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扭头离去,梁山自此无兄弟

宋江聚义厅上排座次,公孙胜看清楚后,扭头离去,梁山自此无兄弟

中国作为拥有5000年历史的华夏古国,早就将所谓传统的“忠义仁智信孝勇”溶于血脉之中,他们指导着中国人思想品德塑造的同时,也在历史文化里铺就了一张张极具代表性的中国面谱。

我们常常会说:

“为人,当忠如伯夷、叔齐,义如关羽,仁如孔子,智如诸葛亮,信如季布,孝如汉文帝,勇如孟贲,此完人也。”

由此可见,中国的传统美德大都与历史中的名人风骨相关联替代,以形象的面谱让后世更直观、简易地认清中国品德、中国文化。

但事实上,中国文人对于“忠义仁智信孝勇”的奉承与展现却不仅仅停留于历史轶事的讲述,他们更会凭借自己的二次创作来营造小社会、小人物身上所承担的不同特质。

而在中国元末明初时期,一个叫施耐庵的文人便就是其中典范,他借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铸就了一部叫《水浒传》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用来映射当时北宋政府的腐败与残忍,同时也赞誉了这一批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英雄的忠义情怀。

但是,在经过学者后来的仔细研究发现,

《水浒传》里的忠义更像是封建王朝里的伪善与假象,

就以首领宋江为代表,他因为杀害妻子阎婆惜而放弃官位、流浪江湖,由于他先前的仗义忠勇而受到众人的喜爱与追捧,但事实上,入草为匪后的他却无时无刻都在想着朝廷的招安与收复。

所以,与其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忠义一条心,更不如说他们勇义一条心,因为总有人经不住世俗的诱惑。

而当时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好汉也并非都是愚昧随流之人,

有一个人便极其看不惯宋江,甚至选择在他当选首领后遁山隐居,而他便就是“入云龙”公孙胜。

入云之龙,道法诡谲

提起“入云龙”公孙胜,我们大部分人都会诧异于《水浒传》里竟然有这样的人物,因为他的地位处境十分尴尬。论智谋,比不过“智多星”吴用;论武力,比不过“豹子头”林冲;论威信,又比不过“及时雨”宋江,所以公孙胜的存在感一直都被这些性格鲜明的面谱化人物所压制。

同时,公孙胜的出场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奇幻宏大,相反,根据原著人物出场所写:“头绾两枚胡松双丫髻,身穿一领巴山短褐袍,腰系杂色彩丝绦,背上纹古铜剑。白肉鞋衬着多耳麻鞋,绵囊手拿着鳖壳扇子。八字眉,一双杏子眼;四方口,一部络腮胡”。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是一个闲鱼野鹤的他方之士,而非想象里的仙人之姿,所以对于这样的平平无奇、半路插到的出场,我们往往会选择性遗忘与忽略。

但事实上,公孙胜“入云龙”的雅号可不是徒有虚表,他确实有着经天纬地之才,他师从二仙山罗真人,精通奇门遁甲、掌握“五雷天罡正法”,撒豆成兵、呼风唤雨都是雕虫小技。

而正是这样道法诡谲的“入云之龙,人中龙凤”,却成为了《水浒传》众多人物中极其容易被忽略、被遗忘的英雄,但这也更给他自身增添了一抹神秘莫测的色彩。

梁山排位,离意萌发

《水浒传》中关于排座次的描写有很多次,大都是按照时间发展以及功劳大小进行翻新与变化。

第一次排座次是“七星聚义”时,众英雄在东溪村推举出老大王伦,老二杜迁,老三宋万,后来林冲由于失了生辰纲,被逼上梁山交了投名状,坐了第四把交椅。

第二次排座次,是林冲怒斩王伦,晁盖等人因截取不义之财“生辰纲”而逃往梁山之后,统领晁盖当了老大、军师吴用老二、而副军师公孙胜老三、原统领林冲仍居老四。

后来第三次排座次,花荣大闹清风寨,也被逼上梁山,花荣成功居于寨内第五把交椅。

梁山上每一次“排座次”的洗牌,都是新一次权力的划分,也是对众英雄影响力、功劳的最好评判与褒奖。

其实,一开始对于座次的划分还是比较公平的,直到梁山好汉劫江州法场,救出宋江后,权势的天平便失衡了。

当时由于宋江杀了阎婆惜,服刑期间又在江州题反诗,于是便被推上了刑场砍头,幸得两波人马相救。一波是晁盖和山寨兄弟,毕竟宋江先前有恩于他们;另一波则是宋江流放期间不断结交的自己人:黑旋风李逵、神行太保戴宗、浪里白条张顺等二十多人。

