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湖北发现明朝亲王墓,出土宝石700多颗,专家:足够买下一岛国

湖北发现明朝亲王墓,出土宝石700多颗,专家:足够买下一岛国

抢救性发掘,一般指由于基建工程等原因,不得不对遗址进行清理,也就是被动发掘,比如某处发现一陵墓,但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为了保护它,专家们就必须对它展开抢救性发掘。

今天要说的这个富可敌国的王爷墓,已经有盗墓贼“光顾”过了,专家们赶紧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却惊讶地发现价值连城的宝物竟没有被拿走,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2001年4月,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展开了一场浩大的抢救性发掘,大家没想到,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墓穴里竟然静静躺着3400多件名贵的珠宝、1400多件金银玉器,富有程度仅次于明代皇陵,而他,只是明代的一个早逝亲王。

经过工作人员几天的清理,一条墓道出现在考古专家们面前,墓道的墙上嵌有石碑,上面写明了墓主的身份,里面是梁庄王朱瞻垍和他的王妃魏氏。

朱瞻垍,出生于1411年,卒于1441年,1424年被册封为梁王,去世时年仅30岁,他是明仁宗朱高炽第9个儿子、明太祖朱元璋的曾孙。

看到了墓主的身份,考古专家们又充满了干劲,但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积水,全部都是积水,后来根据测量,墓室内积水深达3米,当时专家们光是抽水就用了快10天。一般来说,墓地都会建有排水系统,但由于梁庄王的墓道是一个斜坡,又没有排水系统,积水便长年累月积在这里。

其实抽水的时候专家们都非常担心,如此深的水里面的文物还好吗?抽完了积水,大家接着挖掘,梁庄王墓的墓道终于完整地呈现在大家面前,它整整宽4.3米,与山势完全相反,前方的封闭墙厚达1米,只要打开它,就能看到所有的秘密。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前室门只有东扇门,西扇门已经没了,按理说石门应该完全闭合,里面用“自来石”堵死石门,专家们好奇地进入了墓穴,发现墓顶有一个直径约10公分的盗洞,但是这个洞太小了,应该不能进入墓穴,盗墓贼要是再挖一点,恐怕梁庄王墓就遭殃了。

当专家们进入墓穴后,见多识广的他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由于积水的冲击,各种文物散落在各个角落,根据初步统计,墓内的随葬器物共计5340余件,其中包括金、银、玉器和珠饰宝石4800余件,出土宝石700多颗,其中一颗约200克拉的蓝宝石,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大的蓝宝石。

墓后室仅仅31平米,相当于每一平米都堆着很密集的文物,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梁庄王墓乃中国已发掘明代亲王墓里等级最高的一个,随葬品的数量和精美程度仅次于明十三陵中的定陵。毫不夸张地说,光是这个墓里珠宝的价值量,足够买下一个岛国。

那么为什么一个30岁就去世的亲王会有如此多的珠宝呢?经过查阅史料,《瀛涯胜览》记载当年郑和下西洋时购买了大量的珠宝,但是这些珠宝到底是什么样子,从来没有记载、没人见过。所以中国地质大学专家鉴定组认为,梁庄王墓里的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金绿宝石等“四大名贵宝石”均来自东南亚,就是郑和当年带回来的珠宝。

其中有一枚金锭,它重1.87千克,上面刻有清晰的铭文,证明了它的身份,它就是郑和下西洋时用购买的黄金制成的金锭,而且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件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文物!它的历史价值远远超过了金锭价值本身。

对于“抢救性发掘”人们常常带有疑惑,觉得到处发掘古人陵墓并不是好事。但笔者以为,文献史料的记载是远远不够我们看到过去历史的,而通过考古挖掘坟墓,我们可以直观看见墓主人的身份地位、日常喜好,甚至找到能证明文献史料的实物。

专家们发掘陵墓并不是因为“文物值钱”,毕竟文物的历史价值并不是金钱可以买来的,但这只是笔者的个人观点。各位读者朋友们,你们觉得抢救性发掘是正确的吗?

参考资料:《梁庄王圹志》《明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郑和下西洋,明朝,珠宝,身份,抢救性,墓穴,积水,墓道,宝石,文物,观点评论,朱瞻垍,王墓,郑和,梁庄王,梁庄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郑和下西洋,明朝,珠宝,身份,抢救性,墓穴,积水,墓道,宝石,文物,观点评论,朱瞻垍,王墓,郑和,梁庄王,梁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郑和下西洋,明朝,珠宝,身份,抢救性,墓穴,积水,墓道,宝石,文物,观点评论,朱瞻垍,王墓,郑和,梁庄王,梁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