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后浪拍前浪!明代高拱和张居正曾经志同道合,为何最后却反目成仇

后浪拍前浪!明代高拱和张居正曾经志同道合,为何最后却反目成仇

李敖曾经有一句打油诗: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话寓意深刻。在古代风云诡秘的朝堂之上,前浪们看似风光,却时刻有着被后浪打翻的危险。哪怕以前的亲密无间,志同道合!明朝高拱和张居正就是其中的一例!

公元1572年6月16日,早朝时间。此时以内阁首辅高拱为首的众大臣正在会极门外等候上朝。司礼太监冯保笑眯眯的走到群臣面前,大喝一声:“接旨!”众臣都连忙跪下。

一般来说,明朝皇帝当众宣布的旨意,都是由内阁首辅代替大臣们接旨,但是此次很诡异,冯保走到后面内阁次辅张居正的面前,笑眯眯的说道:“张大人,接旨!”

紧接着当着众人的面冯保宣读了旨意,诏书中斥责首辅高拱:“今有大学士高拱专权擅政,把朝廷威福都强夺自专,通不许皇帝主专。不知他要何为?我母子三人惊惧不宁。高拱著回籍闲住,不许停留!”

高拱听完,浑身颤抖,伏地不能起!后面的张居正接过圣旨后上前扶住高拱(腋之出)。

这一刻,高拱意识到自己输了,前途一片黑暗。自己输在了一向信任的张居正身上。

高拱和张居正的恩怨贯穿了嘉靖、隆庆以及万历初年三朝。也经历了相识、相知到决裂的三个阶段。

高拱剧照

1相识

高拱和张居正认识于国子监,当时两人都在国子监任职,平时打个照面,混个脸熟。两人命运捆绑是一次偶然的机会!

嘉靖皇帝要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朱载垕和朱载圳挑选侍讲学士,高拱和张居正同时被选在裕王朱载垕的身边。

两人都是才华洋溢之人,高拱“五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张居正从小也是远近闻名的神童,长大后更是拜入徐阶门下学习。此时的两人也都是年富力强,有心报国之辈。同时选在皇子身边侍讲,可谓前途无量!

嘉靖皇帝子嗣不多,裕王的朱载垕和另一位皇子景王朱载圳是嘉靖皇帝唯一的两个儿子,两个人都没有封藩。于是坊间议论纷纷,都在揣测这两位皇子哪位能够继承大统。

而控制欲颇强的嘉靖皇帝躲在深宫炼丹,对自己的两个儿子不大理睬。后来嘉靖相信了术士的话,认为裕王与自己相克,此后坚决不见裕王(二龙不相见)。并且有意无意的在群臣面前表示倾向于景王为太子。于是在众人心中景王的分量大大提高,门前车水马龙。而裕王一时间则门可罗雀。

景王由于有人捧场,待遇稍好。而裕王就不一样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受尽冷眼。就连几位选定的王府侍讲,有的也借故不来或者敷衍了事。

高拱为人忠直,他看不惯别人的势利,于是经常出入裕王府中,宽慰裕王。同时,作为侍讲学士,高拱还认真的为裕王讲授经筵,裕王深受启发教育。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只有雪中送炭,才能让人感动!两人日益亲密,结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此时的张居正受到老师徐阶的影响,则明显的要圆滑的多,和裕王保持一种平常的师生关系。忍隐人后,没有把握绝不主动站位。

后来景王薨,裕王没有了竞争对手才被嘉靖皇帝立为太子。但是朱载垕对于高拱还是很信任。习惯了一旦有事,派人去咨询当时已经升任太常卿的高拱意见。

因为和太子的这层亲密关系,加上本人也确实是才华出众。内阁大佬徐阶举荐他为内阁大学士,算是踏入了明朝的中枢。

虽然徐阶此举算是对于高拱的一种变相的示好,但是在高傲的高拱看来,自己才能出众,又与太子交好。日后太子一旦登基,自己迟早会入阁为相,何必要欠徐阶一个人情!因此对于徐阶,高拱没有什么感激之意。

徐阶剧照

不久后,两人的矛盾就激化了。起因就是起草嘉靖皇帝的遗诏问题,老谋深算的徐阶为了推自己的弟子张居正入阁为相,在嘉靖病危之时绕过其余的内阁成员单独拉着张居正起草了嘉靖遗诏,这让自视甚高的高拱颇为不满。

其后朱载垕刚刚即位,言官胡应嘉上奏弹劾高拱:在先帝病危期间私自回家过夜。

明代言官地位不高但是权力极大,上骂皇帝,下管群臣,还可以风闻奏事。本来事情不大,明代内阁群臣没被言官弹劾的几乎没有!忍忍就过去了。

但是气量小的高拱非要反制。最后发展为徐、高两人相互攻讦。两人各自发动自己的人攻击对方,一时间朝堂动荡不安。

此时徐阶借着起草嘉靖遗诏的机会,假借皇帝之手对于嘉靖后期的种种错误进行了纠正,一时大得人心。同时徐阶担任阁臣几十年,柔润圆滑,党羽极多。因此两人交手,高拱全落下风。

在言官的群起而殴之下,高拱被迫以退为进,病退辞官。表面上看徐阶完胜,但是自古都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高拱走了,徐阶也自损八百。

在新皇帝朱载垕看来,自己最信任的人是被徐阶逼走的。虽然当时朱载垕登基不久,面对朝野浩大的驱“高”浪潮不敢动弹。但是心里还是颇有意见,对徐阶的印象跌倒了谷底!

