要杀掉李斌,旱灾就会解除。

朱元璋听完之后没有片刻迟疑,立刻就下令斩杀的李斌。然而过了好几天之后天空依旧没有下雨,于是李善长就借此机会弹劾刘伯温。

刘伯温知道自己未能求雨已经触犯龙颜,恰好此时他的妻子去世,刘伯温便向朱元璋提交了请辞,希望可以告老还乡。

朱元璋念及昔日的旧情没有怪罪刘伯温,反而同意了他的请辞。

另一边的李善长也是十分高兴,此后自己在朝中就再无政敌了。

其实朱元璋也知道刘伯温的意图,所谓砍杀李斌求雨的说法也不过是刘伯温的计谋,目的就是让朱元璋能够一次除掉两位开国功臣。

在朱元璋称帝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在想办法除掉这两位大臣了,从朱元璋给两人封的官职就已经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

当时两大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也是朱元璋希望看见的,他也一直在找机会除掉两人,刘伯温自然明白朱元璋的想法。

于是,刘伯温就借着这一次求雨的机会,先是除掉李斌打击李善长的势力,然后再提出辞呈告老还乡,朱元璋见状自然是十分乐意的同意了刘伯温的想法。

之后的历史也证明了刘伯温的选择是正确的,刘伯温急流勇退之后获得了善终,而李善长留在朝中最终因为牵扯到胡惟庸案件而被杀。

那么,刘伯温和李善长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作出过怎么样的贡献?为何朱元璋会如此忌惮两人?

元朝末年朝廷腐朽不堪,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后,暴政之下必有反抗,全国各地也有很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企图推翻元朝。

朱元璋就出生在这个黑暗的时代,自幼贫苦的他尚未成年就已经失去了双亲,为了有一顿饭吃进入庙里做和尚,之后流浪行乞为生。

或许正式这一段经历,让朱元璋变得坚强刚毅,在加入义军之后就开始一路摸爬打滚,最终做到了义军的领袖。

最终,朱元璋成功夺得了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其麾下的一众能人义士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朱元璋的礼贤下士,以及信任身边的文臣武将,也是其能够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刘伯温李善长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两人堪称是明朝建立的首功之臣,刘伯温更是当时的天下第一谋士。

刘伯温和朱元璋一样出生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不过刘伯温出生在一个相对富足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而他也展现出了远超常人的天赋。

十四岁的刘伯温刚刚进入学堂,就已经对儒家经典倒背如流,不仅能够背诵,而且还能够清楚解释其中的含义。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天才,日后必将会一鸣惊人,事实也确实如此,刘伯温第一次参加会试就顺利考中了进士。

然而社会的动荡让刘伯温注定不能安于现状,他先后在多个地方任职,但时间都不是很长,一直到他遇到了朱元璋,他才开始迎来自己人生的巅峰。

1360年朱元璋攻陷南京,当时的朱元璋求贤若渴,十分希望能够找到一位出色的谋士辅助自己,在宋濂的推荐下朱元璋相中了刘伯温。

随后,朱元璋就派人带着厚礼拜访刘伯温,希望他能够出山辅助自己,不过刘伯温一一拒绝了所有的访客。一开始,朱元璋还以为是自己的诚意不足,于是加大了赠予的礼金。

但刘伯温看重的并不是重金,他让朱元璋带着一张白纸来见自己,两人见面之后刘伯温就在纸上写下了18条计策,朱元璋这才知道刘伯温的意图。

之后朱元璋十分尊敬刘伯温,事无大小都会咨询刘伯温的意见,只要是刘伯温给出的意见他都会全盘接受,一一执行。

刘伯温也开始正式出山,担任朱元璋的首席谋士,为朱元璋出谋划策,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最终推翻元朝建立明朝。

李善长同样是一个出色的人才,和刘伯温一样从小就才智过人,早在朱元璋南下滁州的时候被朱元璋相中招为自己的谋士。

加入朱元璋的阵容之后,李善长就劝朱元璋要知人善用,以仁德治理天下,只有民心依附最终才能够夺得天下。朱元璋也十分赞同,并将此作为自己的准则。

之后,李善长就成为了朱元璋的谋士,成为最早追随朱元璋的元勋之一,和刘伯温一同出谋划策,帮助朱元璋建立明朝。

在朱元璋看来,刘伯温就是他的张良,而李善长则是他的萧何,两人堪称是卧龙凤雏,成为朱元璋最为依仗的谋士。

之后,刘伯温和李善长就逐渐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分别形成了浙东集团和淮西集团,开始了彼此之间的明争暗斗。

朱元璋岂能不知道两人的能力,然而历史上的功臣永远逃不过“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结局,两人的存在也极大的威胁了朱元璋的统治。

于是,就出现了之后的求雨事件,最终两大集团都遭到了朱元璋的打压,日后更是大肆杀害了昔日的功臣。那么,朱元璋为何会对昔日一起出生入死的功臣痛下杀手?

