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四个天大难题

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他解决了四个天大难题

说到中国哪个朝代最有骨气,恐怕当属明朝,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壮志豪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传奇王朝却有一群奇葩的皇帝。

就拿明仁宗朱高炽来说,作为铁血君王朱棣的长子,他并没有继承父亲的狠辣手段,也不如自己的弟弟朱高煦一样上过战场,有着赫赫军功,然而就是这样普普通通的皇子,最后却登上了至尊之位。

有人说他之所以当上皇帝,是因为朱棣在给孙子朱瞻基铺路,但有人却提出新的说法,认为他虽然当了十个月的皇帝,却解决了当时四个很大的难题,为明朝之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说到朱高炽,不得不提一句他的父亲朱棣,作为老朱家第一次世系偏移的创造者,朱棣的皇位来的实在是有些不光彩。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四子,按照明朝嫡长子继位的顺序来说他是没有机会的,随着大哥朱标的早逝,让朱元璋悲痛不已,决心传位于自己最喜爱的皇孙朱允炆,这个时候的朱棣依然没有机会。

然而朱棣年纪轻轻就被封为燕王,跟着自己的父亲参与了很多战争,说一句马背上长大都不为过,本想着在自己的封地上安心当个王爷,但世事无常,建文帝朱允炆要下令削藩。

虽然朱允炆已经成为皇帝,但是他十分的不自信,而且这个年轻皇帝根本镇不住几个藩王叔叔,想要借削藩收回权利,不过这一做法反而触怒了朱棣,便由此发生了著名的靖难之役。

朱棣称帝后,朱高炽随之成为了储君,但熟知历史的读者们都晓得,朱高炽并不受老爹朱棣的喜欢,反而对自己的弟弟朱高煦青睐有加,这一点其实也很容易想清楚。

毕竟朱高炽身材肥胖,而且好文不好武,和朱棣这个马背上打天下的父亲显得格格不入,朱棣一度认为他不适合当太子,甚至在即位的时候想要另立太子。

但是祖制并不是说破就破的,而且在诸多大臣的阻拦下,朱棣不情不愿的立朱高炽为太子,在朱高炽成为储君的时候,外人看起来他风光无限,但只有他知道自己有多么的如履薄冰。

朱高炽深知他这个皇帝父亲不是一般人,自己的太子位可能一个不小心就被废了,所以他办事说话的时候都小心翼翼,但是随着自己儿子朱瞻基的降临,这一切才有所缓和。

不得不说朱棣和他父亲朱元璋有一点相似之处,就是喜欢自己的孙子,都想让孙子当皇帝,朱元璋直接传位给朱允炆,而朱棣为了让自己的皇孙名正言顺的继承大统,所以便下定决心让朱高炽做太子。

1424年8月12日,永乐大帝正式结束了他的人生,传位给太子朱高炽,也就是后来的明仁宗。

朱高炽在当太子的时候就发现很多官场的弊端,但是他又不敢和自己的老爹说,只能咬咬牙从中周旋,然而坐上皇帝之位的他,逐渐显露了雄心壮志,很多事情也就不再隐忍。

官场就是他第一个开刀对象,要知道能在朱棣手底下当差办事的,没有一个等闲之辈,但是随着时过境迁,在老爹朱棣的威压下,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说实话。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老臣越发的迂腐,导致朝堂不是阿谀奉承就是死气沉沉,这一点让朱高炽十分的不爽。

朱棣在的时候还能镇住这些有功之臣,但是朱高炽就不一定了,为了让朝堂有新气象,新声音,更为了组建自己的班底,于是他下令年满七十的就可以辞职归乡了,到时候自会有新人上位大展拳脚。

而且皇帝并不能随意出宫,主要就是靠着臣子的汇报才能知晓民生情况,但是官场自古就是一个小型的江湖,有权利就会有欲望,官官相护更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朱高炽为了不被有心之人蒙蔽双眼双耳,便将名为“绳愆纠缪”的银令颁发给了朝中的重臣,并且告诉他们如果有任何在朝堂上无法言明的事情,可以用银令将奏折盖章,私下交给我。

这一举动不仅能够看出哪个朝臣敢说敢做,还能通过奏折上汇报的事来判断此人是否可以重用,毕竟在朝堂之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做出头鸟去得罪皇帝,也不想让同事落井下石。

因此朱高炽通过这种方法听到了很多真实的声音,也为朝廷找到了很多可以重用的有志之士。

虽然朱棣给了儿子一个天下,但是也遗留下了很多烂摊子,就比如靖难之役发生时,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就有很多,再加上所建的西洋宝船耗资太大,因此大明国库空虚,外强中干。

但如果一味的加重赋税,势必会让百姓们怨声载道,而且朱高炽这个人并不像朱棣一样,他信奉“以仁治天下”,遇到此番情景,朱高炽便下令减轻赋税,更是让宫中带头节俭。

为了安抚民心,朱高炽宣布只要逃亡的流民回到家乡,就免除所欠的税赋,杂七杂八的税款也相应免除,而且积极调拨国库粮食救济灾民,让很多百姓都能休养生息。

要知道在古代,农业是十分重要的,这一举动不仅让大明恢复了很多元气,也为后来开创的“仁宣之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留给了朱瞻基一个安稳的天下。

除了这件民生大事之外,历代的科考制度也是百姓十分关心的事情,毕竟寻常人家想要出人头地,科考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因为明朝前期科考制度的不重视,导致在朱元璋时期发生了有名的“南北榜案”,朱高炽为了避免旧案重现,于是下令将录取名额改为“南六十,北四十”的占比制度。

既不冷落了南方的读书人,也让北方的学子有了大放异彩的机会,这一制度在朱瞻基登基后又加以完善,后来一直沿用到清朝。

这就是他继位后为国家和百姓所做的四大实事,朱高炽虽然在位不到一年,但他的历史评价却普遍很高,从他的庙号“仁宗”就能加以证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高炽,父亲,朱元璋,皇帝,难题,官场,朱允炆,太子,朱棣,时候,故事传记,乾隆,左宗棠,部族,部落,瓦剌,准噶尔,新疆,噶尔丹,蒙古,卫拉特,朱高炽,朱瞻基,朱元璋,朱允炆,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父亲,朱元璋,皇帝,难题,官场,朱允炆,太子,朱棣,时候,故事传记,乾隆,左宗棠,部族,部落,瓦剌,准噶尔,新疆,噶尔丹,蒙古,卫拉特,朱高炽,朱瞻基,朱元璋,朱允炆,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父亲,朱元璋,皇帝,难题,官场,朱允炆,太子,朱棣,时候,故事传记,乾隆,左宗棠,部族,部落,瓦剌,准噶尔,新疆,噶尔丹,蒙古,卫拉特,朱高炽,朱瞻基,朱元璋,朱允炆,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