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死后葬于明孝陵,为何600多年无人盗墓,不敢还是不能?

朱元璋死后葬于明孝陵,为何600多年无人盗墓,不敢还是不能?

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麓,如同一颗明珠嵌于其上熠熠生辉,但凡到过南京的人,鲜少有人不到此处走上一遭,毕竟这里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好,也是规模最大的皇家陵寝,其中安葬的又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

众所周知,公元1368年朱元璋领导义军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在应天府(现南京)登基称帝,定国号为明,年号洪武。

是他把汉人从元朝的压迫中解救了出来,因此朱元璋在汉人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特别,这也是明孝陵常年游人如织的原因之一。

古代的帝王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要在活着的时候让人给自己修建陵墓,朱元璋也不例外。

公元1381年,也就是朱元璋登基十四年后,这位明太祖便下旨为自己修建皇陵。

关于皇陵的选址,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朱元璋称帝之初,就已经开始考虑给自己建造陵墓,在封建时代,但凡有点儿身份地位的人都非常在意自己墓穴的位置,他们相信死后葬在风水宝地可以泽被子孙后代。

身为皇帝当然更是如此,朱元璋势必要给自己寻到一处天下第一的风水宝地,当然,寻龙点穴这种事是需要专业人士来做的,巧的是在朱元璋手下,就正好有一个此间高手——刘伯温。

说起刘伯温,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在朱元璋的起义过程中,此人一直充当着军师的角色,可以说是智计百出,无往不利,朱元璋能成功登基,刘伯温功不可没。

民间传说里,刘伯温更是通晓奇门遁甲,五行八卦之术,寻龙点穴对于他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话说君臣几人出皇城一路堪舆风水,这天就来到了紫金山麓,连日来,众人寻遍了南京左近,虽偶尔也会发现几处风水上佳之所在,但终究不是世间绝品,多少有些配不上朱元璋开国皇帝的身份。

紫金山是他们的最后一站,如果还找不到一个满意的地方,也就只能矬子里拔将军,幸运的是,通过观察地势,刘伯温终于发现了一处风水宝地——独龙阜。

只是此地虽风水绝佳,但并非无主之地,早在800年前,有一位叫做宝志的得道高僧已经葬在了此处,在独龙阜之上有一座蒋山寺,寺内有一古塔,此即为宝志和尚的灵骨塔,身为皇帝怎可与他人共享墓寝?于是乎朱元璋金口一开,宝志和尚的灵骨塔也只能乖乖挪走。

要说朱元璋也算仁义,他并没有下令捣毁宝志的陵墓,而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其新建寺庙,作为他的容身之所。

移寺之工程非常顺利,可是当工匠们打开宝志和尚的灵骨塔时,却发生了一件奇事。

原来众人在塔内发现了两只对扣的大缸,而缸内存放的正是宝志和尚的尸身,奇就奇在,这位高僧的尸身虽历经800年,却没有任何腐烂的迹象,乍一看去,如打坐入定的活人一般。

更为离奇的是,当众人齐心合力想要将装有宝志的大缸抬走时,这口大缸却像生了根一样,任凭大家如何出力,依然纹丝不动。

在那个年代,一群大字不识几个的糙汉子遇到如此诡异的事,难免会心生恐惧,胡思乱想,甚至有人觉得是当今天子执意要在此处修建皇陵,惊扰了宝志的安眠,这是对方的鬼魂在表达不满!

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朵里,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他不得不亲自来到宝志遗蜕之前,又是焚香祷告,又是找人做法事,说来也怪,就是这么一通折腾之后,这口大缸竟然能搬动了。

当然,这也只是一段非官方的文字记载,究竟是真是假,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在明孝陵动工的第二年,朱元璋的发妻、民间人称“马大脚”的孝慈高皇后因病不治而亡,就下葬在此,其谥号也正是“明孝陵”三字中“孝”字的出处。

这座气势宏大的皇陵从洪武十四年开始修建,到永乐三年才正式完工,前后共历时25年,单单动用的人力就已超过十万,其规模和建造难度可想而知。

从明孝陵完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600多年,可如今它仍然是中国现存的,保护最为完好的的皇家陵园。

在这600年时间里,明孝陵甚至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盗墓活动,难道是这位明太祖的陪葬品太过寒酸,根本不能打动盗墓贼?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至于为什么没人去盗明孝陵,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来说,是自从明孝陵完工后,之后的各个历史时期对这座皇陵的保护,都是非常严密的。

明朝时期就不用说,自家的祖坟当然非常重视,也没有哪个盗墓贼这么不开眼,会打当今天子家祖坟的主意。

如果有人表示不服,不防了解一下孝陵卫是什么样的存在,什么样的盗墓贼才能在五千名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士兵的层层保护下,把明孝陵里面的宝贝弄出去?真有这本事,倒不如直接杀入皇宫,把皇帝干掉更爽快些。

到了清朝统治时期,满人自然不会真心对汉人好,但要知道,当时清军入关的借口可是“灭流寇而安天下”,也就是跟天下表明,他们入关的目的是对付反贼李自成,给崇祯皇帝报仇,如果统一天下后就对明皇陵动手,这不是自打面皮吗!