朱元璋作为大明的开国皇帝,不仅实现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目标,还实现了全国的统一,绝对能够跻身于中国历史优秀开国皇帝的行列。

但是,后人对于朱元璋的评价却有一些不同的声音,而朱元璋饱受诟病的就是他晚年对于功臣的处理,不顾昔日出生入死的兄弟情谊,对一众功臣痛下杀手。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的这个决定,导致朱允炆继位的时候身边没有能人可用,致使朱棣成功发动靖难之变夺取帝位。

朱元璋之所以会选择诛杀功臣,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朱元璋的性格,由于悲惨的成长经历,让朱元璋深知如今的地位来之不易。

为此,朱元璋希望能够永远掌握手中的权力,让自己的子孙后代也继续继承这份权力,他不得不选择铲除对于皇位有威胁的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子朱标的早逝。当时朱元璋已经为朱标铺设好了继位的道路,所有人都知道朱标必将会继承皇位。

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却先朱元璋离世,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经历让朱元璋深受打击。

虽然其他儿子同样表现出色,但是出于感情上的考虑,最终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

但其实朱元璋的其他几个儿子中,除了镇守北方的几个儿子以外,大多数都没有经历过战火,即便是强如朱棣,也无法和朱元璋的一众战将相提并论。

还有一些更多只是在温室当中学习,并没有真正领兵打仗,相比于其他功臣从刀光剑影中拼杀出来,自然是无法匹敌的。

至于手段强硬的朱樉,性情十分暴戾,在他的属地当中时常施行暴政,当地的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甚至连朱元璋都看不过眼,差点要将其贬为凡人。

如此一来,朱元璋的继承人就会面临极大的威胁,朱元璋不希望自己死后皇位会受到冲击,因此打算在晚年将所有的威胁全部铲除,为皇太孙的继位扫清障碍。

至于为何会选择朱允炆,除了朱元璋十分喜爱朱标以外,更多是为了避免各藩王之间争夺王位,坚持嫡长子长孙继承制能够很好的避免手足相残。

但是,让皇太孙继位就不可避免地要和昔日的功臣决裂,不过这些昔日的功臣也并非如此安分,其中有一些确实是有不臣之心。

蓝玉原本是朱元璋留给朱标的心腹爱将,但是在朱标去世之后,蓝玉就成为了皇位的威胁。

昔日的蓝玉在战场上骁勇无比,朱元璋深知自己的皇太孙很难压制蓝玉。

最终,朱元璋以蓝玉为首的十六位功臣全部因为谋反罪而被处死,其中还牵扯了许多官员,处死的方式还是夷灭九族,范围之大令人震惊。

蓝玉之所以会落得如此下场,和他自身的性格和经历离不开关系。

蓝玉和朱元璋本就是亲家,功臣加宗亲的身份让蓝玉十分高傲,平时在朝中就飞扬跋扈,甚至连朱标都无法镇住他,更不用说朱允炆了。

其次,就是当时名震朝野的胡惟庸案。

蓝玉也牵扯在了其中,而李善长也因为此案被朱元璋处死。可以说一众功臣里面同样有许多不稳定的因素,朱元璋的选择也在情理之中。

再回过头来看,当时刘伯温的选择是十分明智,他和李善长就像当年的范蠡和文种,选择急流勇退地活到了最后,继续留在朝堂的就收获了处死的下场。

刘伯温的求雨虽然没能够解决当时的旱灾,但是却一石三鸟地帮朱元璋消除了心中的障碍,既能够打击政敌,又能够全身而退,最关键的是消除了两大集团对朱元璋造成的威胁。

至于所谓的求雨,不过是刘伯温的一个计谋而已,媲美诸葛亮的谋士又岂能不知道鸟尽弓藏的道理,而刘伯温的这个计划也足以展现他的聪明才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大旱,斩首,旱灾,李斌,朱元璋,李善长,刘伯温,自然,主意,集团,朱元璋,李善长,朱标,刘伯温,蓝玉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大旱,斩首,旱灾,李斌,朱元璋,李善长,刘伯温,自然,主意,集团,朱元璋,李善长,朱标,刘伯温,蓝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大旱,斩首,旱灾,李斌,朱元璋,李善长,刘伯温,自然,主意,集团,朱元璋,李善长,朱标,刘伯温,蓝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