一个不被皇帝喜欢的首辅还能做得久吗?

相知

隆庆皇帝登基之初,内阁以徐阶为首辅,高拱、张居正等五人为辅臣。在斗争中高拱“病退”。但是徐阶的日子也逐渐的不好过,加之徐阶以两朝老臣的身份经常劝诫皇帝要勤于政事,这让天性懒散,喜欢在后宫跟美人玩捉猫猫游戏的朱载垕很是恼火。

要我勤于政事,还需要你这个首辅干啥?久而久之,朱载垕越来越不想见到徐阶。

正好此时言官张齐怨弹劾他。徐阶按照惯例上书请辞,然后等着皇帝慰留。一向软弱的皇帝朱载垕这次难得的独断了一次,竟然批准了徐阶的请辞!

徐阶也走了!两人相争,得利的反而是赵贞吉。

赵贞吉

赵贞吉是和徐阶同时期的老臣,嘉靖朝因为得罪奸佞严嵩父子而被贬官外放。风骨硬、资格老、能力强,一入中枢就直接担任辅臣。

此时内阁首辅为李春芳,老好人一个不管事。老资格的赵贞吉加入,让内阁其他成员倍感压力!尤其是新入阁不久的张居正。

虽然徐阶临行前把自己的政治资源大部分交给衣钵传人,但是毕竟年轻,朝堂之上还无法和赵贞吉这样的老人抗衡!张居正要想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必须另辟蹊径。

隆庆三年(1569年),一个人重回京师。此人正是高拱。高拱的起复是张居正的杰作。他联系太监李芳,策划了高拱的复出。对于此隆庆皇帝也是乐见其成。

在张居正看来,高拱虽然度量小,脾气火爆。但是与自己颇有渊源,两人同为隆庆潜邸时期的侍讲。政治抱负相近,都认为隆庆初年积弊重生,必须大刀阔斧的进行改良。

当年他们还曾意气风华,相约共同清除积弊,扶危济乱!

此外张居正还有一个小算盘,就是引入高拱对抗赵贞吉。高拱比自己资历深,脾气火爆。入阁后肯定会与赵贞吉发生冲突。从而分担自己身上的压力,又何乐而不为!

况且朱载垕很信任高拱,自己不提出来,迟早朱载垕还是会启用的。那么何不自己抢先运作,卖高拱一个人情。

高拱以大学士和吏部尚书的身份重回内阁,一时间言官们都人人不安,毕竟当初驱高,都是以言官为主力打手。胡应嘉甚至吓得胆破而亡!

为了让人自安,高拱表现出了高超的手腕。他让人散布消息:吾与徐阶是小事嫌隙,没什么大不了。现在我复出,当与诸位同心协力治理国家。如此大度的言论,渐渐平复了人心。

接下来高拱开始施展才学,先大刀阔斧的清除积弊,刷新吏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除八弊疏》,高拱针对当时的积弊提出八条建议,每条都切中时弊,并且高拱不是空泛的纸上谈兵,而是身体力行的去实施。

这些措施使得自嘉靖后期以来朝堂之上文婪武嬉的局面得到了遏制,风气为之一振!

隆庆四年十月,蒙古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来降。朝中大臣多以为诈降,不可接受。内阁辅臣也分为两派,其中高拱和张居正赞同受降。最后是高拱力排众议,坚持同意。并且封其为指挥使,并“厚其服食供用。”

蒙古俺答汗知道明朝厚待其孙子,颇为感动。想与明朝互市通关并且请求封贡。高拱上书朱载垕,建议封俺答汗为王。

隆庆五年三月,隆庆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其各部首领也各有封赏。并且答应双方互市。一时间,北方千里边境一片晏然,从此基本结束了明朝与蒙古各部近二百年兵戈相加的局面。以后的几十年中,西北边境始终安定。

在高拱的主持下,明朝国力为之一振。后世称之为“隆庆新政”。万历初年张居正推行的万历新政,实际上可以说是隆庆新政的延续和发展。

决裂

古往今来,无论何时,改良总是很得罪人的事情。

对于心直口快、脾气火爆的高拱尤是如此!