再说想要治理天下,单靠不足汉人人口总数百分之一的300万满人万万做不到,为了在最大程度上缓解汉人对他们的抵触,当时的摄政王多尔衮不但命令清军不许擅动明朝皇陵的一草一木,还派了重兵进行保护。

后来的清朝皇帝也一直遵从着这一祖训,康熙帝更是数次亲至明孝陵祭拜朱元璋,并行三跪九叩大礼。

还记得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曾有这样一个情节,刘墉与和珅打赌参奏皇帝。

剧照

当时刘墉参奏乾隆的罪行,就是私自动用明陵木材维修乾清宫,违反了祖制,由此可见,清政府对明孝陵的保护,比明朝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在这个时期,也没人敢跑去盗墓。

再后来清政府逐渐没落,直至溥仪退位,民国政府走上历史舞台,明孝陵与南京国民政府近在咫尺,更有国父孙中山对朱元璋推崇备至,就连其死后也是葬入了紫金山麓的中山陵。

1929年,民国政府将明孝陵划入了总理陵园,并出台多项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全方面的保护,可见即使在那个烽烟四起的年代,明孝陵依然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1937年12月,南京被日本侵略者攻陷,正是在这里,他们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惨案。

本来按照日军一贯的作风,像明孝陵这样藏有大量文物的墓穴,是一定会进行挖掘的,毕竟在中国东北,日军就是这样干的。

可南京的情况却有些特别,作为民国政府所在地,有太多的中外媒体注意着这里,如果日军敢明目张胆进行盗墓活动,那么日本在国际上的声誉必然受到很大影响。

更何况在他们想来,中国早晚是属于日本的,大可以等彻底占领中国后,以考古的名义对明孝陵进行发掘,根本不必急于一时,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才是当时的头等大事,因此明孝陵幸运地躲过了一劫。

不久之后,日本人把汪精卫弄到了南京,成立了汪伪政府,虽说汪精卫做了汉奸,可他始终在强调自己的所作所为并非卖国求荣,而是所谓的曲线救国。

名义上,他还是以国民党正统自居,这样一来,他就要遵从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对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必然要加强保护,而这个时期的日本侵略者更想在精神和思想上征服国人,所以也就乐于跟汪精卫配合着演一出“大东亚共荣”的大戏,明孝陵也就没有遭到破坏。

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当然不会对古墓肆意破坏,更不会允许有人打明孝陵的主意,加之在国家的一次考古活动中,由于经验不足使得部分出土文物遭到了破坏,国家也就下令暂时停止了对明朝皇陵的考古活动。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明孝陵本身的防盗能力。

众所周知,但凡皇帝陵寝,在建造时都是非常重视防盗措施的,毕竟世上没有长盛不衰的王朝,谁也不想朝代更替后,自己的墓穴被人偷盗。

明孝陵的第一重防盗手段,就是在建造时有两个违反正常认知的地方,正常情况下,墓穴都是从上向下挖掘,到达山体内部再进行墓室的修建。

可明孝陵却是从山体中部横向开凿,如果真有哪个不开眼的盗墓贼打算从山顶向下进行挖掘,那么恭喜你,即便你挖掘的方向完全正确,也需要凿通半座山峰才能找到墓室,这样的工程量足以让人感到绝望。

第二,中国的建筑向来讲究个四平八稳,墓穴也是如此,一般的墓穴墓道都是在正中间的位置,左右两边力求对称,可明孝陵的墓道却偏离了中心轴20多米,所以即便知道墓室的大概位置,想通过以往经验推断出墓道的位置,也是不可能的。

再者说,独龙阜整个山体大部分是由岩石构成,整体结构非常坚固,想要依靠一些简单的盗墓器械就将山体挖开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大量炸药进行爆破。

可是要知道,明孝陵地处紫金山,距离南京城区近在咫尺,在这个地方动用大量炸药,怕不是要把整个南京的军队都给引来,这样一来,盗墓也就无法进行下去。

除了这些整体结构上的防盗手段外,阴狠毒辣的防盗机关也是一个合格皇陵的标配,因为国家并没有对明孝陵进行考古,其内部究竟有怎样的机关,我们不得而知。

不过就目前用先进仪器探索的情况可以得知,在明孝陵墓道的上部,有一层很厚的鹅卵石层,这明显是人为堆放的,一旦有盗墓贼挖进了墓道,这层非常不稳定的鹅卵石就会下落,将盗墓贼瞬间埋葬。

最后要说是,朱元璋本身是一个十分节俭的皇帝,在他驾崩前更是立有遗诏“丧仪物一以简素,不用金玉。”这说明在他的陪葬品中,值钱的宝物真心不多。

综合诸多因素,致使普通盗墓贼根本没有能力打明孝陵的主意,而一些有实力的组织,考虑到就算得手,自己得到的好处跟所要承担的风险也不成正比,也就不以之为首选目标。

要说在当时的中国,有谁既有实力盗挖明孝陵,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付诸行动,恐怕也就只有东陵大盗孙殿英。

幸运的是,这个丧心病狂的军阀自始至终也没有得到过南京的统治权,否则明孝陵能否保留到现在,可真不好说。

总之,明孝陵得以保全,有自身建造技艺高超,防盗措施先进的因素;也有历届政府尽力保护,不断修缮的因素;此外,明孝陵还足够幸运,才能历经动荡而屹立不倒。

现如今,明孝陵已经成为南京市地标般的存在,也是中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在党和国家的大力保护下,大家再也不必担心,明孝陵会遭到人为破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皇陵,宝志,盗墓,朱元璋,皇帝,刘伯温,明孝陵,汉人,风水宝地,南京,观点评论,宝志,朱元璋,刘伯温,明孝陵,南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皇陵,宝志,盗墓,朱元璋,皇帝,刘伯温,明孝陵,汉人,风水宝地,南京,观点评论,宝志,朱元璋,刘伯温,明孝陵,南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皇陵,宝志,盗墓,朱元璋,皇帝,刘伯温,明孝陵,汉人,风水宝地,南京,观点评论,宝志,朱元璋,刘伯温,明孝陵,南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