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看见,从此立下一规矩

包拯出殡,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盗墓贼看见,从此立下一规矩

“眼前色色俱呈露,何必解兰缚尘缨。 君不见孤山六一泉,砚州包公井。”

谈到包青天包拯,自古以来,人们对他的印象是“铁面无私、惩恶扬善”。

包拯作为北宋的名臣,乃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形象,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人民,将“高堂明镜”四个字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他六十四岁时,因病过世,出殡之日竟有21口棺材从城门同时抬出,并且在此以后,盗墓贼一派立下了七字行规,这七字行规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包拯弃官归乡

对于包拯的评价,胡适是这样说的,我国的历史上有三个有福之人,前两个分别是黄帝与周公,最后一个便是包拯。

他把包拯誉为中国的福尔摩斯,任何的奇难怪案,落在包拯的手上,不出几日,都会原形毕露。

我们回顾一下当时宋朝的环境,宋朝可谓是宦官叠起,明争暗斗最为严重的一个时代。

而包拯在这个时代,被凸显的格外亮眼,无畏强权,敢于反抗,这些都是在那个时代最缺乏、也最珍贵的品质,包拯——这一个传奇人物,值得我们好好的去品读。

都说寒门出贵子,包拯恰恰相反,家里是名门望族,再加上包拯是家中独子,父母对他的期望自然很高,从小便把他送去私塾念书。

包拯对于学习也是颇感兴趣,同龄人都在街中玩乐之时,而包拯却一头栽进了书房,研读古文。

在包拯小时候,他就有一个宏伟的理想,那就是“救民于水火之中,保一方平安。”

他深知,迈入理想的第一步,就是要有雄厚的知识作为铺垫,毕竟在那个年代,想要成名,只有两条途径,一是久经沙场,二是学富五车。

果然,在包拯28岁的时候将考上了进士,委任于江西建昌。

这个时候,包拯却犯了难,因为江西建昌离他老家江西庐山有百里之隔,而家中老母却已重病卧床,需要他尽子女之孝。

面对自己的仕途与赡养父母的两难选择,包拯果断放弃了自己的仕途,选择留在家乡照顾年迈的母亲。

而这一呆便是五年之久,在这五年内,包拯日复一日的照顾母亲的起居,母亲多次重病,包拯不厌其烦地陪伴在母亲身边。

可惜,“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只找苦命人。”包拯五年的陪伴,仍然没有感动上天,母亲终究没有熬过鬼门关,包拯为了尽其最后的孝心,选择守孝三年。

由此可见,包拯在之后之所以能心系百姓,与他那心中的善良、孝顺的品质脱不开关系。

重回官场,惩恶扬善

之后,包拯本想在家乡完成父母的旧业,但在亲友的劝说之下,包拯还是回到了官场之上。

人们常说,不是包拯需要这个官职,而是这个官职需要包拯,包拯天生就是父母官。

就这样,在抛去了母亲的顾忌以后,包拯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包拯为官,秉持的就是“铁面无私、维护正义”的原则,多少黄金在他面前都如同虚设。

曾有大大小小的贪官向包拯行贿,包拯却毅然决然的指向头顶上的“高堂明镜”这四个大字,正是他这种品质,深受皇帝爱戴,短短几年便升职连连。

在包拯任职期间有过许多流芳千年的案件,像狸猫换太子、割牛舌案、真假太子案、铡美案等等。

而其中最深入人心的便是铡美案了,铡美案也被翻拍成电影、电视剧、甚至是戏曲。

在铡美案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便是陈世美,陈世美乃是当朝权贵,当朝八王爷的驸马,背后更是有着公主与太后撑腰。

面对如此雄厚的势力,包拯仍然是一视同仁,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之后,便下令逮捕了陈世美,这不仅仅是一场对罪恶的审判,还是民间意志与朝廷之间的对抗。

自古以来,除了皇帝以外,从来没有人能对像陈世美这种地位的人,施以刑罚,并且是因为一名普通百姓而去去处决皇室贵族。

包拯就是开了这样的先例,就算在当时皇太后已经亲临刑场,甚至带上了皇上的手谕。

但是,包拯知道,如果不行刑,就是民意的溃败;就是对法律的亵渎;就是违背了包拯内心一直坚持的本心,所以包拯毫不犹豫将陈世美送上了龙头铡,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包拯的行为也无声地向世人宣告,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忘记砸到坏人的头顶。

这场权力与正义之间的斗争,包拯冒着生命的危险,维护了正义的尊严,让“高堂明镜”这四个字响彻了整个朝堂。

包拯离世,盗墓贼立下行规

但黑夜来临,世上最后一束光芒也会被黑暗吞噬,包拯63岁时中毒而亡,而赐毒的一方,便是高高在上的朝堂。

这背后的原因想必大家也都明了,可惜世上没有第二个包青天,可以为包拯申冤,包拯一死,也代表了整个时代的落幕。

在包拯出殡之日,城门口聚满了百姓,他们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为包拯送别,而映入眼帘的足足有21口棺材。

原来,这21口棺材是为了掩人耳目,包拯生前得罪了不少贪官污吏,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他们的报复。

盗墓贼一派得此消息后也是立下了七字行规,那就是“盗墓不盗包拯墓。”

包拯在民间的形象已经是人尽皆知、人人景仰,盗墓这一行业虽然见不得光,但他们也有着最基本的良知与职业操守。

结语

包拯的一生,是具有传奇色彩的,他将人间的正义化作成他手中的拍案板,为民造福、为民解忧。

而正是这么一个正义的化身,却还是抵不过黑暗的官场,最后连生命都葬送在了那里。

我也不得不感慨,包拯真是生不逢时,但是,包拯的一生并没有被权贵所压垮,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人,正义是存在于人间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包拯,城门,时代,母亲,父母,高堂,棺材,正义,品质,陈世美,观点评论,包拯,铡美案,包青天,建昌,陈世美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包拯,城门,时代,母亲,父母,高堂,棺材,正义,品质,陈世美,观点评论,包拯,铡美案,包青天,建昌,陈世美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包拯,城门,时代,母亲,父母,高堂,棺材,正义,品质,陈世美,观点评论,包拯,铡美案,包青天,建昌,陈世美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