不打不相识,两波人劫了法场、救出宋江后,便合二为一,一齐上了梁山。

自宋江上山之后,在座英雄或多或少都听过宋江“及时雨”的雅号,而且对于他大公无私、扶贫济困的行为也都是欣赏赞叹,所以第四次排座次绝不能直接按资排辈儿,把他排到花荣等人的后面去。

所以,晁盖一开始就想直接让位于宋江,因为他知道不让就很难服众,但宋江却回应道,自己刚刚被大哥和兄弟们救下,自己实在是没有理由和才能去当这个龙头,所以自己不敢当此重任。

在我看来,宋江的这般推脱无非是缓兵之计,用自己的谦虚有礼和后续时间的善意感化去吸引更多的支持者,所以事实上,梁山好汉的第一把头椅他早已势在必得。

而后第五次排座次,后续的位次都早已定好,而对于统领的人选却犯了难,一边是老大哥晁盖、一边是及时雨宋江,二人都不好选择,更不好得罪。

于是为了公平起见,

晁盖提议用列队的方式选择出头椅

,最终不出意外

,宋江获取了最后的胜利,顺理成章成为了梁山的统领,而晁盖也输得心服口服。

这一切都被公孙胜看在眼里,其实从一开始,他便不支持晁盖去救宋江,

因为他知道宋江的到来,会打破梁山的权利规划,

同时,他对于宋江官僚的油嘴滑舌很是不喜。

所以当他列队时,

看见众多原先晁盖的亲信反戈到宋江那里,他心里大骂人心不古,却又无能为力,此时他的心中便产生了离开的想法。

宋江伪善,离意已决

后来,梁山便在宋江的带领下立于乱世,但宋江本为官员,所以性格一向懦弱伪善,时常不敢与他人相战。这让一向风风火火的晁盖心生不满,于是为了重新挽回自己曾经在山寨上做寨主的威信,也振奋山寨士气,他便主动请缨前往曾头市作战。

但不幸的是,晁盖在攻打曾头市时不幸中了一箭,最终不治身亡。晁盖升天,宋江升职,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而且宋江原本就是众人的心之所向,所以一时间宋江地位稳固提高,一人之下众人之上,威望无人可比。

后来,

他甚至将晁盖生前命名的“聚义堂”改为“忠义堂”,正是这样的行为,更加使公孙胜确立离开的决定。

他认为,宋江本就是朝廷手底下的无名小卒,后来离开,也是因为被迫,尽管他为人仁厚,但骨子里绝对没有什么反抗造反的基因,所以在他的带领下,梁山的末路只能是朝廷的招安。

此外,宋江将“聚义堂”改为“忠义堂”,更论证了他心中的私心,宋江讲“义”,但也讲“忠”,对他忠心,也要对朝廷忠心,这样的人满嘴封建礼教,满眼地位崇高,根本没把兄弟的生死、山寨的安危放在心上,又怎能担当偌大梁山的统领呢。

于是,公孙胜便借蓟州母亲十分思念自己的缘由,想要辞山隐居,说完便转身离去,甚至没和任何兄弟有过多的客套寒暄。

或许于他而言,自大哥晁盖退位那日起,梁山便再无兄弟情,而后日宋江因不敌高廉而请他出山,他也闭门不见,直到其师父罗真人与宋江达成协议,答应经此一战便不再骚扰公孙胜修行后,公孙胜才勉强出关、大败高廉。

自此,公孙胜看透世俗纷扰,名利浮华,功成身退,回蓟州潜心修道,而他与梁山好汉再无瓜葛、相忘江湖。

小结:

有人说:“偏离于大部分人群的个体,都是怪胎”,但实则不然,于我而言,一味努力地去迎合别人的样子真的很丑,我们一边追求却一边讨厌那样的自己,这样矛盾的心态往往会造就一颗没有主见、没有灵魂的功利心。利益和情感是一种双生体,为利益而剥离情感,是为自私,为情感而抛舍一切,是为大爱。

所以我十分欣赏公孙胜转身离开的潇洒与清澈,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汲汲于富贵”,知道自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因此他可以拒绝随波逐流、拒绝与宋江为伍、拒绝与朝廷为伍,遁于乡野、求以真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兄弟,座次,水浒传,忠义,英雄,历史,中国,小人物,梁山,宋江,观点评论,座次,公孙胜,晁盖,梁山,宋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兄弟,座次,水浒传,忠义,英雄,历史,中国,小人物,梁山,宋江,观点评论,座次,公孙胜,晁盖,梁山,宋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兄弟,座次,水浒传,忠义,英雄,历史,中国,小人物,梁山,宋江,观点评论,座次,公孙胜,晁盖,梁山,宋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