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胡惟庸私杀马车夫,朱元璋听其狡辩后淡淡说了4字,让他面如死灰

胡惟庸私杀马车夫,朱元璋听其狡辩后淡淡说了4字,让他面如死灰

黑格尔曾说: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这句话很像绕口令,但却指出了一条历史规律,人类在砥砺前行的时候,总会以过往的历史为参照物,但当真的自己遇到了和历史中相似的片段时,我们所做的选择却会和古人的选择惊人相似。

不过这并不是说,学习历史没有意思,而是只有去学习了,才能为我们的人身找寻到支撑点。

读史明智,读史增信,读史还可以预知未来。

历史漫漫数千年,我们能品读的过往数不胜数,那些雄姿英发的人物,那些征战沙场的将军,还有那些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鲜明的面庞,在历史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记,恍惚中,我们早已看透了他们的人生。

在众多的历史人物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作为草根出身的他,似乎是天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带兵打仗,自有兵法;他治理国家,自有办法;他崇尚制度,让大明王朝真正成为了一个按照他意愿来运转的机器,甚至他还殚精竭虑想到了百年之后,并为子孙后代作了安排。

朱元璋是位城府极深的帝王,他自认为子孙后代中很难有人能够超越他,为了子孙后代可以安享太平,他变得多疑和嗜杀,以至于开国功臣中,似乎除了汤和、徐达两人,再也没人得以善终。

尤其是胡惟庸一案,更是连累了几十位功臣,不过胡惟庸这人确实是自作自受,他一直低估了朱元璋的忍耐性,以至于后来他真的以为朱元璋拿他无可奈何而滥杀无辜。

有一次,胡惟庸便动私刑杀了马车夫,朱元璋听其狡辩后,淡淡说了4个字,让他面如死灰。

两大集团的争斗

封建帝制,皇权至上,但在皇权之下,群臣并不会如铁桶一样,而是会有林立不同的派系。

朱元璋是个草根皇帝,他没有背景,也没有依仗,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他之下的群臣就可以例外,就可以没有派系之别。

明朝初期,朝堂之上有两大集团,一方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派,另一方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派。

在朱元璋初封功臣的时候,李善长功居功臣榜第一,这是淮西派的第一次胜利,当然,这次淮西派能力压浙东派,自然也是由于朱元璋本身就属于淮西派。

不过刘伯温的智慧可不是被吹嘘出来的,他自然明白李善长等人的优势,但他同样明白朱元璋的忌惮,所以他以退为进辞官而出,让李善长盲目自信,以至于成为了朱元璋的眼中钉。

这样一来,淮西集团则受到了朱元璋的打压,而刘伯温也得以重新回到朝廷,在此之后,李善长便退居二线,而胡惟庸则继承李善长的衣钵,继续带着淮西集团奋勇向前。

胡惟庸是个十足的小人,如果李善长还会顾及同事间颜面的话,胡惟庸则擅长撕破脸。

按理来说,朱元璋是个睿智的人,胡惟庸什么样,他比谁都清楚,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刘伯温会继任丞相的时候,朱元璋却将丞相给了胡惟庸。

胡惟庸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狠狠踩一踩刘伯温,结果,在朱元璋的默许下,胡惟庸带着药去看望生病的刘伯温,没多久之后,刘伯温便离奇去世了。

而打倒了刘伯温之后,胡惟庸更加嚣张,毕竟他觉得自己做到了第一功臣李善长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胡惟庸的狂妄

洪武六年,胡惟庸挤走了另外一个丞相汪广洋,从此之后,开始独揽相权,此后更是掌权了七年之久。

在这七年里,是胡惟庸人生中的高光时刻,他将自己的权力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有时候,他还觉得朱元璋实在是太累了,自己能代劳的,他绝不麻烦朱元璋。

贪污受贿,培养党羽,截留奏章,处置犯人,官员升降……

胡惟庸觉得自己似乎成为了天下的主宰,而那个让官员瑟瑟发抖的朱元璋,难道真的老了?

胡惟庸没空去深究朱元璋为何会对自己那么仁慈,他太喜欢权力的味道了,但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胡惟庸想到朱元璋还是会脊背发凉,毕竟他才是皇帝,是那个一手摧毁大元帝国的人。

虽然胡惟庸是个小人,但他还是有点聪明的,他甚至预感到了,将来的一天,朱元璋会拿自己开刀,所以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即:拉人下水。

在胡惟庸当政的这七年里,太多人的被权力迷乱了双眼,他们也和胡惟庸一样有了错觉,觉得朱元璋只想当个乐哉悠哉的皇帝,所以朝廷中很多人都成为了胡惟庸的同党,甚至包括那个已经退休多时的李善长。

放眼望去,满朝文武皆成为了自己人,胡惟庸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深谙治国的道理,法不责众正是他的依仗。

朱元璋的终极目的

胡惟庸依然在为所欲为,直到有人状告其有谋反之心,朱元璋笑了,因为这个小丑,终于等不及了。

朱元璋差的只是一个契机,很快,胡惟庸就将这个机会亲自送到了朱元璋面前。

有一次外出游玩,胡惟庸带着自己最疼爱的儿子坐着马车洋洋得意,可是贪玩的儿子却不小心掉了下去,而马车则直接从他身上碾了过去,要了他的命。

胡惟庸很生气,在没有通知任何相关部门的情况下,便私自诛杀了马车夫泄愤。

这事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他便通知胡惟庸到宫中给自己解释一下,胡惟庸没有在意,他觉得朱元璋并不会因为一条贱命而为难自己。

所以当他进宫见了朱元璋之后,便开始滔滔不绝控诉马车夫的罪恶行为,等他抱怨够了,才发现朱元璋一直在看着自己卖力表演,根本没有对他说一个字。

胡惟庸等了一会,朱元璋才淡淡地说了四个字:

杀人偿命。

胡惟庸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还想着让朱元璋给自己解释一番,结果没等到解释,却等来了士兵,胡惟庸此时才明白过来,他的小命保不住了,面如死灰,不知所措。

胡惟庸被斩杀后,对于上了他贼船的官员,朱元璋倒也没有为难,尽管数量很庞大,但他只用了一招便解决了,即将这些人全部斩杀,数万官员因此掉了脑袋,其中包括一公二十一侯。

我们回头再来看看这件事,便能发现,朱元璋从一开始纵容胡惟庸打击刘伯温时,便在谋划一盘大棋,为了将这步棋走到底,朱元璋不惜忍受了胡惟庸七年。

朱元璋的终极目的并不是单单想要了胡惟庸的命,而是借助他的嚣张气焰裁撤到丞相一职,他觉得相权威胁到了皇权,但又没有借口废除这个延续千年的制度,所以只能放任胡惟庸表演,进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最终,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做了之前所有皇帝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只是他没有想到,后来明朝出现的内阁大学士,其职权比丞相还大……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等。

(图网,侵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元璋,权力,车夫,成为了,胡惟庸,历史,李善长,刘伯温,淮西,集团,观点评论,淮西派,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元璋,权力,车夫,成为了,胡惟庸,历史,李善长,刘伯温,淮西,集团,观点评论,淮西派,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元璋,权力,车夫,成为了,胡惟庸,历史,李善长,刘伯温,淮西,集团,观点评论,淮西派,朱元璋,胡惟庸,李善长,刘伯温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