二次出山,他以阁臣身份兼任吏部尚书成为事实上的真宰相。这对他大刀阔斧的改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事权统一,上有皇帝默许,下有张居正等一众小弟支持。所以在短短的三、四年间高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成绩的背后也蕴含着危机。高拱这几年得罪了不少人,其中就有赵贞吉。

高拱脾气不好,赵贞吉依仗年老也是个刺头。两人挤在内阁,针尖对麦芒。时间一长,矛盾就出来了。

最后较量的结果就是皇帝朱载垕强令赵贞吉致仕,顺带着还连累内阁首辅老好人李春芳乞骸骨。

高拱接任首辅一职后,逐渐的志得意满。性格里气量小,不能容人的一面逐渐暴露。几年内,内阁成员相继离职。

其中殷士儋被排挤离职之前就曾当面讽刺高拱说道:“先逐陈公,再逐赵公,又再逐李公,次逐我。若能长此座耶?”高拱其后的遭遇恰恰验证了殷士儋的话。

此时,内阁之中除高拱和张居正外,其余几位都被排挤而出或者不堪忍受高拱的做派而自请离职。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张居正对于高拱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先他是全力支持高拱改良,毕竟两人志向一致,都有着匡扶社稷的心愿。所以面对高拱的颐指气使,张居正一开始还是委曲求全,顾全大局。

张居正剧照

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两人的关系破裂了。那就是对待徐阶一事,高拱复职之后,一直对于当年败在徐阶之手心怀怨望。

恰恰徐阶的几个儿子横行乡里,为非作歹,徐家霸占松江良田二十余万亩。这件事被海瑞了解,海瑞正准备整顿江南土地兼并问题,枪打出头鸟首先就把徐阶的儿子充军发配。

这件事高拱自然拍手欢迎,想着借此机会引到徐阶的身上。但最后在张居正的维护下,徐阶被免于追责。天地君亲师,徐阶是张居正的老师,再怎么样张居正都要维护徐阶的。

这让两人嫌隙渐生。

此后,民间又在流传徐阶送给张居正三万两黄金让他搭救自己的几个儿子。高拱就直接问张居正有无此事?

张居正极力否认,最后高拱说这是误会。但是张居正知道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走到了尽头。

张居正计划着如何能够把高拱扳倒,因为此时高拱不仅成为他前进的障碍。甚至还会威胁到他的仕途生涯。

张居正开始寻找新的同盟军,那就是宫中的秉笔太监冯保。

冯保剧照

冯保对高拱不满的原因是高拱自视甚高,一直瞧不起宦官。因此对于冯保态度恶劣。

有明一代,宦官集团一直都是皇帝对抗文官集团的帮手。可以说是皇权的代表。如今你受到皇帝的信赖,推心置腹毫无保留。太监们当然不会把你怎么样。

可万一有朝一日换了皇帝呢?新皇帝也会毫无保留的继续信任你?

还是信任自幼陪伴在他身边的家奴太监?

老朱家皇帝都好色,朱载垕也不例外,而且男女皆好。1572年,纵欲无度的隆庆皇帝朱载垕突然病危。临终前,急召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以及刚刚入阁的高仪入宫,要三人尽心辅佐年仅十岁的皇太子朱翊钧。朱载垕拉着高拱含泪说道:“以天下累先生!”

内阁三人当着皇帝的面发誓团结一心,辅佐幼主。但是高拱没有想到,其实自己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

朱翊钧即位后,年号万历。秉笔太监冯保升为司礼太监。司礼太监负责“披红(相当于现在的文件最后盖章)”职权,当皇帝年幼时,司礼太监自然权利极大。这让高拱颇为不爽。

高拱计划着发动群臣弹劾冯保,借机把太监集团负责的披红权收归内阁。

辅政三人中,高仪新人一个毫无发言权。张居正表面上附和高拱的决定,暗地里通知冯保。两人合计之后,由冯保在小皇帝和太后面前哭诉,把高拱的无心之语:“十岁太子,如何治理天下!”改为“十岁孩子,如何做人主。” 并且说高拱企图拥立藩王为帝!两位太后都是大惊,马上草拟罢免高拱的诏书。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结语

高拱在凄风惨雨之中离开了权力中枢,回到了故乡河南新郑。其后张居正接任首辅,十年“万历新政”由此展开。

万历五年,张居正回乡路过河南,专程看望高拱。两人相见,聊了旧日时光都感慨不已。最后甚至相对而泣!两人仿佛回到当初相约报国,亲密无间的时光。

但是,此时的高拱只是屈居乡野,已经无力与张居正抗衡。所以只好配合张居正的表演。实际上高拱从来没有忘记张居正最后的一刀!

临终前高拱写了《病榻遗言》,大骂张居正“又做师婆又做鬼,吹笛捏眼打鼓弄琵琶”。这才是高拱真正的心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群臣,嘉靖,皇帝,徐阶,高拱,朱载垕,太子,张居正,侍讲,内阁首辅,观点评论,冯保,徐阶,高拱,朱载垕,张居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群臣,嘉靖,皇帝,徐阶,高拱,朱载垕,太子,张居正,侍讲,内阁首辅,观点评论,冯保,徐阶,高拱,朱载垕,张居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群臣,嘉靖,皇帝,徐阶,高拱,朱载垕,太子,张居正,侍讲,内阁首辅,观点评论,冯保,徐阶,高拱,朱载垕,张居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