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范仲淹考进士时为什么要用“朱说”这个名字?

范仲淹考进士时为什么要用“朱说”这个名字?

范仲淹,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的父亲范墉,原为吴越官员,公元978年跟随吴越忠懿王钱俶归顺北宋,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

范墉早年丧妻,续娶了谢氏,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八月丁丑日(10月1日) ,范仲淹生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朱说小时候,母亲曾让他学习经商,争取早日在经济上能够独立。但是,他看不惯商人的虚伪和唯利是图,学了一个月就跑回家了。

朱说跟母亲要求继续求学。他的想法,不仅得到母亲的支持,也得到了继父朱文翰的支持。

朱说从此到了醴泉寺(在山东邹平)读书,拜高僧宝志为师。为了节省开支,他坚持每天只煮一碗粥,冷却后划为4块,然后撒一点盐和菜末,每天早晚各吃2块,这就是“划粥断齑”的典故。

公元1011年,朱说得知自己的身世,前往南都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学,投师戚同文门下。

1015年,朱说参加科考,成为乙科第97名进士,从此踏入仕途。

1016年冬,范仲淹游览广德(属安徽宣城)的太极洞,亲手题写了“跫然岩”,署名为“宋进士朱说”。此遗迹至今保存完好。

于是,他上书朝廷,提出了复姓改名的请求。他引用范蠡、范睢的故事,说:“名非霸越,乘舟偶效于陶朱。志在投秦,入境遂称夫张禄。”

经朝廷批准,朱说正式更名为范仲淹。

范仲淹在《金在镕赋》里写道:“如令区别妍媸,愿为轩鉴;倘使削平祸乱,请就干将。”在《岳阳楼记》里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他一生抱负的真实写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名字,节度,朝廷,范墉,母亲,朱文翰,吴越,公元,朱说,范仲淹,观点评论,朱文翰,谢氏,朱说,范仲淹,邠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名字,节度,朝廷,范墉,母亲,朱文翰,吴越,公元,朱说,范仲淹,观点评论,朱文翰,谢氏,朱说,范仲淹,邠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名字,节度,朝廷,范墉,母亲,朱文翰,吴越,公元,朱说,范仲淹,观点评论,朱文翰,谢氏,朱说,范仲淹,邠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