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他献出为大明续命的良计,却被崇祯否决,晚清用此计续命六十年

他献出为大明续命的良计,却被崇祯否决,晚清用此计续命六十年

在我国古代,王朝的更迭犹如宿命一般不可抗拒,就像日出日落,永无休止。无论曾经何等的辉煌,在朝代的末期都会像病入膏肓之人一样彷徨无助,甚至是有病乱投医。

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王朝末期出现的内忧外患,都是累积而来的结果,很难有什么神奇的办法能一举扭转局面,就像中医所说的:世上所有的疾病,最好的医治手段就是预防,因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这时很多人就要说了,难道面对这种情况就只能缴械投降吗?就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扭转乾坤吗?

其实也不尽然,只不过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性,而王朝的末期已经是充满了变局,这时如果多一分变数,其实也无妨,放手一搏总比坐以待毙要好得多。

明朝末年,天灾人祸不断,由于封建制度的僵化导致官吏腐败,加上连年旱灾,百姓苦不堪言,农民起义接踵而至。

此外,明朝还面临着外部势力的入侵,更让风雨飘摇的明朝处于了内忧外患的境地。统领八旗兵的努尔哈赤,以及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这个二百多年历史的王朝。

其实,当时明朝有很多名将,这与历史上其他朝代末期不同,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名将,明朝才抵抗了多次外部入侵,平息了一波又一波的叛乱。

然而,有一些被冤杀了,比如袁崇焕,有一些战死了,比如孙传庭,之后明朝再也没有抵抗洪流的力量。

这时,一个人给崇祯皇帝开了一剂可以“起死回生”的良方,他就是明末文渊阁大学士黄景昉。

告老还乡却不忘社稷

崇祯十六年,曾发生过两起免职的事件:当时南京有两位文武官员掌管长江一带,崇祯辞退了文臣,只留下了武臣刘孔昭,这个刘孔昭是刘伯温后裔;第二,御史惠世扬由于懒政被罢官。

黄景昉认为这两起案件处理得太仓促,于是向崇祯皇帝提出异议,这让崇祯皇帝很不高兴,之后一直给他脸色看,黄景昉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忧心忡忡的他请求辞职,后离京回乡。

虽然离开朝廷,但黄景昉仍然担心朝廷安危,于是给崇祯写了一条奏折,内容是如果想打破局面,

崇祯皇帝可以选择下放权力,让地方权贵自发组成军队,自行管理地方士兵,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

其意义在于,既可以节省明朝的军费开支,又可以利用他们的兵力镇压农民起义,解决明朝的大患。

乍一看,这是一个典型的让地方割据势力进行自治的策略。然而,对

于已经病入膏肓的明朝,却不失为一剂良药。

然而,他提出的宝贵意见却让崇祯皇帝感到不安,他担心地方豪强地不断壮大,会动摇他的执政地位,会导致更大的灾难。

所以,

崇祯皇帝没有接受这样一剂为明朝续命的“良方”。

当时,明朝几乎把粮食和军饷送到了山海关前线,当然,黄景昉的策略虽然有风险,但可能会刺激那些权贵的自力更生和积极性,进而阻止李自成的军队东进。

崇祯的顾虑

当然,黄景昉并不是这样一个先进思想的始作俑者,最开始出现于唐代,后来,在东汉末年,朝廷也曾经采用过这样的策略,可最终没有收到什么好的效果。

当皇帝把权力下放到各诸侯,虽然成功镇压了“黄巾起义”等民间叛乱,但地方势力后来却没有交出兵权,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所以说崇祯皇帝的顾虑并不是没有根据的。

1644年,李自成率部进京,围城前,李自成曾向崇祯提出三个条件,但崇祯以不割地、不赔偿的态度拒绝了李自成,最终导致李自成杀入京城,崇祯皇帝不得不在煤山上吊死,从此明朝灭亡了。

“险招”并非不可行

然而,在清朝末年,

满清政府却成功的实施了黄景昉的方案

。清末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起义运动,面对席卷全国的起义大军,

清政府允许并鼓励地方士绅大规模建立团训,动用地方武装势力对付起义军。

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通过私自训练独立作战部队而成名,而且,当时清政府的国库也是空的,与明末的情况如出一辙,所以只能给地方组织这一动员政策,让他们集资建军,在这之后湘军、淮军、楚军等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地方武装军队应运而生。

当时,太平军占领了半个国家,清朝没有能力消灭他们,而曾国藩的湘军对太平军打击很大,湘军的成立,缓解了清朝的内忧,解决了危机,而且李鸿章组建的淮军也是不断壮大,为满清形成了另一道屏障。

太平军叛乱被平息后,曾国藩立即解散了湘军,这与历代诸侯不同,在历史上也极为少见。后来,

清朝历时60年才走向灭亡,可以说为清王朝续了60年的命。

如果崇祯听了黄景昉的话,也许明朝就不会灭亡了,可历史不可能倒退,而且即使崇祯皇帝采用了黄景昉的策略,最终的结果也只是一个未知数,只能说明朝的结局,冥冥之中可能早已经注定了。

小结:

就像开篇所说的,如果崇祯皇帝采取了黄景昉的方案,虽然有一定的风险性,但也是不妨一试的。就像一个人即将病危,大夫劝他可以通过做手术来治疗一样,但最终,崇祯皇帝无疑是采取了“保守治疗”的态度,至于他的个人性格可能不无关系。

只不过这很难评价对与错,因为“手术”同样存在成功与失败两种结果。如果像晚清一样,利用曾国藩的湘军成功镇压了太平军,而且曾国藩又没有谋反,还交出了兵权,那“手术”绝对是成功的,但如果像唐朝末期,被朱温杀光了所有皇族,那“手术”就无疑是失败的了。

所以说,黄景昉的对策本身不存在好与坏,最重要的是执行在什么人的身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策略,地方,崇祯,明朝,清朝,势力,李自成,皇帝,王朝,黄景昉,观点评论,明朝,李自成,太平军,崇祯皇帝,黄景昉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策略,地方,崇祯,明朝,清朝,势力,李自成,皇帝,王朝,黄景昉,观点评论,明朝,李自成,太平军,崇祯皇帝,黄景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策略,地方,崇祯,明朝,清朝,势力,李自成,皇帝,王朝,黄景昉,观点评论,明朝,李自成,太平军,崇祯皇帝,黄景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